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雯, 周 蘭*, 崔 珍, 姚詩清, 汪 超, 陳 莉, 孫 濤
(1.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安徽蚌埠233004;2.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放療科,安徽蚌埠233004)
?
復方黃藤合劑對急性放射性腸炎的預防作用
柳 雯1, 周 蘭1*, 崔 珍2, 姚詩清1, 汪 超1, 陳 莉1, 孫 濤1
(1.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安徽蚌埠233004;2.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放療科,安徽蚌埠233004)
摘要:目的 觀察復方黃藤合劑對急性放射性腸炎的預防作用。方法 將60例需行盆腔放射治療的宮頸癌及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放療同時配合口服復方黃藤合劑,對照組單純放療,觀察2組患者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率、發生時間、嚴重程度等,并進行對比。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放射性腸炎的發生時間明顯推后(P<0.05),I級以下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率明顯增高,2級以上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結論 復方黃藤合劑能明顯推遲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發生時間,降低其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從而起到預防作用。
關鍵詞:放射性腸炎;復方黃藤合劑;放射治療;預防
急性放射性腸炎(acute radiation enteroco1itis,ARE)是宮頸癌及直腸癌等惡性腫瘤行盆腔部位放療時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盆腔內臟器,如小腸、直腸、結腸等在放射治療過程中發生放射性損傷,繼而出現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血便等主要臨床表現,在影響原發病治療的同時,還易引起腸道吸收不良,出現貧血、消瘦,嚴重者導致全身炎癥反應,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在目前西醫僅以對癥治療為主,無有效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正日趨成為危害放療患者生存與預后的嚴峻問題[2]。
放射性腸炎屬于中醫學“痢疾、便血、泄瀉”等范疇,其病機總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3-5],以脾氣虧虛為本,火毒、濕熱、瘀血阻滯腸絡為標。本課題組運用解毒除濕、健脾止瀉的自擬方復方黃藤合劑預防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發生,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盆腔腫瘤放射治療的病人60例,其中宮頸癌28例,直腸癌3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齡在42~84歲之間,平均(58.9± 11.2)歲,宮頸癌12例,直腸癌17例;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齡在44~80歲之間,平均年齡(55.7±8.4)歲,宮頸癌16例,直腸癌15例。兩組患者均經病理確診,且年齡、性別、病種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療方法 3組患者均于我院腫瘤放療科接受腫瘤的精確放射(西門子公司Artist加速器)治療,患者先于CT模擬下定位,并利用治療計劃系統進行三維重建,根據CT圖像進行靶區勾畫并由兩名副主任或以上職稱的醫師進行審核,宮頸癌盆腔照射劑量為45~50 Gy/23~25F,直腸癌患者盆腔放療劑量為50 Gy/25F。
1.2.2 給藥方法 治療組采用復方黃藤合劑(大黃10 g、黃柏10 g、黃連10 g、紅藤30 g、白頭翁30 g、玄胡20 g、木香10 g、赤石脂15 g、茯苓20 g、白術10 g)為基本方,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自放療第1天起開始服用,持續至放療結束。對照組不服任何預防用藥。
1.3 評價標準 參照RTOG急性放射性損傷評分標準[6]進行分級。0級:無明顯腸道癥狀。1級:輕微腹瀉及輕微痙攣,或每天大便在5次以內,或輕微直腸黏膜出血。2級:中度腹瀉或痛,每天大便多于5次,直腸黏膜過多或間接出血。3級:需外科處理的腸梗阻或出血。4級:腸壁壞死,穿孔,瘺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2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放射性腸炎發生時間比較 見表1。治療組放射性腸炎平均發生時間為放療后21.1 d,對照組急性放射性腸炎發生平均時間為放療后14.9 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425,P<0.01),說明復方黃藤合劑能明顯推遲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發生時間。

表1 兩組放射性腸炎發生時間比較
2.2 兩組放射性腸炎發生率比較 見表2。治療組與對照組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率分別為31.03%(9/29)和61.29%(19/31),X2=4.3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2級以上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率分別為10.34%(3/29)和35.48%(11/31),X2=5.2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在降低急性放射性腸炎發生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急性放射性腸炎的嚴重程度。

表2 兩組放射性腸炎發生率比較
放射性腸炎是隨著放射治療在盆腔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的廣泛應用,而出現的最為棘手的腸道并發癥之一,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等特點,約50%~70%的盆腔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后均可發生放射性腸炎[7-8],急性放射性腸炎多發生在放療后2~3周。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顯示可能與腸黏膜對離子輻射很敏感有關,并且與照射劑量和照射面積呈正比[9-10]。
