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利
【摘 要】情境認知理論是新時期教育模式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理論指導。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認知理論,能夠改善授課環境,引發學習興趣;完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思維;促進互動交流,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情境認知;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在新時期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創新教學策略顯得至關重要。尤其是面對不同地區的學生,以及不同版本的教材來說,更要求有其適合的教學模式。英語的教學本就具有比較靈活、注重興趣和思維的特點,因此,在高中牛津譯林版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情境認知的作用,創設出合適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
一、改善授課環境,引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在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枯燥無味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改善傳統的單一授課環境,創設不同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Growing pains”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多向學生展示一些有關的圖片或幻燈片上的內容等,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沖擊學生的大腦,引發學生的興趣。又如,教師也可在課前向學生提出與本節課主題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想象力,體現了問題情境的積極作用。再如,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進行小組合作來完成任務,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教師也可以帶學生去參觀教材中所體現的事物和環境等,實地探究書本上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運用到生活和實踐中,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真正意義,以更好地學習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這就是不同的教學情境帶來的不同的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動搖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推動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理解、鉆研學習內容。
二、完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思維
在高中牛津譯林版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還要注重完善教學的內容,豐富課堂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高中牛津譯林版的英語“模塊九Unit 4 Behind beliefs”的教學中,涉及的重點詞匯有“in other words,by and by,among other words……”因為這些詞匯相對來說比較難,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可先讓學生記住和這些詞匯相關的詞匯如“in a word”、“by”、“among”等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夠逐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學習知識,逐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也使得課堂上的內容變得豐富多樣。教師還可以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游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掌握知識,如趣味完形填空、學生有聲朗讀、詞語接龍大賽等等。在做游戲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就學會了知識,達到了本節課教學的目標,實現教學的高效性。
三、善用激勵手段,促進互動交流
一定的激勵手段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要善于運用多樣的激勵手段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來達到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講解“Wish you were here”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分組合作來完成教師布置的同一項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率先完成任務的小組將獲得教師為他們準備的“神秘禮物”,這樣的話,學生們沒有一個不想獲得禮物的,基于這樣的好奇心和求勝的欲望,學生們必將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并配合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一起快速地完成任務,也激發了學生們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多與教師交流,例如,教師可規定,在課堂上提問的學生,每提問一次,教師將累積到期末的表現中,會給期末的考試成績予以加分,這樣的話,一定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引出很多有趣的問題和更多的可學習的知識,同時提問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大有幫助,對教師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四、實施有效評價,強化教學效果
好的教學質量一定要有有效的評價機制。有效的評價機制一定要體現其真實性、合理性、客觀性。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須要有一定的評價體系才能夠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轉變自身陳舊的教學理念。
比如:在講解完“What is happiness to you?”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及時作出科學的評價。在有效評價機制的引導下,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一段時期的學習后,填寫校方給出的“關于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態度等調查問卷”,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大膽地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樣,學校和教師才能夠了解到學生需要和期望學到什么,學校和教師在教學上存在哪些不足,有問題才能有進步。只有在了解學生真正需求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另外,教師之間也要進行相互的監督與評價。同行的教師之間也要經常的交流與互動,互相學習彼此之間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并虛心接受老教師的建議,共同探討如何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逐步實現教學的高質量,提高我國教育的整體水平。
總體而言,在情境認知視角下,教師需要通過創設靈活多樣的情境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認知思維與能力,同時改善原有陳舊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思維,完善教學的內容,并通過適當的激勵手段和有效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不斷強化教學的效果,實現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鄒萌.基于情境認知的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現代交際,2012(06)
[2]張義生,鄭紹芬.淺論情境認知理論對識字教學的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2)
[3]楊樹軍.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情境認知理論的指導[J].校園英語,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