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生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處理好課文的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應用多種方法搞好語文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是在秉承傳統教學的基礎上賦予新理念的一種創新性學習方式。在閱讀中,開展批注式閱讀可以根據實際,以課題、文本的中心句、文本的重點段或是篇章結構為主題,以此確立正確的閱讀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66-01
新課改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應該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批注,即批語和注釋。批注式閱讀,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評、有疑而注,有感而發、有得而寫,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出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學生理解、感悟、欣賞、評價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靈活地處理教材,創設問題情境,確立批注閱讀專題;另一方面,學生根據研究的專題,要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主動在文本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在此,教師要把學生的批注當做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借助批注開展閱讀交流,真正實現生本、生生、師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從中找到讀書的樂趣,形成獨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建構并豐富情感世界和人格世界。
一、“批注式” 閱讀教學的特點
1、個體性。對閱讀文本來說,老師、學生都是讀者,都是通過文本去探尋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由于受到各自出身、經歷、氣質、情感的影響,個體對對象的理解、感悟、欣賞會形成獨特的心理印痕,每個人的感受必然是獨特的、個性化的。正如“新課標”指出的:“閱讀是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2、反思性。傳統意義上的“接受式”閱讀教學是汲取、拜讀文本為主,而“批注式”閱讀教學則是帶著發現、賞識的眼光讀深、讀透,帶著審視、挑剔的眼光反思、批判,不僅是吸收,更多的是表達,不僅是接受,更多的是反饋,是把輸入信息轉換為輸出信息的雙向互動表達交流過程。
3、多元性。首先,期望學生面對文本,自身能獲得豐富的內部體驗,鼓勵學生從對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出發,進行充分的交流,使不同的觀點能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其次,從與文本對話的內容看,能表達自我感悟,展示個人的思考與智慧。這種多元性表達所反映的正是“新課標中提到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基本概念——語文素養,它既包含語文能力,又包含情感、態度、價值觀。再次,從批注的形式來看也是多元性的。
二、搞好分步批注方式的幾個做法
1、以篇章結構為專題。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處理好課文的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每篇文章都是各部分互相關聯的一個整體,作者用一定的方法把句與句、段與段巧妙地連接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時從整體著眼,弄清各個部分的內在聯系,以及各個部分與整篇課文的內在聯系。可按“作者寫了些什么;它們之間是怎么聯系起來的;作者又是用怎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步驟進行批注,通過這樣的閱讀批注,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不是零星的、雜亂的,而是比較完整、深刻的。
2、符號式批注。符號批注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用的或應注意的字、詞、句、段用各種符號或不同顏色加以標記。每種符號代表什么意義,可由學生自己來掌握。符號批注一般在初讀時進行,即在初讀課文時,對生字新詞、自然段的序號、文章的中心句或重點語句進行圈點。這時的批注主要在于讀通文章、理清脈絡,粗知課文的大概內容,這對深入閱讀課文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這種圈點的過程是學生讀、思、記的綜合過程,可促進理解、加深記憶、便于檢查和摘錄。由于使用符號簡單易行,此法使用面最廣。常用的批注符號及作用:“......”或“—— ”畫在文章重要的語句下面,以便加深記憶、理解。
3、文字式批注。文字批注是指學生依據初讀時所做的符號進行進一步的閱讀批注,可分為眉批、旁批、夾批、腳批等。眉批是提出疑難問題,旁批是對內容的概括和寫作特點的批注,夾批是對字詞和語境含義的理解,腳批是總結評價和想象拓展。文字批注是對文章的品評與鑒賞,是多角度、高層次的閱讀過程,同時也是讀者消化、吸收、內化和運用的過程。
三、進行序列訓練,促進認知策略發展
學生掌握了幾種具體方法不等于學會了閱讀。學會閱讀的核心是學生將具體的方法整合內化,成為系統的、較完整的、靈活的認知策略。這種整合內化的過程需要教師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抓起,有計劃、有意識、有序列地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學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隨著年級的增長由低到高、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們要注意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的閱讀要求,通過調查了解和認真研究各年級學生的“已有基礎”,總結出學生以往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站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跳起來”夠一夠,在教師的點撥下邁出新步,在教師的序列指導下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閱讀方法。積累一定量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形成認知策略的前提。只有當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自覺靈活地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時,學習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語文學法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與學習策略的培養密切聯系,并把著眼點放在后者。
總之,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形式,“批注”式閱讀將起到融合文本、彰顯自我、砥礪思維、錘煉語言的作用。此外,如果不能用語言批注時也可以創造性地用圖、特殊符號來批注。批注式閱讀教學已經引起了很多一線教師以及專家學者的關注和重視。但是,目前一些學生批注閱讀的能力還不強,許多教師受條件的限制還不能靈活地運用此種方式進行教學,因此還需對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要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將上述策略靈活運用,甚至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