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國防工業得到了長足進步,但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在不同程度上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研究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軍事工業以及民營企業參與競爭的現狀與特點,分析比較,尋找差距,尋取對策,為我國的軍事工業發展探索借鑒的捷徑。
關鍵詞:民營企業;軍品市場;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5-0138-04
一、我國軍品市場開放歷程與民營企業參與現狀
我國軍品市場開放的過程也是軍品市場從壟斷走向競爭,從行政計劃體制走向市場競爭機制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無論是規模、資金、技術還是現代企業管理方法都具備了與國有企業相競爭的基礎與條件。如果能讓民營企業利用其歷史包袱輕、機制靈活、具有傳統國有軍工企業生產所不具備的競爭優勢的特點,積極參與國防工業建設,對促進我國的國防工業建設和民營經濟發展都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我國軍品市場開放政策與目標
1.國有軍工企業體制改革歷程
我國國防科技工業以國有企業為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根據各個時期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經濟環境以及政策的主導,經歷幾次較大的結構調整,現已改組成十幾個軍工集團。我國的國有軍工企業正在經歷體制上的調整,正在走寓軍于民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眾多國防企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政府做得比較多的是鼓勵國有軍工國企的股權多元化、推進科研體制改革和民間資本的參與。
2.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政策與法規
自2004年開始,國家有關政府部門開始出臺非公有制經濟參與軍工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開始打破國有壟斷格局,逐步向非公有制經濟開放,開始鼓勵非公經濟參與軍工行業。建立和完善軍民結融合、寓軍于民的軍事工業科研、生產體系。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涉軍”參與國防建設,為具有高新技術和相當規模的民營企業能進入到國防軍工體系中提供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在現階段讓民營企業作為國防軍工建設體系中一個強有力的補充渠道。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 2013年3月,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指出,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堅持需求牽引、國家主導,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2014年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局、國家保密局又出臺了《加快吸納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的措施意見》,進一步為民企“涉軍”提供了政策依據,并創造了民企公平、公開競爭的良好環境,使民營企業獲得參與國防軍方的重大歷史性機遇。
3.軍工體制改革發展目標
2010年頒布的《關于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的若干意見》(國發37號文),將軍工體制改革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并明確提出了未來三到五年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五大目標。
(二)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的基礎與條件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茁壯成長,逐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并以高新技術為發展核心,迅速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的最初發展基本是依靠勞動密集型,以成本領先占領市場,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自身實力的提高,特別是已經進入資本市場的民營企業,開始轉變經營理念,逐步向高新技術產業方向發展,例如在北斗衛星導航、無人機、大功率激光器、精密機床、聲光電探測預警等軍民兩用領域發展迅速,項目的先進性、產品的技術含量已超過了國有企業,有的填補了國內空白,有的甚至達國內外先進水平,為這部分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創造了先決條件。在民營企業急需進入軍工市場的同時,我國國防工業也急需要民營企業發揮更大作用,民企進軍國防市場不僅必要而且迫切具備以下條件:(1)我國民營經濟的現實基礎為其參與國防工業建設提供了可能;(2)民營經濟呈現出企業素質不斷提高、對國家經濟增長貢獻越來越大的趨勢;(3)民營經濟技術能力和人才條件有了顯著的改善;(4)民營企業具有做好“平戰結合”的靈活機制。
(三)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的現狀
目前,民營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1)依托目前涌現出來的新技術、新材料,如北斗衛星導航技術、新型探測預警技術、仿真模擬技術、3D打印技術、無人駕駛作戰等技術參與軍品研制與生產,作為傳統軍工產業的補充與填空。(2)軍事工業呈“金字塔”型結構,我國目前軍品市場開放程度還不夠深入,民營企業不可能一下子進入“金字塔”的頂端——大型武器系統或總承包商,可以從分系統、配套件或零部件、元器件等入手參與軍品市場。(3)積極參與國有軍工的股份制改造,這是民營企業進入軍工行業的捷徑。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行“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道路”發展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民轉軍”成為軍民融合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目前越來越多的具備專、精、新、尖技術優勢的民營企業參與軍工行業,競爭力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在取得軍品科研生產資質的企業中,傳統企業僅占32%,民口企業已占68%,民參軍步伐明顯加快。政府開始強力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加上近年來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巨大需求,擁有核心技術的民參軍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同時,“民轉軍”也成為地方政府提升經濟創新能力,促進經濟轉型和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環節。
