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濤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學
于海濤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禁錮,初中政治課堂呈現的依然是“灌輸式”“填鴨式”等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位置,導致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受到抑制,教學效果也一直處于低效和無效狀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把傳統教學經驗和新的教學方法相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改 初中政治 有效性
在當前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然處于被動知識接受者的位置。這也是導致很多學生不喜歡政治,甚至根本不知道政治是什么的主要原因。在走訪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往往會采用一種“變相體罰”的方式,也就是對于學生出現錯誤的問題或者較為經典的答案模式,會要求學生反復進行抄寫或者背誦。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較短的時間內或許可以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但是,從長遠效果來看,由于教師并沒有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積極引導作用,往往會導致學生對于政治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大大降低,從而影響到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強化合作交流。素質教育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放在首位,作為政治教學而言,只有營造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身觀點,才能消弭教與學之間的距離,更好地達到預期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護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走出政治學習死記硬背的學習誤區。
2.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技術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把知識更加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構建一個動態的課堂,給學生感官的刺激,把書本上靜態的知識通過圖片、影像和視頻呈現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有利于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效率。
3.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輕松、愉悅的環境有助于降低人們的心理壓力,從而使其更好地發揮出自身應有的水平。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們采用的往往都是借助板書或者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抑感和恐懼感,從而使其無法真正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為此,我們可以經常采用一些如分組討論、辯論以及案例討論等方式,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4.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承認學生這一課堂主體地位的思想,任何時候都要將學生看作一個會變化,有思想、意志、情感、個性的個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將話語權教給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教師要采取目標學習指導法,讓學生不斷實現學習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要采用濃縮指導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圖,幫助學生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國家制度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國家機構組織活動原則、公民與國家的關系這幾個點來構建知識框架,提高學習有效性。
5.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實施初中政治教育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能力,在目前的社會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主要就是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去溝通的,語言的表達直接的反應了學生們自身的思想觀念,只有讓學生們學會良好的語言表達,教師在日后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候,學生才可以非常自然的將自己的理解與思維方式等等表達給教師。教師才政治課堂進行教學時候,還要對學生在聽課時候的思維動向以及知識理解的深淺做到了然于胸。從而針對每名學生不同的特性進行相對的教育。在課堂上,學生們的主要表達方式主要體現在回答課堂問題上,因此教師要想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就要在課堂上增加一些問題設問,也可以指定兩名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設問和回答,以充分的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去進行更多的表達,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可以對一些涉及到政治觀念的問題,對學生們進行多層面的提問,一個問題,讓每名學生逐個去進行回答,且回答的答案可以不一樣,讓每名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回答方式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還可以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所提升。從而使初中的政治教育實施有所提升。
6.教師要盡量在課堂教學中引用時事政治。雖然我國實行了新課程改革,也頒布了新的教育條規,但是政治實時在發生的變化,政治教材中的很多知識、事件,很快便成為了舊聞。而教師不能讓學生學習政治的內容依然停滯不前,而應采取相關的措施,讓學生的思想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聯系當前的時事政治。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自身就應對當前發生的各種政治事件進行關注并分析,然后才能在課堂上講解給學生。
(作者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