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226300)
?
主動學習、積極反思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建設研究
王 娟●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2263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我們高中數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也在發生著改變,由原先的灌輸式教學向著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轉變,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反思的課堂教學.學而不思則罔,主動的學習必然離不開反思,反思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和學習效果的固化.
高中數學;主動學習;積極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效的學習是學生主動的、伴隨著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本文就高中數學學科如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創設反思性學習的機會談幾點看法.
以往的教學,我們的課堂過分強調了學生知識的掌握以及解題能力的培養,而且教師的教學活動僅局限于對教材文本內容的解讀,學生則只能被動而機械地記錄并記憶教師的言談、解題技巧以及解題步驟的演示.上述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簡單易行而又效率極高,一個熟練的教師甚至無需進行教學設計就能上課,但是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提升卻舉步維艱.換言之,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徹底失敗的,新課程強調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而教師的教學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對此,筆者認為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具體的可以從如下幾點出發.
1.培養自主意識
所謂自主意識,就是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也就是學生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對自身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目標定位以及學習責任感的自覺意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責任的明確,從而逐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步掌握自我調控、自主評價、自覺改進的能力.
2.提供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
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主動意識,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可以是學生個體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全班討論等等,具體的內容可以是對某一話題進行交流與討論,可以是就一個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建模與評價,當然還有一項參與度最大的活動,即實踐活動.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機會,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全身心投入到高中數學課堂之中.
3.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
高中生的思維已經較為成熟,年齡的不斷增長也讓他們產生較為強烈的獨立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即賦予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力、選擇學習方法的權力、選擇合作伙伴的權力以及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的權力.當然給予學生恰當的權力并非是徹底放任自流,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在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學習自主權,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我們教學實踐的探索,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高中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實際效果,對于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該有所思考.
1.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預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第一個環節,其教學作用不可忽視.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學生主動、有效地預習能夠為課堂學習活動做好心理和知識準備,為課堂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做好鋪墊.為了有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我們教師應該做好如下幾項工作:(1)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預習資料,不能僅僅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去閱讀教材,資料可以是與教材相關的問題、背景資料、習題等等,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學.(2)提供導學案,當然導學案也可以與預習資料有機融合起來,但是導學案更具框架性和延展性,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將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在哪里,如何實現這些目標.(3)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預學環節,要給予科學地評價,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和規律的欲望.
2.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預學,對課堂要探究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對新知識都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些見解對不對呢?是否全面呢?還有些同學對知識存在著不理解的地方.這些都是課堂合作探究的生長點,我們教師應該充分關注這些內容,同時為學生搭建好合作探究的平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
如果學生預學過程中沒有發現問題,怎么辦?我們教師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可以順著學生的學情設置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學習“橢圓”的第一課時時,首先借助于“幾何畫板”向學生展示“橢圓”的動態形成后,接著要求學生就橢圓如何定義展開合作探究,學生就會開始探究橢圓的定義,這一過程將學生的預學成果和學生對橢圓動態形成的感性認識有效結合在一起,學生的討論由此展開,最終總結出“橢圓上的點滿足的條件”,深化對橢圓定義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筆者認為,反思要及時,在課堂上及時的反思,有助于知識的生成、體悟與內化.從實踐經驗來看,我們的數學課堂反思很多時候都會安排在課堂結束之前,或是某一個章節教學結束之后,具體的形式通??梢允钦n堂上給學生留一個反饋題,或是例題的變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思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促進知識及時的內化,對于章節的反思,可以采用習題課、或是試卷講評的方式讓學生及時的反思,當然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還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引導學生的反思也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及時地、主動地消化課堂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1]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戴再平.數學學習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G632
B
1008-0333(2016)24-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