(四)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的優勢與特點
近年來,隨著民營企業經歷了充分的市場經濟的競爭洗禮,出現了一批技術、資金實力雄厚、管理理念先進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具有機制靈活、快速響應、成本領先、質量可靠、服務周全等特點。還具有優良的“四強意識”,即:創新意識強、競爭意識強、成本意識強、履行合同意識強??梢猿浞终先瞬?、設備、資金等生產要素,重點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合理優化軍、民品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開拓軍品市場的價格競爭優勢,形成軍民應用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endprint
二、我國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的阻滯因素分析
近年來,雖然民營企業進入軍工行業已取得了相當進展,但作為初涉軍工和已經涉軍的民營企業,依然面臨著問題和困惑,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觀念問題。一方面,現有的一些國有軍工集團和單位自我保護意識嚴重,擔心既得利益受到影響,對產生競爭的民營企業具有“排斥感”,阻礙了新產品、新技術及新興產業的介入。同時,軍品采購部門為了少擔責任,在面臨采購風險的時候也偏向于國有企業。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對軍品嚴謹的科研、生產程序,保密意識等方面也認識不足,對軍品的特殊要求理解不透。
2.軍品資格和門檻問題。民企涉軍必須具備相應的軍品資質,如軍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保密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認證(國防科工委)、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總裝備部)、供應商采購目錄(總后勤部)等等。這些資質多頭管理,程序復雜,要求不一,而且申請這些資質的前提必須是具有軍品科研生產合同,而不具備這些資質又無法獲得軍品合同。
3.待遇和公平性問題。一方面,目前軍方相關采購部門對于民營企業參與科研和訂購基本上采用的是“三自一監管”的訂購模式,即企業自籌資金、自主研制、自主開發,軍方監管,軍方幾乎不給科研經費。民營企業投入了大量科研經費,產生出的科研成果在產品訂貨時可能面臨著缺乏長期和批量規模訂單的支撐,同時還可能被國有企業分走一杯羹,使得企業投資回報率偏低。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由于企業性質問題是無法獲得國家相關扶持資金的,例如技術改造費用、條件保障費用、專項研發費用等等,而國有企業在承擔軍方科研生產項目時卻可以獲得上述大量國家資金,即使研發失敗國有企業本身不會損失什么,而民營企業卻會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因此民營企業承擔的風險要遠大于國有企業,在軍品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平等的地位,不利于軍品市場開展公平、有序的競爭。
4.評價標準問題。與國家標準相脫節的軍用標準體系,是阻礙民營高科技企業進入軍工行業的“壁壘”。美國軍民結合水平高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軍品產品標準通用化水平高。而我國尚未建立科學、統一的標準評價體系。我國長期以來,軍品科研生產是相對封閉并自成體系,相同的產品軍品和民品所采用的標準和要求不一樣,產品的通用性、互換性差。同時,軍方對民營企業準入之前的考評標準也主要是通過廠房、設備、房產、人員等有形資產來衡量,而民營企業更為重要的技術含量、研發力量、機制優勢、企業信譽、成本領先的意識等等缺乏評價標準。
5.內部管理問題。軍品科研、生產有著十分嚴謹的程序、規范以及質量體系要求,雖然現在涉軍企業大多積極進行質量體系認證工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企業質量管理機構不完善,管理體系不規范,存在決策的隨意性,遵守質量管理體系各項規定的自覺性不夠,缺乏科學管理。民營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置、職能劃分是以成本最低、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在人力資源配置、職能分工等方面不利于質量管理。
三、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國際比較分析
(一)世界軍事工業現狀
近年來,國際安全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地區爭端不斷。世界各國軍事工業雖然在規模上有所控制,但在軍事工業的高技術領域卻發展迅速。目前,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以色列、印度和中國等主要國家是世界軍事工業的核心國家。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軍事工業基本都是以私有化軍工防務集團為主,長期采用市場化競爭機制,以促進軍事技術不斷創新,保持軍事領先。
(二)國際軍工企業結構特點
1.軍事工業呈“金字塔型”結構
西方主要國家的軍事工業根據承擔軍品規模構成“金字塔型”軍事工業體系,在產業的頂端是以大型軍工集團為主的武器系統總承包商,如洛克希德 —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諾思羅普—格魯門公司、雷神公司等等;第二層為分系統制造供應商,即子承包商,這些企業規模不等,基本子系統的專業制造商組成;第三層為元器件、零部件制造商;第四層為原材料供應商,這些企業為數眾多處于金字塔底端,但具有專業性強、軍民兩用的特點。
一個大型武器系統一般由1~2家實力雄厚的軍工集團進行總承包,主要進行產品的研制、開發和系統總成,而分系統的研制、生產以及元器件的承制商卻多達幾十家甚至上百家。
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的軍工企業結構呈“金字塔型”軍工產業體系,在這點我國與之基本相同,也是今后軍工產業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為我國民營企業進入軍工行業指引了產業發展方向。
2.軍事工業呈資本化、規?;?、專業化趨勢