患者在放療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等,遷延不愈,病程進展可出現放射性腸瘺、潰瘍等,嚴重者甚至死亡。在降低放療效果的同時,嚴重影響了癌癥病人的生存與預后。目前本病在國際上尚無標準療法,急性放射性腸炎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激素、止血、止瀉、灌腸等對癥支持處理[11-12]。
如何探索一種在放療過程中,能夠有效預防放射性腸炎發生的新方法,減輕或遏制患者腸道損傷的發生,已躍成為國內外學者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此方面,中醫藥治療憑借著其獨特的治療理念,正彰顯出日益顯著的治療優勢。
中醫學認為,腫瘤患者本屬瘀毒損內,正氣虧虛之體,《醫宗必讀》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放射線乃熱毒之邪,邪氣由表入里,正氣本虛,無力抗邪,遂致客邪久留,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脾氣受損,脾胃運化失職,清濁不分,濕熱下注而瀉,若病程遷延日久則可致熱毒內結、腸絡灼傷,甚則耗氣傷津,氣陰兩傷。針對此病因病機,治療當以清熱解毒、除濕活絡、健脾止瀉為治療大法。復方黃藤合劑中大黃通腑瀉熱,黃連、黃柏燥濕瀉火解毒,紅藤、元胡、木香理氣活血止痛,茯苓、白術、赤石脂健脾澀腸止瀉。全方共奏解毒祛濕、健脾止瀉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該方主要成分中,大黃、黃連、黃柏具有廣譜抗菌功能,對多種革蘭氏陽性、陰性菌都有抑制或殺滅功能,并有抗腹瀉及抗癌、抗氧化作用。有研究顯示[13],大黃的主要成分大黃素可明顯提高腸組織絨毛高度、黏膜及全層壁厚度,提高腸組織中DAO活性,降低細菌移位率,對急性放射性腸炎有治療作用。茯苓、白術具有利尿,抗衰老,調節免疫,增強機體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等作用[14]。
本研究通過早期、及時的給予中藥復方黃藤合劑干預,明顯推遲了盆腔惡性腫瘤放療患者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發生時間(P<0.05)、降低了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P<0.05)。說明復方黃藤合劑能夠有效預防和降低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為放射性腸炎的防治開辟了新思路、新方法。這無論是對于放射性腸炎這一臨床疑難病癥預防用藥的研究,還是對于發揮中醫藥治療該病的特殊優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Garden A S.Mucositis:Current management and investigations[J].Semin Radiat Oncol,2003,13(3):267-273.
[2] 王少鑫,孫 濤,劉超群,等.急慢性放射性腸炎32例臨床研究[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9,21(3):181-182.
[3] 汪華媛,華海清.放射性腸炎的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09,17(3):591-593.
[4] 燕忠生.中醫藥對放射性局部損傷的防治作用[J].中醫雜志,2006,47(8):630-632.
[5] 賴景春,鄧江華,彭衛衛,等.“健脾止瀉、解毒祛瘀法”治療放射性腸炎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2,39(4):683-684.
[6] 申文江,王綠化.放射治療損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120-127.
[7] 王 強.胃腸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374.
[8] 任今今,馬曉麗.放射性腸炎的辨治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2011,4(9C):49-50.
[9] 魏開建.葛根芩連湯治療放射性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9,19(6):13-14.
[10] 任建平,孫光軍.放射性直腸炎中醫藥研究新進展[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3,5(2):99-100.
[11] Sahakitrungruang C,Patiwongpaisarn A,Kanjanasi1P,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11ed tria1comparing co1onic irrigation and ora1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 versus4% forma1in app1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radiation proctitis[J].Dis Colon Rectum,2012,55(10):1053-1058.
[12] Baranyai Z,SinkóD,Jósa V,etal.Therapy of radiation enteritis current—cha11enges[J].Orv Hetil,2011,152(28):1120-1124.
[13] 王 玉,周冬枝,夏欣欣,等.大黃素對急性放射性腸炎腸黏膜屏障的保護作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2):248-252.
[14] 白明學.白術的現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新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6(6):609-610.
*通信作者:周 蘭(1964—),女,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藥防治腫瘤疾病的研究。Te1:(0552)3087042,E-mai1:zhou1an3092845@ 163.com
作者簡介:柳 雯(1984—),女,碩士,主治醫師,從事中醫藥防治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Te1:15955282639,E-mai1:1iuwen112@ 163.com
基金項目:安徽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課題(2014zy25)
收稿日期:2015-02-06
doi:10.3969/j.issn.1001-1528.2016.01.056
中圖分類號:R28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1528(2016)01-02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