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節
摘 要:數感是一種數學素養,是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得以提高的關鍵,也是學生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改變以往僅是進行知識灌輸的模式,要借助多種教學活動來逐步培養學生的數感,進而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幫助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地實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感;生活;操作;實物
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再加上被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看不到學習數學帶來的樂趣。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改的基本理念,要有意識地借助多種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數感,進而使學生的素質水平也得到相應提高。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進行論述。
一、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生活情境的創設是指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課堂活動之中,鼓勵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在體會知識的應用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數感,進而在端正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中找到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重視的是知識的簡單灌輸,很少將生活情境與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導致學生的應用意識較差,這嚴重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熟悉的生活與課堂結合在一起,以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數感。
例如,在教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時,我選擇了生活情境教學法。首先,引導學生對下面的幾個情境進行了思考:
生活情境一:某學校為獎勵運動會上表現出色的學生,買了3雙價格為89元的運動鞋,請問:學校買運動鞋花了多少錢?
生活情境二:某施工隊,在進行道路維修時,每天能夠修485米,需要4天完成,請問:這段道路有多長?
……
熟悉的情境展示不僅能夠減少學生的盲目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生活情境的展示也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對學生良好的發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鼓勵學生在生活問題的思考和交流中提高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形成,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動手操作活動的組織是新課改下所倡導的,也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有效的動手操作活動的開展也能讓學生在知識的體驗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在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數感也隨之形成。
例如,在教學“旋轉與平移現象”時,我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選擇了自主動手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按照教材中相關的圖片自己動手進行旋轉、平移。比如,將小房子的圖形向右平移6個方格;將小樹的圖形向下平移3個方格等,組織學生自主動手進行繪制,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對學生數感的培養以及數學課程價值的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三、在實物的直觀展示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借助實物進行教學不僅是直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對培養學生數感以及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因為課堂時間緊張或者是攜帶實物麻煩等原因而不愿意將此種方法應用到課堂活動中,寧愿按照教材進行死板教授或者是借助學生想象去教學。可這種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有意識地將實物帶入課堂或者是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生活中的數學,進而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實物的觀察中形成數感,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知識點時,為了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授課之前,我引導學生在家里自主帶來一個長方體的任意物品,然后,在授課的時候,組織學生觀察物體的特點,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棱、面之間的關系,之后,我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其他長方體的物品,比如:長方體的桌面、長方體的書籍、長方體的筆記本等。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實物的貫徹中形成數感,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當然,除了上述幾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問題的有效思考、兒歌的介入、對比活動的開展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感。總之,在素質教育思想下,教師要認識到數感培養的重要性,要借助多種活動來為學生數感的形成以及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張娟.有效利用教材來培養學生良好數感[J].讀寫算:教師版,2015(29).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