進入21世紀,西方主要國家的軍事工業迅速發展,而借用資本市場一直是西方軍工企業快速成長成為產業巨頭的重要手段。從2002年起,世界軍工前十強均為上市公司,到2004年,世界軍工前二十強95%是上市公司??梢娔壳白咴谑澜畿姽で傲械钠髽I都是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是軍工企業茁壯成長并實現壟斷的有力保障。資本市場成為西方軍工企業實現集中化整合的有效平臺,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促使企業呈規?;?、專業化,保證技術、成本領先,不僅可以實現產品、技術創新,甚至可以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
(三)國際軍工資本化對我國民營企業借鑒
從西方歐美國家的一些主要的軍工企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這些企業證券化、資本化水平很高。從排在世界前十名的軍工企業如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格魯曼公司、雷神公司等公司,以及英國的BAE系統公司、法國的泰勒斯集團基本都是通過從資本市場的不斷融資,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快速擴張。這些軍工大系統總承包商通過資本運作逐步形成規模更大、專業性更強的巨型企業集團,同時也可以通過兼并、收購進軍自身更感興趣,前景更廣的其他軍事產業。這給我國民營企業如何在軍工行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指引方向。
2008年,證監會出臺相關政策,允許民營軍工企業參與資本市場。2012年4月24日,民營軍工企業西安天和防務正式通過了創業板IPO審核,這是具有歷史性的一頁,西安天和防務成為首家成功進入資本市場的純民營軍工企業。這為其他民營軍工企業鋪平了道路,具有標桿意義。特別是對于民營企業而言,進入資本市場,不僅是可以增加融資渠道,促進企業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進入資本市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管理,吸引人才,為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在規范化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公司業績、體現出良好的成長性,為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為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提供條件,為不斷增強公司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后勁提供條件。endprint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軍工企業和社會資本借助資本市場這一平臺達到雙贏。軍工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社會資本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從而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加之,軍工企業大都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只有與充裕的資本相結合才能實現技術研發與融資的良性循環,使企業獲得持久發展。隨著我國國防形勢的需求,國家大力發展軍事裝備,使得我國軍工企業迅速發展,并成為近期上市場融資的行業熱點。
民營企業謀求資本市場,不僅是為了企業融資,同時也是通過進入資本市場,完善企業的規范管理,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民營企業真正進入發展期,一般來說,每年實現業務增長是沒有問題的,但能做到規范管理,確保企業長期健康發展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企業要規范自成立至今以來法律關系、股權變更、對外投資等方面卻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規范成本。但是要真正成為一個能夠長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民營軍工企業,花大力清理和規范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必行之路。
(四)國外國防科技工業吸納民營企業的經驗啟示
從國外軍工產業實現私有化的歷程來看,我國實現軍品市場的開放是十分必要的。軍品市場的開放是我國實施全方位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速武器裝備發展,縮短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的客觀需要。軍品市場開放也是解決我國軍品經費不足,減輕投資壓力的一條重要出路,是促進“軍民融合,寓軍于民”,提高經濟效益,保證自身長遠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加強軍品與民品結合,要通過開發利用前沿科技,推動軍品產業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許多高新技術本身就具有軍民兼容屬性,這些技術不僅可以促進國防事業的飛速發展,更能促進民用產業的更新。
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要合理選擇長期發展戰略,要緊盯國家政策,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實際情況,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特點,選擇與企業相適應的發展戰略。對于處于軍工體系“金字塔”結構底端的企業,基本追求規模效應、成本領先,可以采取成本優先戰略和目標集中化戰略,充分發揮自身追求成本、追求效益的優勢和特點,在軍品市場的某一細分市場做精、做細、做強,做出規模效益,建立進入壁壘,最終能形成壟斷格局。而對于技術研發能力較強的民營企業,可以采用產品差異化競爭戰略,要緊盯軍品市場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利用新技術、新材料,緊盯前沿科技,創造出填補空白的新項目、新產品。
四、與主要發達國家的比較
通過上述對我國軍品市場開放歷程的回顧及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特點研究以及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的比較分析,可發現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和一定的差距。
1.軍事工業產業體系基本相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的軍工企業結構呈“金字塔型”軍工產業體系,在這點我國與之基本相同,也是今后軍工產業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為我國民營企業進入軍工行業指引了產業發展方向。
