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太華
摘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整個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起著引領性的作用,大數據隨之興起并被運用到很多的領域,如果能將大數據合理的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去就無疑會起到良好的效果和作用。鑒于此,筆者就大數據如何在審計信息化中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對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數據 審計信息化 應用 思考
一、大數據概述
大數據規模的標準是持續變化的,當前泛指單一數據集的大小在數據TB和數據PB之間。大數據有四個顯著的特征:一是數據量大。二是類型繁多。三是價值密度低。計算機技術的興起和運用讓我們感受到了信息化時代的氣息,信息的數量雖然巨大,但是信息的價值密度并不是十分高。四是速度快時效高。一般要在秒級時間范圍內給出分析結果,這是大數據區分于傳統數據挖掘最顯著的特征。
二、審計信息化中大數據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數據不共享
當今社會,企事業單位的發展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先進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更是離不開健全的信息化建設。然而企業單位內部的系統是相對獨立的,例如財務系統、業務系統等,這些不同的系統其框架不盡相同,運行的環境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數據資源的分布就具有了分布分散的特定,資源只是僅僅局限于各自系統之內,而不是由各個系統共同享用;此外,不同的行業以及其不同的部門只是將自己的業務需求以及其他需要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對數據的向外公布只是在滿足國家法規的基礎上獨立開展,但是實際的業務和相關行業之間聯系又是相當緊密的,其直接后果就是不同部門的同類數據其繼承性不夠強,管理也因此出現漏洞,總而言之,信息數據的共享程度過低是大數據在審計信息化應用中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信息數據不完整
對于數據的分析結果直接受到數據庫中數據的一致性的影響和制約。例如如果稅收征管系統不能全面的反映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減免稅情況,會導致征管系統電子數據與會統報表中的入庫稅金、提退庫等方面的數據不相符合,在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得出的分析結果和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差距。數據庫對結構化數據予以反映,但是卻不能反映出非結構化的財務和業務數據,業務系統數據不具有一定的關聯度,有一部分信息數據是缺乏的,信息化建設較慢,阻礙了大數據的應用。
(三)數據挖掘不夠充分
近年來,某地在地稅聯網審計的同時,結合現有的部門、行業數據對所有審計項目均實施了計算機審計,信息化給審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但基于單個審計項目的數據庫和方法體系,使數據分析成果碎片化,難以復用形成合力。加之部分單位數據信息不完整、不共享,尤其是業務數據、行業數據關聯度不高等因素,影響了數據進一步挖掘使用。
(四)數據挖掘分析人才缺乏
若要更好的發揮和實現大數據在審計事業中的作用,首先就應該引起人才,而這種人才不應該是單一型的,而是復合型的人才,不僅要對互聯網技術較為熟悉,同時應該對審計事業較為熟悉。審計事業的發展不斷地加快,同時審計工作一方面要關注國家財政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同時更要站在全局性的立場上分析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情況,所以對審計工作人員的要求較為嚴格和苛刻,其眼光必須足夠長遠,思維必須足夠縝密,對事物的判斷和分析應該全面而具有戰略性,將大數據審計的價值和作用發揮到最大的程度。
(五)數據綜合利用和分析平臺建設不足
為了更好的運用大數據,應該對不同企業單位的數據進行綜合的分析并進行更多的平臺建設,將數據集中起來,建立健全數據中心,方便對于大數據的管理和應用。然而,當前我們國家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在數據中心的建設方面存在著諸多的不足,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這一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三、大數據在審計信息化應用中的思考
(一)積極推進部門、行業數據共享
為了固化審計業務的流程并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首先應該積極的推進部門、行業的數據共享和共用。經濟運行、食品藥品監管、能源安全保障、國土管理、住房管理、信用監管等涉及國計民生的綜合性業務成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工作的重點,這些業務難以依靠單個部門來實現,而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信息聯動才是實現公共政策目標上下統一、保障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途徑。
(二)注重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大數據能否完整的記錄完整審計數據,對數據審計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信息的數量往往是巨大的,而且有一大部分數據是沒有利用價值的,這就要求我們排除沒有價值的信息,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使其更好的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去,數據的安全性在當今社會一方面影響著單位的發展,更深遠的層次上來說其將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都發揮著很大的影響,進行數據的保護不能僅僅依靠技術來實現,而是應該兼顧其他各個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三)深入開展數據挖掘
審計實踐中需要探索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加大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大數據在于發現和理解信息內容及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系,對數據進行深度探討,讓數據說話。大數據之“大”,并不僅僅在于其表面的“大容量”,更在于其潛在的“大價值”。審計秉承了用數據說話的原則,數據挖掘分析是審計的核心,也是審計報告成文的重要支撐。
(四)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一支充分懂數據、會用數據的團隊,才能更好的發揮大數據在審計工作中的作用。第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審計工作人員的培養和教育,著力提高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出既懂計算機知識又懂審計知識的人才。第二,對審計人員進行合理的配置,將不同類型的人才分配到不同的崗位上去,爭取做到物盡其用。
(五)大力開展數據中心和綜合數字分析平臺建設
建設大數據并不是幾天的事情,而綜合數字分析平臺的建設也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實現的,必須從簡單到復雜,進行不斷地數據積累,將數據放置在平臺上,對這些數據進行更好的利用,數據中心和綜合數字分析平臺的建設也必須將聯網審計系統的建設作為基礎和前提。
參考文獻:
[1] 楊海燕.審計信息化在電網企業的實踐與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
[2] 岑俊鋒.對審計信息化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