趙健 白星振
摘要:大學生創新實踐教育是由興趣養成、能力搭建到實踐訓練所組成的各階段銜接不斷推進的培養過程。全階段進程式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教學方法,是根據年級特色結合電氣信息類學科特點,按照創新意識培養期、創新基本能力培養期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期三個進程實施的培養方法,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創新能力;全階段;進程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76-02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大創新人才培養支持力度的要求。國家也出臺政策鼓勵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培養本科生探索興趣和科學精神。因此,高等院校不斷探索基于實踐效果顯著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科新能力。
近年來,山東科技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針對電氣信息類專業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實踐應用能力的需求,結合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學院實踐團隊深入開展了教學方法研究,初步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完整體系,總結出由興趣養成、能力搭建到實踐訓練的全階段進程式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教學方法。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的思路
1.全階段進程式創新實踐教學方法。我院按照年級特色結合電氣信息類學科特點,制定了符合本院學生的科技創新培養教學方案——全階段進程式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全階段,是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教學應貫穿于大學本科教育階段的始終。進程式,在大學教育的全階段中,針對各時期學生的能力和特點,實施創新意識培養期、創新基本能力培養期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期三個進程的培養,形成一個完整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教學。
2.各年級創新實踐教學方法的目標。針對低年級學生開展創新意識培養教學,其目的是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努力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文化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創新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的意識,鼓勵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
針對三年級的學生開展創新基本能力培養教學,其目的是通過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工程實踐的基本能力。以啟發科技創新思維,培養科技創新基本能力為主,依托各類科技創新竟賽,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科技創新基本能力[1]。
選拔部分高年級學生開展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教學,其目的是通過學科競賽激發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機器人和智能車等科技創新作品的制作,熟練工程實踐流程,并引導學生在校企合作項目的實踐訓練中鍛煉、成長,實現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的方法
1.創新意識培養期教學方法。山東科技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充分挖掘優勢學科,建立獨具特色的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的方法,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始終推行專業課程、專題知識講座、實驗資源開放式的工作思路。與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美國賽普拉斯半導體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為學生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和實踐平臺。
學院積極舉辦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各類學術講座、科技沙龍、大學生課外學術和科技成果展,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科技創新活動中。學術報告和學術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了解專業前沿和發展前景,穩定專業思想,激發學習熱情。建設“科技沙龍”更有效地擴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學術素養,促進學生的溝通、交流和創新思維碰撞。舉辦“大學生科技論壇”,促進同學們分享成功經驗與成果,營造濃郁學術氛圍。學院以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為宣傳題材,利用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的優秀參賽成果向全體學生的進行宣傳和展示,并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強宣傳力度,突出科技活動先進個人的風采展示,為全院學生引領前進方向,激勵全院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2.創新基本能力培養期教學方法。專業課程的學習是基本創新基本能力培養教學的首要部分。電氣信息類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在打好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最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實踐活動教學。在教授電氣信息類專業課程中,任課教師以機器人和智能汽車原理與結構為教學案例,把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從而把創新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始終。
學院根據多年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活動和科技競賽的經驗,利用暑期開展大學生創新實踐夏令營。學院團委協調組織,精心設計活動內容,認真組織一批科研能力強、競賽指導經驗豐富的教師全程指導。夏令營設置專項理論學習、操作技能實訓和競賽模擬指導三部分內容。第一階段,營員將按照機器人大賽培訓、電子設計競賽培訓等方向分班,參加算法、系統設計、數據通訊、單片機、數據轉換、常用器件原理及應用、賽題分析等相關專題的學習。第二階段,營員劃分為80個訓練小組進入實驗室,由指導老師帶領,進行操作技能實訓。第三階段,安排進行往年競賽試題模擬訓練,進行模塊制作,鞏固前期實訓結果。夏令營期間,還安排了專題沙龍,實驗室參觀,師生交流等活動,最后,依托學院山東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新實踐聯盟,結合工程項目研發工作的需求,設計感興趣的專業科研課題,對課題進行科學探索和研究,培訓學生掌握工程設計與應用方法。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在應用中得到提高,進行全方位系統的素質鍛煉,為學生今后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3.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期教學方法。學生實踐能力的應用和提高離不開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期的教育和引導。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試金石。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是大學生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完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與目標,自覺參加各種級別的科技制作、學術發明等形式的競賽活動。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提供給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和探索性學習的機會,在競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創造能力,逐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2]。
我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探索,初步形成一整套由“組織領導與教師指導、團隊組織與課程培訓、項目培育與立項資助、競賽實施與活動開展、項目實踐與物質保障、政策激勵與表彰獎勵”共同組成的健全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運行機制。在團隊組織上,提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同學的優勢互補,讓學生在交流碰撞中實現創新突破;在項目培育上,建立“一名指導教師—一支團隊—一門課程—一項資助—一種競賽—一個實驗(教研)室”的“六個一”模式,注意引導學生充分體現學科與專業交叉,設計創新創業項目;在立項資助上,堅持科學規范,嚴格項目申報、立項評審、中期檢查、項目結題、成果申報等各個環節[3];在競賽組織上,推行屆次化的競賽“全國—省—學校—學院—團支部(班級)”五級賽制,努力打造學生創新活動的堅實群眾基礎;在活動開展上,力求豐富多彩,注重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
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的成果
1.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管理辦法。作為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科技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一直高度重視校園科技文化建設,始終把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學院緊緊圍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工作思路,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成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加強對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考核記錄,定期召開年度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表彰大會,不斷開創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新格局,提高廣大師生參與科技創新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成果。山東科技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相繼成功舉辦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山東省機器人大賽(高校組)系列比賽、“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物聯網設計大賽和全國電子專業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山東賽區的比賽。全院科研熱、創新熱蔚然成風,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占全院學生總數的比例達到70%以上,學生的科技作品在各類大賽中已嶄露頭角。近四年來,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獎勵325項,其中國家級獎勵45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9項,本科生發表論文12篇,被SCI檢索1篇,參與研究并申報專利250余項,已獲批專利63項。
目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已經成為我院學生活動的特色和旗幟,在山東省共青團規范化建設評估、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驗收中,“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作為我院的特色項目,得到了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
參考文獻:
[1]李平,鄭峰,李晨.以科技創新促學風 推進校園科技文化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2-3.
[2]張建榮,張子睿.以科技競賽為依托開展創造教育[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4):99-101.
[3]劉正遠,段玉璽,呂杰.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2,(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