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玉林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理念及方式也在悄然改變,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已走進小學語文課堂。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深化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理念,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有效拓展課堂教學空間,還能提高教學質量。本文試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并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27-01
隨著國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進,信息化教學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并成為了很多學校新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主要途徑,目前視頻、音頻、電子課件、多媒體教室等信息化教學技術已成為小學教學最普遍的教學資源。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也逐步成為小學階段的主要教學模式。教師要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任務與目標。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
1、信息技術應用存在泛化問題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有這樣一個誤區,即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是萬能的,沒有正確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特有規律,導致在信息技術應用時出現了嚴重的泛化問題。所以,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的應用信息技術,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將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出來,否則會導致課堂教學變得死氣沉沉,難以獲得預期教學目標。
2、課堂上師生互動受到影響
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了新的改變,教學方式和手段日益豐富,不過也存在很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影響了課堂師生互動關系[1]。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了信息技術的積極交互作用,將其作為了PPT演示工具,扮演著電腦“放映員”的角色[1]。教師沒有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學生也很少與教師交流自己的想法,師生情感逐漸變淡,教學效果很差。
3、信息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甚至還有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一些教師擔心課堂教學內容涉及面不廣,材料不夠豐富,因此在收集、整理制作教學課件時,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接收大量的知識,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難以跟上教師講課節奏,影響了學習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策略
1、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聽著教師的講解,單調乏味,加之小學生缺乏足夠生活經驗,一般很難理解文中的景物描述或常識性知識,學習興趣并不高。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音頻、視頻,巧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翠鳥》的講授中,因為很多學生對翠鳥比較陌生,生活中沒有見過,文中主要描寫了翠鳥的體貌特征與生活習性。對此,教師要先將翠鳥相關資料展示給學生,課堂教學前為學生播放《動物嘉年華》中記錄翠鳥的視頻,學生觀看視頻以后,可以觀察翠鳥外形,傾聽翠鳥叫聲,了解翠鳥生活習性,由此產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對翠鳥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學習也變得簡單了。
2、豐富教學資源,開拓學生視野
借助多媒體課件,能夠將一些需要板書的內容呈現給學生,課堂上將音頻與多媒體設備連接來播放,可以省下大量課堂時間[2]。不僅如此,小學語文中有很多科技性較強的知識,但是小學生年齡尚小,理解起來非常困難,所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將網絡中相關科學道理的動畫與視頻資料進行播放,幫助學生理解,不需要教師反復講解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詹天佑》的講授中,文章里面提到京張鐵路“人字形”線路的原理,學生一般不能理解,所以教師要在課前將“人字形”線路原理的相關動畫或視頻準備好,課堂中播放,這樣學生可以輕松的理解這個巧妙設計的原理,感受到詹天佑的聰明智慧,課堂效率極高。
3、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能力
通過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平臺。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信息的收集與加工過程中,通過整理、歸納、分析和綜合,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在《電腦住宅》的講授中,教師要將預習作業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網絡中查找與智能住宅相關的資料,同時在課堂上為其他學生分享自己收集整理的成果。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將學生的積極調動了起來。之后教師播放一組電腦住宅的相關科教視頻,讓學生在觀看過后,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展開小組討論,一起畫出電腦住宅的設計示意圖。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4、結合學生實際,深化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要從教材內容出發,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小學生的社會閱歷畢竟有限,如果僅僅依靠課本知識,那么學生掌握的知識則非常有限,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應用信息技術時,合理深化教材內容,輔助學生理解。例如:在《大自然的語言》的講授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復始,地球上經度和緯度位置各不相同,相同地點有著高下差異,從時間到空間的排列方法有很多種。如果直接讓學生從字面上進行理解,則非常困難。此時要借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大自然事物具體化,既可以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讓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并養成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學生課外知識量豐富了,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三、結語
總之,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優化語文學科課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將語文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戴曉娥.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5,(03):110-114.
[2] 鄭憲民.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5,(06):128-129.
[3] 孫紅蓮.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的途徑[J].科技視界,2014,(2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