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濤
(沈陽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44)
大學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原因和有效干預
李福濤
(沈陽大學遼寧沈陽110044)
高校輔導員是溝通高校與學生之間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與學生的關系也最為密切,可以說高校的輔導員基本上類似于中學里的班主任。但是,這兩者之間又有本質的區別。班主任的工作并沒有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那樣繁瑣和復雜,輔導員擔任的角色比班主任還要多。目前我國高校的輔導員之間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高校思政輔導員出現了職業倦怠的現象,對工作和自身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不強。本文基于這個背景,探討了高校思政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措施。
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原因干預措施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有相當一部分的高校在不斷擴建和擴招,也因此,每年的高校入學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不斷增加的高校學生人數對于思政輔導員來講無異于一個挑戰,因為這樣的新形勢使得高校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重視。而且現在的高校學生長期的接觸各種新鮮的事物,他們的思想和自己的認知都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越來越有必要,也就給輔導員的工作無形中增添了很大的壓力。也正因為此,高校的思政輔導員開始出現職業倦怠的情況,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不便。
(一)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繁瑣復雜,院系各種和學生交流溝通的工作都需要輔導員去親力親為。一些輔導員每天甚至是在超負荷的工作,奔波于辦公室和學生教室之間,給同學們上思想政治課,將學校最新的工作指示和思政材料下發給同學們。有的輔導員還要監督同學們對于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和學習,缺乏必要的休息,導致輔導員身心疲憊,缺乏對自己工作的熱情。比如,有些高校輔導員根本沒有專門的分工界定,往往是身兼數職,既要給同學們上課,還要擔任各種各樣的院系里的工作。常常是學校下發一項文件或者指示,領導就隨便交給輔導員去做,沒有充分的考慮到輔導員平時的工作量。這樣很容易導致思政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的情況。
(二)思政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還與高校和當地的一些經濟發展有關。比如,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的高校輔導員和教師對自己的薪資水平不是很滿意。相對于高校教師來說,輔導員尤其是思政輔導員所擔任的工作繁瑣復雜,而且工作壓力也比較大,但是他們的薪資水平跟普通的高校老師并沒有太大的區別,這就容易使得思政輔導員內心出現一些不滿情緒,這些情緒也影響到了輔導員思政工作的展開,使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底低下[1]。我們還可以往深處研究,由于高校的思政輔導員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輕的本科畢業生或者是碩士畢業生,很多年輕的思政輔導員只能住學校的單身宿舍,這與他們之前的想法會有很大的出入,心里難免會產生落差,這也是導致當今高校思政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的一個原因。
(三)一些高校輔導員在接觸工作一段時間后會產生一種矛盾的心理。據觀察分析,這種矛盾的心理產生原因如下。
一方面,高校思政輔導員大部分都是一些剛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他們在畢業參加工作之前覺得高校的輔導員非常重要,擔負著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的教育負有很大的責任,引導著學生端正思想政治態度,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而且又負責學生和院系之間的溝通。所以對于那些畢業后要做高校輔導員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對于學校非常重要,不自覺的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另一方面,當他們真的走上工作崗位,做了高校的思政輔導員之后,他們越來越發現學校對于科研成果的重視遠遠高于對于思政工作的重視。我們不難發現,在當今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知識、信息、科技都在發生大爆炸,高校的領導更多關注的是學校科研項目的進展,學校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對教學、科研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相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思政輔導員并沒有能夠引起重視,而且學校對思政工作的重視也不夠,這樣導致思政輔導員處于邊緣化的狀態,他們的工作做得不好也沒有受到嚴厲批評,而工作做得好也不會受到領導的表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校思政輔導員出現了職業上的倦怠,既然工作做得好跟不好都是一個樣,那么思政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就更加普遍和明顯。
(四)上邊幾項原因都是一些客觀方面的因素導致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的情況,但是,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的一些主觀因素。有的思政輔導員本來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夠,辦事能力差,而且效率低,有的甚至是托關系才進到高校擔任高校的輔導員的。本來高校思政輔導員的工作就比較枯燥和無味[2],也比較繁瑣和復雜,自己已經自顧不暇,一旦學校領導再額外交給輔導員工作,所以那些能力不強的輔導員根本就無暇顧及到這么多項的工作,完不成工作和對于各項工作的恐懼使他們難免自身會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強,也會出現職業倦怠。
(一)首先應該明確高校思政輔導員的職責和分工。在過去的傳統觀念中,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高校的輔導員和中學的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樣的,因此學校也將關于學生的工作全部交給輔導員,認為輔導員就應該處理一切和學生有關的事情,導致輔導員產生倦怠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該對輔導員的職責和分工做出明確的界定,不要再讓輔導員身兼多職,應該根據每個輔導員自身的特性,科學合理地對輔導員進行工作的安排和職責的明確。這樣可以減少思政輔導員的工作量,減少工作壓力。具體來講,學校應該避免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事務占據輔導員思政工作的時間,給輔導員充足的時間進行思政工作,不要為了抓緊時間完成其他的工作而減少對思政工作的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因為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
