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鵬
摘要:大學體育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具有健身功能、心理和人格訓練等多種功能,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學體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一直處在邊緣的狀態,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和興趣不足,嚴重的阻礙了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在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確立體育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三個方面,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發展對策,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鍛煉;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3-0241-02
體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的發展史和人才培養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多種的功能和價值,但是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中,顯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1]
一、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的現狀
體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主要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大學體育與中學和小學體育教學不同,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大學低年級的基礎體育課程,與中小學的體育課類似,通過跑步等基礎體育項目,增加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進入到高年級后,大學體育變成專項體育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還有保健體育課程,對于身體素質較差或者患有特定慢性疾病的學生,有些學校會開設專門的保健體育課,希望能夠讓這些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利用體育改善學生的健康情況。[2]從我國大學體育的發展歷程來看,受到特殊的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很差,教育主管部門針對這種情況,推出了一系列全國廣播體操,學生進入大學后,由于學業較重,很少有時間參加體育運動,導致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很差,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大學體育應運而生,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學體育指導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初期的單純教授體育技能,到中期的終身體育,直到今天的健康體育,強調學生個體的發展和長遠的效益。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學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基本所有的大學都配備了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場地,一些大學還建設了游泳館等高級體育場館,極大地提高了大學體育教育水平。
二、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落后
隨著近些年我國改革的深入,出現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體育教育理念也在不斷變化。如素質教育認為,體育教育是要培養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體育意識,增加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世紀末期,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明確指出,學校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育教育必須讓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得到健康發展,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要。[3]還有終身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行為和思想,要想一直保持身體健康,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也要堅持鍛煉,體育教育不能夠僅僅讓學生在學習期間鍛煉身體,而是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大學體育教育作為重要的階段,目前主流的大學體育教育理念中,都存在一定的偏見,如素質教育理念,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是一個很大的教育觀念,對大學體育教育沒有任何實際的指導意義。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大學體育的最終結果,忽視了大學體育基礎設施等客觀因素,也沒有指導性。大學體育教育,應該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即使畢業進入到工作崗位后,也會選擇一些娛樂性的體育,堅持鍛煉下去,學生同時掌握足夠的科學鍛煉方法和某些體育運動項目的效果,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二)體育教學內容、方法、方式不科學
調查表明,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時間大多為每周1次,每個學期體育課在17次左右,如果考慮天氣等意外因素,需要停課3次,還有最后2節課的考試時間,那么學生學習的時間只有12節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要想掌握球類、田徑等基本技術,顯然不夠現實。學生沒有掌握足夠的基礎技巧,從第二學年開始選修具體的體育項目課程后,只能是憑著自己的興趣,無法深度掌握技術動作,目前的大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基本體育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教學,體育教學的項目很多,受到課程時間的限制,很多項目都是一帶而過,學生無法熟練地掌握,長此以往,學生對這些體育項目,也不會產生興趣,課外的體育鍛煉隨之減少。現代的教育觀念認為,因材施教非常重要,大學體育教學顯然沒有意識到這點,老師會將所有相關的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和興趣得到了很大的限制,無法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三)師資力量短缺
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老師,學歷主要以本科生為主,其中很多都是本科院校的體育特招生,雖然具有足夠的體育技能,但是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較差。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國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體育老師文化學科知識水平較差的現象,顯然無法適應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4]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一直都是我國大學體育老師面臨的巨大問題,從我國大學體育老師的結構可以看出,大部分是體育類院校畢業的學生、非體育類院校的體育特招生,以及退役的運動員等,這些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沒有系統地接受過教學方面知識的培訓,都是根據自身的經驗來進行教育,加上教學的時間較短,無法及時反饋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大學體育教育中師資力量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大學體育教育發展對策
(一)確立體育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學科發展的指導思想,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理念較多,不同學校和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學理念,加上每種教學理念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很好地適應大學體育教學的需要,因此要想改善大學體育教育的現狀,首先要確立體育教育的理念。[5]大學體育教育的目標無疑是終身教育,但實際的教學要有側重性,不能將球類、田徑等各種體育項目的基礎技術知識都灌輸給學生,而是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結合體育項目具體的鍛煉作用,選擇最佳的體育項目,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觀念和興趣,使其在大學四年期間堅持鍛煉,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也能夠繼續鍛煉,保持身心的健康。
(二)教學模式改革
對于目前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應該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首先是大學低年級體育基礎知識教學,應該將基礎體育知識細化,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分成大的類別,如球類、田徑等。對于一些比較流行的體育項目,如乒乓球、籃球等,可以開設專門的基礎課程,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課程。為了促進學生在課余時間鍛煉,可以建立一套激勵制度,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適當在系內、院內組織體育活動,對于參加的學生給予加分等獎勵。相關調查表明,大學生從大三開始,身體素質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與學生課業較重、沒有體育課等因素有關,因此有必要延長體育教學時間,貫穿整個大學學習。大學社團的存在,也可以加入體育教學的內容,如組建一些體育項目的社團或俱樂部,定期由老師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講解,讓學生在想學習時,有老師進行可以指導,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三)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隊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老師自身素質的高低,能夠直接影響大學教育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的情況,體育作為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體育老師自身素質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大學體育教學的質量。要想提高大學體育老師的綜合素質,首先要在管理上改變,從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變為依法管理,對于老師的任用、考核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結合競爭獎懲機制,讓老師產生一定的危機感,促使自身不斷的進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對于現任的體育教師,要注重繼續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老師到體育教育工作開展好的大學中參觀、學習,改變自己傳統體育教育觀念,為大學體育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易銳,王艷娜.試論大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視界,2012(12):91-92.
[2]王艷娜,易銳.試論大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C].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體育教育研究會第十九屆論文報告會論文集.2012:89-90.
[3]張法力,王麗娜,孟慶輝等.大學體育教育中的弊端及其對策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22):31.
[4]屈睿.當前大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24):114-115.
[5]葛立宏,劉偉光.在大學體育教育中加強終身體育教育的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6(09):230-23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