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探析
李暉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片面強調實用性、職業性、技能性。本文在對這種問題及其所帶來的后果進行考察基礎上,提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人文性之主張,同時對加強高職英語教學的人文性之內涵和必要性進行了分析闡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高職英語教學人文性的若干思路。
高職英語教學工具性人文性
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重視高職教育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潮流。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英語教學成為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和環節。然而,目前為止,無論是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還是對高職英語教學的研究與探討中,普遍存在重視工具性而忽視人文性的問題。這種問題一方面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產生十分不利的實際影響,另一方面偏離了培養人、塑造人、提升人這一教育活動的核心目標與方向。因此,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片面重視工具性的問題進行反思,強調高職英語教學的人文性,成為目前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改善與提升的重要方向。本文希望能夠在這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索性工作。
目前為止,我國高職教育曾經歷了從學科本位到技能本位的發展轉變。高職教育初期,由于對人才培養的定位缺乏明確的認識,一些高職院校在專業培養計劃中沿用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形式,在教學中,仍將傳授理論知識作為課程教學的核心,“中專延長”和“本科壓縮”的影子揮之不去。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學科本位的教學模式逐漸為能力本位、技能本位所取代。具體表現為,整個教學活動和課程設置完全以職業性和實用性為中心,將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放在所有教學活動的唯一重要的地位。相對于高職教育發展初期的學科本位來說,這種轉變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然而,在重視技能培養的過程中,逐漸顯露出的問題卻越來越明顯。最重要的問題便是,過分重視職業性、實用性、技能性,而忽視了必要的人文素養與人文精神教育。許多高職院校為了促進就業,加大了對學生技能的培訓力度,采用各種方法強化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而把人文素養與人文精神的培養放在了無關緊要的位置。這種情況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示出來,高職學生由于人文知識匱乏,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缺失,造成了視野狹窄,思維方式單一,缺乏創新意識與創新活力,在價值觀念、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人格塑造和文化修養等方面均有欠缺。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他們走向社會后的職業發展和人生境界提升。
高職教育中對實用性、技能性的片面強調,也存在于高職英語教學中。片面強調“工具性”,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具體表現為,就是把英語作為一種單純的交流工具的,而沒有意識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學習之過程也是一種文化習得的過程。一味地強調技能培養,一味地要求學生做簡單的、重復性的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忽視了教學中文化背景和其他人文性知識內容的融入,忽視了利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方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后果是,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逐漸喪失,部分學生甚至開始厭煩英語,視上英語課為一種“煎熬”、“受罪”甚或精神上的“刑罰”。學生更多地關注的是分數的提高和是否能通過英語等級考試,關注的是能否順利拿到文憑。這樣的學習狀態與心理,不僅使其英語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使得教師難以從教學中獲得積極、良性的教學體驗。走進英語課堂甚至成為不少高職英語教師心中難以承受之重。
基于高職英語教學中“工具性”所帶來的教與學方面的雙重困惑,改變高職英語教學中片面強調實用性、技能性之模式與現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強調人文性訴求與理念,就成為亟待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主管部門、相關工作者及教師共同研究的課題。
人文,是人類文化的簡稱,是人站在自身或他種角度,用自己或別人提出的方法,在對世界中已知或未知的事物或現象進行理性思考基礎上,總結出的符合世界發展規律,又能被大眾接受的具有一定個人色彩和個性色彩的經驗、知識或認知體系。一般認為,人文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兩個方面。人文知識是指哲學、宗教、倫理、法律、歷史、語言、文學、藝術學科的知識。人文精神則超越人文知識和自然知識,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其實質是強調以人為本,肯定人的價值,注重通過文化教育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優化人性,提高人的素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得到自由和全面的發展。人文知識經過內化轉變為人文素養,人文精神,變為個人的意識、思想、情感乃至行動。只有這樣,才體現出知識孕育精神的真實意義,才顯示出人文知識的真正價值。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強調人文性,一方面指的是,應在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訓練過程中巧妙融入英語民族社會生活、民情習俗、自然地理、歷史傳統、思維習慣等人文、文化方面的內容,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文化視野。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在提高交流技能的同時,能借助英語學習感知世界的豐富性、多元性,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和思維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另一方面指的是,在英語教學中尊重不同學生個性,用具有人性化的課程設計和組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內在活力,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中認識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并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為什么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強調人文性呢?強調高職英語教學的人文性,既是基于解決高職英語教學中片面強調“工具性”所帶來的現實困惑之需,也是教育的本質、語言本身的人文特征和高職英語教學原本的要求等因素所決定的。
1.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強調人文性是教育的本質決定的
教育的本質與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健全的人。西方人本主義教育思潮最為強調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即主張教育要以促進人的整體發展,培養心智、身體、情感、心靈等融為一體的“完整的人”為其終極目標。[1]我國現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為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2]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與理念。[3]可以看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的人,這是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和我國當前教育改革中共同的認識。
高職教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與所有教育一樣,高職教育也以培養健全的人為其本質與核心目標。高職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從學科分類來看,屬于人文學科,故在體現培養健全的人這一教育的本質與目標方面,高職英語課程理應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從高職英語在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中的情況看,高職英語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由于其教學內容所涉及社會文化信息廣泛,能夠包涵豐富的人文內涵,因此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具有其他課程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克服功利主義和短期實用主義的影響,在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英語交流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播種,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養,真正做到以培養“完整的人”為目標,切實著眼于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潛能的開發,必能對高職教育體現教育之本質、實現教育之最終目標起到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2.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強調人文性是語言本身的人文特征決定的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語言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涵。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在其著作《語言論》中就曾明確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4]而“文化”在很多學者看來實際上是“人文”的同義語。按英國人類學家泰勒給“文化”下的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意義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5]根據對文化的這種理解,可以說,一種語言就是一種文化,任何語言中必然內嵌著使用該語言的民族所創造的一切文化。
