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龍
【摘 要】數學情景是培養學生興趣,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源泉。教學情景的創設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把學生引入到所提問題的情景中去,使學生在數學情境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產生一種快樂的積極體驗,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學生探索性的思維活動,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教學;情景創設;培養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建構主義者認為,任何知識都有其賴以產生意義的背景,即情景。要理解并靈活運用某一知識,首先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產生這一知識的背景。我國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只重視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的注入,而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益不高。而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景創設正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切入口,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一般可分有問題情境、故事情境和活動情境等幾種,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出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愿望,可以較好地體現對學生認知和對學生思維活動的激發、引導和創新。設計教學情節就是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對數學的興趣,下面本人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談談自己的想法。
1 創設懸念引入新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情境的創設比較簡單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現在的小學生好奇心強,不服輸,有很強烈的求知欲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引入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懸念,來誘發學生揭開他們想知道的問題意識。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師是學習的外因,學生是學習的內因,外因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因才能起作用。新課標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來誘發學生想揭密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上學期我在教學“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節課時,我在本節課的開頭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上課時我就讓學生做游戲導入新課,經過簡單的構思,我便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數字游戲,看誰能考倒老師。你們隨便說出一個數,老師不用計算立即說出它能不能被5整除,你們可以用手中的計算器去驗證。”此話一出,馬上有同學開始在底下討論,竊竊私語,見此狀我又說道“如果同學們不信,我們可以驗證一下。”游戲開始了,學生們爭先恐后,有幾個學生想難倒老師,說的數比較大,但我卻對答如流。此言一出,同學們都面露驚奇之色。學生們都震驚了:“為什么老師比計算器還快呢?”驚嘆之余,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這些數有什么特征呢?老師又有什么絕招呢?”學生們都急于想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絕招,于是,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帶者問題進入課堂,能夠使學生自主的去鉆研、探討、合作,以此來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合作者的教師,就應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與他們數學經驗有聯系的數學情境,使他們能帶著追求知識的渴望和疑問在老師的引領下進入新知的探求過程,這也符合新課改精神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2 利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
許多老師一說起情境,往往會想到在一節課的導入環節引入一定的情境。但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的需要,也可以隨時創設情境來組織教學,所以情景的創設不應只在課的開始階段,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創設合理的情景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的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結合教學實際,創設合理的問題情景,教學效果明顯,在新課引入時,教師應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創設新奇,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那些與已有的知識所不同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心理上形成認知沖突,從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產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是使他們去動手操作。通過設計的實驗,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通過動手、觀察等活動,把數學知識內化,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事實證明這樣的設計比單純出幾個數學題讓學生解答效果明顯要好很多。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得出了橫軸、縱軸、橫坐標、縱坐標等概念后,我是這樣設計的:以班級座位的,某一排為x軸,某一列為y軸,且分別規定了他們的正方向,隨著x軸、y軸的不斷變化,讓學生畫圖找自己的位置并說出自己所代表的坐標。又如,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我沒有機械的講解,而是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讓學生利用備好的紙板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當學生剪好后,要求學生分組檢查剪的情況,根據梯形長寬高之間的關系,看誰能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學生們通過觀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導出梯形的計算公式。教師積極引導他去認真思考,幫助他克服一些具體困難,與他一起分析某個數學問題,怎樣建立數學模型對他自己能夠想到的地方給予肯定,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再比如,在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后,我布置了下面一道題目: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測量我校旗桿的高度,要求每六位同學組成一組,準備好活動工具:小鏡子、標桿、皮尺等測量工具,然后以組為單位進行測量并計算出旗桿的高度,各組交流測量結果、比較每一種測量方法的優劣。通過這樣的測量計算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鞏固了相似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創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孩子們才能走出數學苦旅的沙漠,探索數學的綠洲。
3 創設活動情景,合作探究交流
在教學時,精心創設情景,即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與數學知識有關的活動或游戲,構建數學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掌握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情趣,讓學生主動動手,自己去探究、實踐、創新,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例如在進行 “截一個幾何體”教學時,讓學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體形狀的橡皮泥,然后讓學生用一個平面(小刀)去截這個正方體,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狀?學生興趣很高,紛紛動手操作,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而且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這樣,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在實際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問題,也從中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這樣學生不但能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且能不斷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探索,學會學習,而且還可以培養其合作學習和自覺研究的習慣。
總之,數學教學情境的例子很多,要使學生不斷地產生學習需要和興趣,就要創設出有關的教學情景,如果我們能創設出一個好的數學情境的話,可以說這節課已成功了一半。教師利用學生舊有的知識使學生急欲思考,從而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情景的創設方法很多,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積累,大膽創設,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更多情境。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