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華
摘 要: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生學好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前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和老師構成的雙邊活動,特別是初中,學生的興趣正處在一個最佳的培養方面,而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情感易受他人感染。
關鍵詞:初中語文;興趣教學;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89-01
在學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往往是辛苦的。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引導質疑,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求知欲是對新異事物進行積極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生主動觀察事物,反復思索問題的強大內驅力。然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不是憑空產生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疑,提出問題。那么,如何創設情境,依托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發生發展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創新地學習呢?必須創設良好的提問氛圍,讓學生大膽提問。教師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要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走進學生,作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誠、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創新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教學中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多用鼓勵的語言,以寬容心對待學生,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合作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有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進行探討,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教師要先給予積極的肯定,贊揚敢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啟發,樹立其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沒有心理負擔,上課自然會積極舉手,踴躍發言。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學生信服你,認為你是他在求學經歷中遇到的最好的語文老師,值得欽敬,值得崇拜。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團結在你的周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學生的能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教學質量也就會得以提高。教師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融洽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的互動。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的,收到預期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一是教師自始至終要正確認識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要親近學生和學生交朋友,同時也要讓學生走近你,不要認為自己是老師,高人一等,凌駕于學生之上,動不動就訓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熱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凡是出現大聲叱責的地方,就有粗魯的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象,大聲叱責表現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個教師心靈中所具有的情感素養的種子都會在這種反映中喪失殆盡。”二是把情感教育帶進課堂,豐富課堂的情感內涵。語文教師的施教對象,不是成品加工廠,而是情感豐富的青少年。學生的內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從來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課堂教學臻于活的境界,教師必須投入豐富的情感,使語文課堂成為“情感場”。教師豐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學生,他們便會自主的投入學習,潛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情趣盎然,發放適當,必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得輕松愉快,產生微妙的情感體驗;如果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茍言笑,不會表情達意,只知不動聲色地宣讀教材,念教案,只會冷冰冰地進行知識發售,這樣的教師盡管知識淵博,也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出色的語文教師。
三、巧設問題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這就告訴我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面前一旦出現了問題,他們的認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善于引發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在講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詩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首優美的題畫詩,但是從畫的題目分析,蘇軾詩中有一點欠缺的內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來。”此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大詩人的詩也會有缺欠,這實在出乎他們的意料。經過熱烈的討論,學生最終找出詩中沒有寫到“晚”的內容。學生們想象畫面上應該有夕陽的,并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他們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圍繞這一問題,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詩的內容和題畫詩的特點。由此可見,恰當地運用提問的藝術,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誘發興味。
四、調動學生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教師上課時注意感情不投入,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木然若雞,語言枯燥乏味,……試想,這樣的課堂,學生哪里有學習興趣,哪里有激情!怎能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呢?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去體驗某種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機械地傳授知識,讓學生絕產生愉悅的情感,教師要用自己豐富的神情和生動的語言去點燃學生求知的欲火。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的是老師真摯的感情、熱情洋溢的語言,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
總之,重視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于今天方興未艾的語文新課程改革而言,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我們要認真研究方法,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