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摘 要:小學生因年齡特點而制約了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運用,數學自主教學中教師的教法也應結合學生年齡的實際特點來研究探索,具體應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方法,要根據不同年級而定。教學實際中有很多教師的自主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其中就有這方面的因素,未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其接受能力的高低,最終導致自主教學不理想。
關鍵詞:自主;學習;年齡;特點
小學生因其年齡特點決定其在學習過程中接受能力的不同,也使其在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力有所差別。下面就這方面說說筆者的看法。
一、教師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年齡特征
年齡因素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年齡的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制能力、抗挫折能力等都存在區別。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而在教學中運用好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求最高效,不要在低年段運用高年段的學習方法,那么他們會感到壓力很大且學習積極性容易消磨掉,產生畏難心理。在高年段也不應運用適合低年段的學習方法,這樣會使學生的能力受到限制,得不到有效提高。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清楚地認識到不是所有被提倡的教學方法都適用于全體學生,而是要區分對待的,不要因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說,我們應該大力貫徹某種學習方法或教法,就輕而易舉地、草率地去執行,而要根據自身實際去選擇、去運用。
二、教師應設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目標
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上應避免盲目的執行,要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定不同的能力培養目標。比如,小學一年級學生在數學課的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其剛入學、剛接觸數學課程的特點來選取適合他們的自主學習方式,最好是采用一些和實際生活聯系密切、常見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數的認知”時,可以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或圖畫書帶來,數一數。設定自主能力目標應低一些,把幾個物品分給家人或同學,每人分得幾個?還剩幾個?這就可以了。在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時,給他們設定的能力目標可以相對高一些,如,分數的學習,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然后用自己所理解的分數來講給同學聽,你是如何理解分數的?分數的意義是什么?把一個西瓜分成幾份,取其中一份,是幾分之幾?按照他們對分數的理解來解答實際問題。
三、學生的年齡特征適合自主學習的哪些方式
低年級學生可以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中年級學生可以嘗試自己或與同學合作完成一節數學課的預習,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而高年級學生完全可以在獨立的情況下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并運用,也可以與同學合作交流完成有難度的數學習題。而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自主學習方式是通過生活實踐去自我體驗、自我感知,這樣學習的效果會更直接、更有效果。
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注意在學生不同的年段提出不同的自主學習要求,也要有相對適合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總之,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參與數學問題的解決、參與自身數學能力的培養。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