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酈漢章
從“興趣化發展”走向“課程化實施”
——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社團建設側記
■本刊特約記者酈漢章
開欄的話
近年來,隨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不斷推進,我省一大批初中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樹立典型,推廣經驗,《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自本期開始,開設“特色初中”專欄,通過記者的綜合報道、校長的治校感言以及教育專家的點評文章,每一期重點介紹一所特色初中,以期促進省內初中學校進一步辦出水平、辦出亮點。
記者走訪
“各位隊員,新學期開始了,我們氣象社團的學習活動也正式拉開了序幕。”2月22日,開學第一天,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氣象臺的臺階上,圍坐著21名八年級學生,校氣象社團團長、氣象研究所所長周一帆同學正在向大家布置任務,“從下周一開始,4人小組每天堅持早上7點、中午12點進行氣象觀測。每個觀測員都要遵守社團活動課程化的相關規定,不能早測、遲測、缺測”。
據了解,氣象社團的學生每天都要開展相應的氣象觀測活動,從記錄觀測結果到繪制圖表,再到去丹陽市氣象局匯總處理觀測結果,一切流程就像上課一樣正式、規范。而這,只是該校社團建設課程化實施的一個縮影。學校的其他100多個學生社團也以類似的方式各自開展活動。“這就是我們大力推行的社團活動課程化,即‘小社團,大課堂’,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王旭平校長介紹說。
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是一所創建于2004年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為落實“優秀+特長”的辦學宗旨,該校陸續建立了100多個以興趣小組為標志的學生社團,被廣大師生幽默地稱為“百團大戰”。為使社團活動開展得有特色、有意義、有價值,學校對社團建設進行了系統周密的規劃,提出以“課程化實施”帶動社團良性發展。
匡洪浩副校長是社團活動課程化實施的主要設計者之一,他說:“社團活動要立足學生的興趣基礎。但是,要想最大化地發揮活動效益,就必須將其上升到課程層面,通過管理機制的創新,走出一條社團建設的特色之路。”
基于這樣的認知,學校創新了人的要素,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既是“演員”,又是“導演”,可以自主地設計、組織活動,從而提升了綜合素養;學校創新了主題要素,要求各社團把問題設計、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等作為活動主題,并分類歸檔,以便查詢;學校還創新了制度要素,要求所有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像對待上課一樣,認真投入每一次活動,不隨意缺課、遲到早退,同時在活動中融入“調查、實驗、討論、辯論”等多種方法,從而提高社團活動課程化實施的有效性。
思路的轉變讓華南實驗學校的社團建設走出了一條從“興趣化發展”向“課程化實施”轉變的新路,成為推動該校社團活動常態發展、有序開展的有力保障。“這一做法符合新課改關于創新校本課程建設的精神,已成為我校社團建設創新發展的鮮明標志。而且,我們的實踐在鎮江市學校社團建設現場會上也得到了專家以及同行的充分肯定。我們會繼續堅持下去。”王旭平說。
“你們怎么就對我們水廠產生了興趣呢?”“因為我們社團最近的課程學習專題是‘水’,所以,我們想要了解相關的內容。”“那你們想要了解什么?說說思路吧。”……這是華南實驗學校環保社團團長黃虹同學與丹陽市自來水公司凈水廠廠長吳光平的一段對話。為深入探究“水”的相關知識,該社團希望能從水廠找到答案。吳光平滿足了大家的愿望。他特意安排了半天時間,帶領大家參觀了自來水的生產流程,從一級泵房→沉淀池→加藥處(聚氧化鋁)→清水池;他還詳細解答了大家的各類問題,并介紹了水廠的未來發展設想。最終,社團成員順利地完成了“認水—知水—惜水—愛水”的學習。
深入挖掘資源,提升社團活動課程化實施水平,是華南實驗學校社團建設從“活動”走向“課程”的一個突破。為此,學校專門研制了《華南實驗學校社團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指南》,從課程目標、組織機構、課程學習要求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闡述。學校還充分借鑒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蘇州十中等名校社團建設課程化的實施經驗,整合、形成了符合學校校情的社團資源開掘策略。
“我們鼓勵廣大師生活躍思維,拓展社團的文化視野,充分利用一切可促進社團活動開展的資源,以此推動社團建設往內涵發展。”王文忠副校長告訴記者。
2014年5月,歷史研究社團準備對丹陽的歷史文物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調查與梳理,為此,60多名社員上博物館查找資料、到網上搜集信息、在學校圖書館查閱《丹陽縣志》、專程登門拜訪已退休的老專家,甚至到距離市區10公里之外的“丹陽天地石刻園”現場考察、學習。做完這一系列功課后,他們對丹陽的歷史文物狀況有了基本的了解。“有家長看到孩子所做的事情后,嘖嘖稱贊,說真沒有想到孩子會像上課一樣,那么認真地參與社團活動。其實,這正體現了社團活動課程化之后所散發出來的巨大魅力。而且有了這么豐富的資源支撐,社團活動真的變‘活’了。”王文忠表示。
資源挖掘之后,學校還以校本教材的方式將其系統化、固定化。比如,詩詞社團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課程學習教材,編寫體例參照了現行的語文教材,包括活動準備(預習)、活動開展(上課)、活動總結(下課)、活動延伸(作業)等內容。這樣,活動與課程“雙輪驅動,并行不悖”,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社團是學生表現的平臺,華南實驗學校非常重視通過多元化的展示,放大社團活動的效益。
據了解,當某一社團步入正軌后,指導教師就逐漸地從臺前轉入幕后,甘愿擔當社團成員的參謀與顧問,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機會與空間,自主地開展學習、設計活動,從而展示才華,得到提升。比如,以“少年科學院”為平臺的40多個社團的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特殊的“活動作業”的設計過程,學生各自發揮才干,活動效果顯著。
而活動成果的展示也是多元化的,既有評比展示,也有推薦發表,甚至有的信息和數據還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互動。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各社團就有多達50篇小論文在省、市級報刊上發表;藝術類社團、版畫社團、兒童畫社團等在全國比賽中每年都摘金奪銀;香草河藝術團在丹陽市中學生會演中,包攬聲樂、器樂、曲藝、舞蹈和團體總分5項第一;籃球、足球、田徑等社團也在各類比賽中紛紛榮獲佳績。這樣的展示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潛能的深度發展和延伸發展。
這樣的影響還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不少活動中,學生都是自己聯系交通工具,自己準備攝影攝像設備,他們逐漸學會了自己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每年,我們都會評選各班級的優秀學生。通過近兩年的觀察,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班級評選出的優秀學生,都是社團活動的中堅人物。這充分表明,我們的社團建設的確起到了促進學生的學科學習、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的作用。”王文忠說,“社團活動的開展與綜合素養的提升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或許這種影響不是直接地體現出來,但效果卻是不可否認的。”
“目前,我們正在對不同類型的社團進行多渠道、多維度的整合,力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社團課程學習能力,進一步發揮社團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對我們而言,社團課程化永遠在路上!”展望未來,王旭平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