2.民營企業參與軍事工業的程度差別較大。在國際軍事工業,民營企業參與軍事工業的程度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進入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而我國民營企業“涉軍”才剛起步不久,還處于發展階段,但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發展速度卻相當迅速,因此民營企業“涉軍”的發展空間巨大。
3.軍民融合水平差別較大。通過對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主要軍工企業研究表明,這些世界軍工企業都具有極強的軍民品轉換機制,以應付政治軍事等因素帶來的風險。與我國相比,西方軍事工業軍民融合起步早,融合程度高,大力發展軍民一體化戰略,基本能適應軍民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與發展需求。而我國由于軍民兩條線長期分離,軍民融合水平較低,機制還不夠完善。
4.參與資本市場,證券化水平差別大。從國外經驗來看,軍工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的規則施行收購、重組、兼并是軍工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外軍工企業的資產證券化率一般在70%~80%,而我國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目前低于20%,證券化率最高的為中國兵裝集團(34.05%),其次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分別為18.62%和19.21%),平均水平為13.36%,中國軍工企業要實現做大做強,走向世界,進入資本市場是必經之路。
五、對策和建議
根據我國市場化完備程度以及軍事工業的現狀,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開放已勢在必行,而我國目前民營企業發展現狀也具備了參與軍品市場的基礎與條件。目前我國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有其特點與優勢,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且各企業發展狀況也不盡相同,要從企業自身的優勢、劣勢及其所面臨的機會、威脅出發,分析民營企業進入軍工市場的可行性,找出“民參軍”存在的阻滯因素,為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提供相關的策略和建議。
1.完備軍工資質,積極參與競爭。隨著我國軍工行業市場化完備程度越來越高,軍民兩用技術融合的不斷提升,民營企業參與競爭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多。但民營企業參與軍工行業的前提是必須取得軍工科研生產資質,因此建立軍工科研生產質量體系、加強軍工保密意識,是民營企業跨入軍工行業的必修課。
2.建立風險評估體系。軍品由于其特殊屬性,存在著受政治軍事環境影響大、訂貨渠道不透明、產品訂貨不穩定、產品需求不明確、研發技改費用投入高等各種因素和風險,因此并不是適用于每個企業參與。企業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認真分析參與軍工行業的可行性。
3.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施規范化管理。軍品科研生產有著嚴謹的規范和程序,并且有軍代表的監督管理機制,而相當多的民營企業缺乏軍工意識,因此會產生很多矛盾和摩擦。這種軍工意識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因此結合軍工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礎。
4.加強技術研發和軍民技術融合。新技術的創造和不斷更新,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源泉與動力,軍品市場結構演化的動力就是科技進步。因此,企業要盯緊軍品未來發展方向,加強科技創新,爭取向軍品產業鏈的“金字塔型”高層次發展。同時要建立軍民技術的融合機制,以提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5.積極進入資本市場,實施集團化戰略。現階段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才剛起步,企業自身實力與國有軍工集團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我國經過軍工體制改革,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改制軍工集團或企業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了資本市場,而且隨著近期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這一趨勢已成為資本市場上熱點,并將迅速擴展。因此,民營企業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實力和形成規范的管理機制,才能夠在軍品市場上與實力強大的軍工集團媲美,甚至走向國際軍品市場和進入資本市場。實施集團化戰略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也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賀蕊.促進民營企業進入國防市場的對策分析[J].國防科技工業,2015,(1).
[2] 陳衛紅.民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前途光明,道路曲折[J].衛星應用,2014,(12).
[3] 王新紅.民營企業“參軍”需解決三大矛盾[J].國企,2014,(10).
[4] 岳公正,蔡云.新形勢下民營企業進入壟斷行業的所有制壁壘[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14).
[5] 于永輝,張躍東,賈志欣.關于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障礙問題的思考[J].理論觀察,2012,(4).
[6] 黃傳躍.探索建立軍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J].當代經濟,2011,(9).
[7] 駿屏.走好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J].中國軍轉民,2011,(4).
[8] 陳金濤,賀蕊.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產品生產的戰略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2,(8).
[9] 武成剛,王文廣,宋建軍.民營企業進人國防科技工業的現狀與對策[J].軍事經濟研究,2010,(4).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