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平
摘 要:隨著經濟的提升和時代的前進,教學模式的改革變得尤其重要。現階段,小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減負提質已成為重中之重。結合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學生負擔過重,教學質量不高,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不能有效掌握等問題做進一步探究,以此為小學數學教學減輕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減負;提質;策略
現如今,對于課程改革的意識是在逐步加強,隨即對于減負提質的發展也同樣需要逐漸地提上日程。而如何才能把學生逐漸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救出來,又要完成教學的任務,已經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為避免我們再次走進誤區,我們就必須明確“減負”與“提質”是要同步發展的,缺少了“提質”作為目標的“減負”,或者少了“減負”作為過程的“提質”都是毫無意義的。
一、精心備課,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不但是教師上課的依據和學生學習的憑借,同時,也是衡量教學效益高低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不但要正確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構成,同時還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好教學內容。
另外,教師還需要熟悉新的課標,并反復鉆研其教材,區分出其中主要的以及基本的東西來,挑選出能對學生起到舉一反三以及觸類旁通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規律性的東西,并以此作為突破口來給學生講解。
二、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精彩課堂
興趣是學習之母。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從課堂開始就帶有興趣地講課,還要讓學生真正樂于學習。
1.置疑激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精心設置疑難,使學生面臨問題,產生求知欲望,教師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設置疑難時應注意把握問題的難度,把問題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感受到用已有知識經驗不能直接解決問題,須努力思考探索,“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后,讓學生討論“塔吊中為什么有無數多個三角形”。
2.寓教于樂
想做到減負提質,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喜好科學地制訂教學方式。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中探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可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3.實踐激趣
利用學生好動的天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良好。如,我在五年級上冊教學《統計與可能性》一課時,在課前,我就準備好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小球出來,并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其放在四個袋之中。在上課時,我就讓學生做摸球的游戲,并通過此游戲來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接下來,我讓學生做裝球的游戲,讓每組的學生按照要求把球放入透明袋之中,并比較哪一組更快。最后,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某一些事情。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不但是很開心,而且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三、自主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問題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學生學習是一種有意義的行為,需要有推動他們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學習過程中,要給他們設置一種問題的懸念,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和探究,主動參與學習,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請學生動手剪一個對稱圖形,再折一折,看左右是否完全重合。在學習“圓錐的體積”時,為學生準備幾組學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學具,放手讓學生做盛水實驗。通過實驗,學生知道只有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才能建立起聯系,對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輕松掌握。這樣就化抽象為形象,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省心,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又減輕了學生負擔。
四、注重反思,提升教學能力
《學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因此,任何一個教師和學生不論其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進行反思,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們大家知道,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是意味著其教學的結束。我們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后不但要認真反思,還要不斷地進行總結經驗教訓,并將一些成功的經驗,比如有趣的活動形式、有效的提問方式等進行總結。經過不斷的總結、反思,以逐步調整教師的教學策略來改進其教學方法,最終實現其有效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能力。還要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典型,結合所教學生實際的情況,不斷改進現有教學的模式,以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并注重反思,真正做到減負提質,讓學生做管理自己的主人,讓他們快樂地學習,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夏永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新課程,2010(11).
[2]吳永田.減負提質,措施到位[J].廣西教育,2000(10).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