基于此,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在感知一種文化,就是在了解一個民族所創造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就是在接觸這個民族的歷史傳統、人文地理、自然環境、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在這個意義上說,包括高職英語在內的任何階段的英語學習,其實都不僅僅是在學習一種交流工具,而是一種文化接觸活動;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也不僅僅是讓學生背單詞、學語法、訓練聽說讀寫譯技能的過程,而是為學生打開一扇解讀英語民族文化基因密碼之窗戶的過程,是引導學生進入一個陌生而奇異的世界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說,強調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實際上只是希望回歸語言類教學活動原本就應具備的文化屬性。
3.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強調人文性是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于2006年制定并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6](以下簡稱《教學要求》)明確地提出了對高職英語課程的人文性的要求?!督虒W要求》提出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境下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睆闹锌梢钥闯觯焊呗氂⒄Z教學的目標不僅是提高語言層面的交流和應用能力,而且是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和提高,關注的是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要求》還指出“各??筛鶕I特點,以學生的職業需求和發展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選擇,充分體現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辈⑻岢隽丝晒﹨⒖嫉娜齻€不同的教學要求,即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基礎要求。同時,關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基本要求》提出“各校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互動與協作學習。要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和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使之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狈诸愔笇?、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良好英語學習氛圍和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這些都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和理念,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要求。
《教學要求》從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表述,都明確地指出了高職英語教學不僅突出工具性,而且強調人文性。
人文性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既然如此重要且必要,那么,應如何加強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呢?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人文性是一個系統工程,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一些嘗試和努力:
1.實施分級教學,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分布較多元,大多數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種情況下,若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材實施教學活動,一方面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給教學活動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教學資源極大的浪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因此必然與人文性目標背道而馳?;谶@種情況,因材施教,實施分級教學,同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注意在教學活動中加大文化背景信息的介紹和設計參與性較強的情景模擬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疑是既解決上述問題,又凸顯高職英語教學人文性的重要思路與措施。
在具體操作中,可以根據各地各校的實際,在學生入學之時,對其進行英語水平測試,根據測試成績,將其分成不同的教學班,針對不同教學班之水平與層次,制定不同教學目標,選用不同教材,對其進行有針對性教學,使不同學生都能從英語學習中找到樂趣,使不同學生在學習中都有相應的提高。針對一些學校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條件的限制或教學安排存在的某些困難,分層次教學可以在某個系或某個專業先試點,等取得一定經驗后再在全校推廣。
2.設計適合本地區、本學校的課程體系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課程設置目前基本采用的是整齊劃一的必修課模式。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個性特點的適當觀照和分層次教學的實施,進而影響著教學活動中人文性內容的融入。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以為,應該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該地區、該學校的立體化的選修課體系,如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際、職業英語、旅游英語、英美報刊選讀、外國經典電影賞析等,以滿足處于不同英語層次和具有不同興趣的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打下英語語言基礎的同時,提高文化修養,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編寫具有人文精神的教材
教材是教師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媒介。各學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師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這種教材,一方面要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需要,突出對聽說讀寫譯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其所選英文材料應包含盡可能廣泛的不同層面的文化信息,以便能為學生補充富有人文內涵、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人文性知識與內容。所選文章不一定局限于文學,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心理等方面的內容均應有所涉及。如果文章的語言難度較大,可以適當改寫,以降低難度。
4.強化教學設計中的人文性理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主體。為加強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師必須切實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起來,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又要善于在教學中挖掘和融入較為豐富的人文性內容。除了教材以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等資源,為學生補充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擴展文化視野、培養人文情懷的內容,促進學生有效吸收中西方人文精神中的優秀因子,以培養高職生更健全的人文品格。同時,優化教育教學模式,讓高職生在英語學習中體悟、培養人文精神。在高職英語教學注意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如移動網絡、微博、微信等)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習慣。
[1]Miller,J.P.The Holistic Curriculum[M].Toronto:OISE Press.2001:2-4.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中華書局,1984:412.
[3]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 19492625_3.htm[EB].中國網,2010-3-1.
[4]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1921:221.
[5][英]愛德華·泰勒.連樹聲(譯).原始文化[M].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1.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H319
A
1007-9106(2016)07-0148-04
*本文為2015-2016年度甘肅省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網絡與新媒體環境下高職英語人文性教學模式探析”的資助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SKG2015-15-4)。
*
李暉(1971—),女,碩士,蘭州市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副教授,從事英語教育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