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基層團總支作為黨領導下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對加強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高校基層團總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對當前團總支工作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校;基層團總支;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高校基層團總支是在學校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的領導下,圍繞學院黨團中心工作,結合團員青年自身特點,肩負團結青年、引領青年、服務青年職責的先進青年基層團組織。其下設部門包括組織部、宣傳部、文藝部、實踐部等。高校基層團總支是以為團員青年的成長成才服務為出發點和根本目標,負責學院共青團員思想教育、組織建設及共青團干部培養和管理的職能部門。其主要負責全院團員的管理、考核、獎勵、處分及基層團干部的任免等工作,組織開展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當好校黨委的“助手”和“參謀”,與各兄弟院校和其它單位團組織的溝通,增進對外聯系。
1 高校基層團總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基層團總支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步的關鍵。
高校基層團總支是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組織青年學生堅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廣泛開展愛國愛黨和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社會主義現代事業建設、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可靠接班人而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高校基層團總支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迫切需要。高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起到育人的功效,作為基層團總支要加強思想引領,引導青年學生要文明禮貌、文明用語、遵紀守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三)高校基層團總支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領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
當前高校青年學生受國外及網絡各種思想潮流的沖擊,對國內主流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負面作用,特別是對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面對新的問題,高校基層團總支應根據本院青年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實際形勢的變化,深入調查、加強分析與研究,進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走進青年學生群體,不斷深入,積極提升基層團總支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2 高校基層團總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構筑青年學生的強大精神支柱。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深入開展好“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堅定青年學生跟黨走的理想信念。以重大紀念日為契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在“五四”、“十一”、“一二九”等重大歷史時間節點,開展具有時代特征、符合青年學生特點的教育實踐活動,重溫歷史,明確使命,激發青年學生成才報國的理想情懷,做有責任、有擔當的時代青年。
加強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依托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文明道德教育。通過開展系列主題教育,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進一步發揮“五四表彰”的示范導向作用,評選一批優秀的青年典型,為廣大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重視用身邊人、平凡事教育影響青年學生,通過宣傳互助互愛、自強自立、奮發成才的學生典型,引導青年大學生的發展方向。
(二)以大學生技能競賽為帶動,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積極組織動員青年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活動,分層次、有重點地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營造濃厚氛圍。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學術報告會,積極承辦高水平的科技創新賽事。開展就業培訓工作,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競賽。
(三)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為目標,提升校園文化層次水平。
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校園文化成為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陣地;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以環境熏陶學生,教育學生;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倡導高雅文化進校園,邀請藝術團、專家學者舉辦高水平文藝演出、文化講座,提高活動的文化藝術內涵,注重特色發展,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四)以社會調研和志愿服務為載體,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繼續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以服務“三農”、保護母親河、關注留守兒童、關心孤寡老人、農村義務支教、西部服務計劃、義務獻血、深入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同學加深對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在實踐中增長知識、練就本領。大力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與聯系。加強與周邊企業、學院、社區的聯系,開辟更多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基地,展開更多社會實踐服務項目,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使同學們長期定點地進行實踐鍛煉和志愿服務幫扶,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做貢獻。
全面推進志愿服務工作。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加強對青志協指導和培訓力度,組織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舉辦大學生志愿服務節,開展生態環保宣傳實踐、關愛特殊困難群體、宣傳志愿服務理念等活動。
(五)以服務青年利益訴求為落腳點,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提高團組織服務水平。
維護青年學生的合法權益。開展青年學生權益重大問題調查研究,加強對普遍性利益訴求的收集、分析,準確把握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維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服務青年學生心理發展需求,切實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所能及地解決青年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青年學生的輿情監測,及時化解學生中的矛盾糾紛,維護校園和諧穩定;扶助困難學生學習生活,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學生的捐助,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度過難關,順利完成學業,在校園里進一步弘揚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中華美德。
(六)以激發基層團組織活力為重點,改革創新團的自身建設,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切實加強團的思想和作風建設。充分發揮黨校、團校的陣地作用,組織團員青年開展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為內容的理論學習,教育青年時刻心系人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嚴于律己,模范帶頭,做合格的共青團員。
努力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加強黨建帶團建力度,通過實施團的“生命力工程”,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和基礎工作,努力建設有凝聚力的基層團總支。不斷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爭先進活動,通過集中培訓、理論研究、工作研討等形式,建設學習型團組織。以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為重點,以校級、二級學院兩級管理體制,將各級學生干部培訓列入常規性工作。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作風扎實的團干部隊伍。
(七)以新媒體為主陣地,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學院基層團總支工作。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青年學生的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校基層團總支大力推進新媒體建設,拓寬學生思想教育領域,利用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貼近青年、影響青年,搶占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的新陣地,廣泛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將使用新媒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屈敏佳.新時期加強高校共青團思想建設探討[J].湖北經濟學報,2013(5):136-137.
[2]楊陽.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著力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報,2012(05):120.
作者簡介
王司娟(1981-),女,湖南常德人,碩士,政工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