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徐市小學 陶 丹
?
轉換視角,讓識字在多樣化方式中綻開花朵
江蘇省張家港市徐市小學 陶 丹
【摘 要】
長期以來,小學低年級識字都禁錮在機械生硬的記憶泥潭中,學生識字興趣不濃、識字方法不多,識字能力也難以得到 提升。如何科學、扎實、合理地推進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呢?筆者依托自身的教學實踐,對識字多樣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本文提出要依托字理,激發識字興趣;形象創編,開掘識字活力;鏈接生活,拓展識字渠道,從而在轉換視角下促進識字方式多樣化。
【關鍵詞】
依托字理 形象創編 鏈接生活 識字多樣
長期以來,小學低年級識字都禁錮在機械生硬的記憶泥潭中,學生識字興趣不濃、識字方法不多,識字能力也難以得到 提升。如何科學、扎實、合理地推進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呢?筆者依托自身的教學實踐,對識字多樣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1.展現象形字變遷歷程,感受漢字源頭
蘇教版教材一下《識字3》中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了一組象形文字,雖然字形簡單,與圖畫的結合和非常緊密,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插圖資源,在引領學生認真觀察的基礎上,為學生展現了這些漢字的演變規律,從直觀形象的圖片到簡練對應的古文字,再到在教材的楷書,讓孩子逐漸明晰漢字原來是這樣演變過來的。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將漢字與圖形進行連線,強化了漢字的源頭認知,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洞察會意字內在聯系,體驗漢字秘妙
在同冊教材中的《識字7》以韻文的形式為學生出示了會意字的內容,旨在要求學生認識會意字“從、眾、林、森”。我們組織學生在觀察了插圖之后,讓學生在回到書本上去朗讀課文,在進行深入交流,發現了什么。學生在深入誦讀之后發現,了解到了每個生字的字根與現有漢字之間的關系,很快就記住了這4個會意字。在這樣的基礎上,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動力,感受造字的樂趣,筆者引導學生依據這些生字的結構忒特點,進行拓展研究,從而引出了“鑫”“淼”“磊”,不僅對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形成了一定的了解,更拓展了學生的識字量。
1.強化誦讀,在兒歌中識字
兒歌語言簡潔生動、音韻和諧優美,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較為喜歡的一種語言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通過智慧的創編,運用兒歌的特點呈現給學生。這樣方式巧妙地將識字的過程變得活潑而靈動。孩子們在反復誦讀、感知的過程中,輕松地把握漢字的特點,學生一旦記住就永遠都不會忘記。由此可見,朗朗上口、活潑可愛的兒歌對于低年級學生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在教學“草”字時,教師就為學生創編了這樣的謎語:沒頭就是早,早上長青草,牛羊見它樂,禾苗見它惱。一開始,少部分學生并沒有猜出,但一經提醒,他們豁然開朗,這個漢字就永久地鐫刻在學生的意識中。
2.關注理解,在謎語中識字
猜謎語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途徑。這種方式并沒有將答案直接告知學生,而是將答案蘊含其中,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意識,對內容進行猜測。學生正是喜歡這種思維挑戰的感覺。而學生在猜測字謎,甚至編創字謎的過程中,不僅有效地識記了字形,更高效了記住了字音、理解了字義,同時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也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春”字時,教師就緊扣這一生字的字形特點,編創了這樣的字謎:三人同日去看花。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通過“三人同日”識記了字形,還借助“去看花”感受了生字的字義,起到一舉兩得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編字謎,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學習“生”時,學生就寫出了“牛走獨木橋”的謎面,可謂生動形象,趣味盎然。
1.了解信息,在人際交往中識字
很多學生在剛入學時,對于校園的環境、身邊的伙伴都不是太熟悉,對一切都處于好奇的狀態。他們最為好奇的就是他們的新同學、新同桌叫什么名字、住在哪個小區、來自哪個幼兒園……而筆者就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的心理引導學生在自我介紹、朋友交往中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信息,而教師則相應地將學生的姓名、幼兒園名稱等內容規范地打印出來,借助學生自己在交往中的了解的信息,將讀音與漢字進行匹配,有的還不夠熟悉的,教師則鼓勵學生加強同學之間的交往,從而在相互了解中逐步受到較好的識字實效。
2.關注生活,在詢問資源時識字
陶行知先生說:“語文的生活是外延。”對于識字教學而言,這句話同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識字教學就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中,而要將學生的內在視域不斷地拓展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才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而在現實生活中,的確蘊含著豐富的識字資源,生活其中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與其打著交道。周末的閑暇時光,孩子都喜歡和父母旅游、誑街,這其中商品的名稱、廣告牌、宣傳標語,都蘊含著豐富的識字資源。教師既然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借助原始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也可以要求學生在下生活中與父母進行交流,從而拓展漢字的識字渠道。例如在可以問問父母廣告牌上寫的是什么,商店里的商品叫什么名字……不把這樣的識字交流當成任務,即便一次記不住,可以在反復識記的過程中夯實印象,取得了較好的識字效果。
總而言之,識字的資源無處不在,識字的過程時刻都有。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拓展視野,調整理念,才能促進學生識字方式的多樣化,將學生的身心意識鏈接在課堂內外,從而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