(二)學校應該將自己的工作重心適當的移向思政工作。因為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于現在這樣各個國家各地區文化習俗思想、民族意識形態相互滲透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的青少年長期接觸世界的文化,有的同學對歐美那些發達國家的文化產生了一定的認同感和追求,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時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3]。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同學們明白我們中華民族也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只有英語,還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漢字。因此,學校應該對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足夠的重視和支持,這樣思政輔導員得到了足夠的支持和重視,從心理上產生了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效率的提高。從而也消除了思政輔導員的職業倦怠。
(三)應該加強專門針對輔導員的心理培訓課程。我們都知道,高校的輔導員本身就擔任著對同學們心理輔導的工作,但是,即使是心理醫生,也需要心理調節,輔導員也不例外。而且輔導員工作壓力較大,工作繁瑣復雜,本身就容易使人產生倦怠的情況。所以,高校應該加強專門針對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心理的培訓和開導課程,讓他們可以自己提高抗壓的能力。而且有條件的高校不僅要設立關于學生的心理輔導調節中心,還應該設立關于輔導員的心理輔導中心,而且相應的設施都應該健全。具體來說,這些針對輔導員的心理培訓和開導課程可以包括向輔導員提供一些科學合理的減壓排壓方式,比如,可以讓輔導員在培訓的時候跟著培訓老師現場體驗一下減壓的方式,傳授一些有效的緩解心理壓力的方式方法,達到對壓力的緩解和心理上的放松,使得輔導員可以做到身心愉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增強對自己工作的信心。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獎懲制度,做到“賞罰分明”。上文中我們提到由于學校對于思政輔導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思政輔導員工作做得好也沒有得到表揚和肯定,工作做的不好也沒有得到嚴厲的批評。使得思政輔導員覺得工作開展得好壞并沒有什么大的分別。
因此,學校有關部門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懲戒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對輔導員的工作評判做到有章可循。定期開展對于輔導員工作的考核評價,不僅要看輔導員平時的工作成果,還應該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深入學生中進行調查,看看學生們對思政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滿意,調查一下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以多方面的標準來評價思政輔導員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不能只看到顯性的工作效果,還應該從長遠和隱性的工作效果來衡量思政輔導員的工作。應該盡量做到輔導員自身、學生和學校三者的有機結合來考察工作。對于自身態度端正、工作認真負責和學生滿意的思政輔導員應該依據獎懲制度進行表揚和肯定,同時樹立起模范典型,讓其他的教職工多多學習。對于那些不好好工作,專業能力差、工作效率低、凡事都盡可能的敷衍的輔導員要進行嚴厲的處罰,以此來警示其他的高校教職工,讓他們能夠努力工作。
(五)學校應該加強對輔導員自身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訓。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的高校已經在不斷完善大學輔導員的在職培訓工作,除了定期組織輔導員進行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各個高校還完善了輔導員互相學習和交流經驗的培訓。各個高校派遣自己的輔導員到別的高校去進行學習和交流,互相借鑒經驗,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不僅如此,有的學校還派遣一些優秀的輔導員出國培訓,接受國外的一些先進的工作經驗和教育情況,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水平,把這些學到的經驗和方法做到有效運用,使得思政輔導員在做工作的時候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在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政輔導員對于自己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開展。
經過上邊的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我們其實不難發現高校思政輔導員和那些潛心研究科研的高校教師一樣,都對于高校的工作順利進行和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明白輔導員和高校教師只是術業有專攻而已,并不能比較出誰對學校的發展和進步更為重要。
但是,由于學校長期對思政輔導員的工作沒有給予明顯的重視,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對于輔導員工作的考核評價制度和獎懲制度,加之輔導員工作繁多,各種和學生有關的工作都要由輔導員去完成,大到學校最新的指示和規定的傳達,小到學生們的生活學習情況,這些統統由輔導員去承擔,種種因素導致思政輔導員開始出現明顯的職業倦怠情況,并且這些情況還在變得更加普遍和嚴峻。所以,我們應該及時提出有效的干預措施,讓這種不好的現象消減甚至可以消失。而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不僅需要學校有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還要輔導員自己能從自身提高對于自己職業的認同感,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面對復雜繁瑣的工作不要只知道手忙腳亂,而應該充分分析和理清這些情況,做到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各項工作,加強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多多聽取學生們的意見,及時向學校反映,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增強工作效能感。
[1]牟海萍.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1).
[2]付姣.新形勢下大學輔導員思政工作職業倦怠探究[J].情感讀本,2014(35).
[3]韓述娟.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分析研究[J].考試周刊,2015(78).
[4]楊超.大學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及其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4(12).
G641
A
1007-9106(2016)10-0161-03
李福濤(1966—),男,遼寧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沈陽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