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化
中職學校機電專業群現代化建設的校本實踐
孫兆化
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要立足自身教學資源、辦學條件,選擇合適的專業群建設模式,在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教學團隊培養等方面服從和服務于經濟轉型發展。現代化專業群應能主動與區域經濟及主導產業發展契合,促進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構建適應學生職業發展的育人模式。
中職教育;專業群建設;機電專業
加強專業建設,是職業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舉措,是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科學發展、優質發展的核心環節,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了不斷優化職業學校專業結構,提升職業學校辦學水平,適應經濟新常態對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結構與質量的需求,江蘇省教育廳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建設350個左右的現代化專業群。江蘇省沭陽中等專業學校在現代化專業群建設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成功地將機電專業群創建為江蘇省首批現代化專業群,現就現代化專業群建設模式選擇、專業群建設實踐以及專業群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思考、建議等方面分享如下。
選擇什么模式來建設專業群,是各個職業學校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專業群建設的成敗。選擇適合本地區、本校、本專業特點的專業群建設模式是關鍵。總的來說,專業群建設模式的選擇要依據地區產業發展情況、學校情況、專業原有基礎等進行合理選擇。從現代化專業群的模式來看,依據劃分標準不同,專業群建設呈現不同的建設模式。由于專業群建設的基礎不同,專業群建設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有圍繞產業鏈建設的專業群、圍繞職業崗位群建設的專業群、圍繞核心專業建設的專業群、圍繞資源配置建設的專業群等四種模式。按照組織形式不同,專業群建設的模式有單核心專業引領、雙核心專業引領及專業協同發展型三種模式。我們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依據學校專業建設特點,從機電專業發展的實際出發,將專業群建設的模式設定為,圍繞資源配置建設現代化專業群,將單核心專業引領與專業協同發展結合起來創建現代化專業群。
(一)建立開放式的課程體系
我校機電專業群課程體系采用“公共基礎+專業平臺+專業模塊+專業拓展”為主體的層次體系。
1.公共基礎課程。適用于專業群內所有專業,突出對學生基本人文素養與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現代公民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倫理、科學、方法論等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2.專業平臺課程。按照職業崗位的要求而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專業素養。比如開設機械基礎、機械制圖、基礎力學、材料基礎、測量技術等基礎性課程,讓學生能夠獲得專業群內相關專業通用的生產技術和基本職業技能。
3.專業模塊課程。根據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確定專業的核心課程,并將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項目化整合,做到每個項目模塊均能完成一個工作過程或工作任務,以職業崗位的“必需”“夠用”為原則,以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雙聯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
4.專業拓展課程。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根據職業崗位群對學生職業發展的要求而設置的課程,一方面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和興趣進行選擇,另一方面根據專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對人才職業能力需求的變化,提供學生更靈活、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以使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適應性。
(二)建立“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
建構學校實訓實習教學中心、企業職工培訓中心、技術研發與創新中心、就業與創業服務中心四位一體的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平臺建設以學校與企業雙聯驅動為機制,集企業生產、學校專業教學、科研及就業創業服務功能為一體,真正做到校企共享、合作、互補。如學校獲市科技局批準立項的“宿遷市弱電源與變壓器穩壓器工程技術中心”就是一個典范,中心已基本可以滿足弱電項目的教學、實訓、研發等工作需要,還可以為企業培訓員工、承擔生產任務,實現校企雙贏。學校與江蘇中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汽車電氣、模具等生產、教學、研究等取得成功。
(三)構建“校企四互式”的教學團隊
現代化專業群離不開“雙師型”師資隊伍的支持,而校企合作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有效途徑。所謂“校企四互式”的教學團隊,就是通過校企師資互聘、專業技術人互相兼職、互相承擔生產或教學任務以及專業技能互相提升,實現培養“雙師型”專業教師的目的。學校定期派遣教師到企業或實訓中心進行指導訓練、頂崗生產等,整體提升師資的生產技能與教學能力。
(一)現代化專業群建設面臨的困境
1.企業參與專業群建設的顧慮較多,積極性有待提高。一方面,專業群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周期較長,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受經濟周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較大,培養的人才短期內很難及時滿足企業用工的需求,企業等待的機會成本影響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對專業群建設的投資回報具有不確定性,即使有也是潛在的、隱性的,難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2.能承擔現代化專業群教學任務的師資缺口較大。“十二五”期間,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特別注重專業群師資隊伍建設,但是雙師型教師比例還沒有達到教育部規定的優秀水平(即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70%以上)。專業帶頭人數量嚴重不足,并且在本行業中影響力較低,難以發揮帶動作用。而且“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獲得中級技術職稱及有關專業資格的“雙證”這一形式,有雙證之名,無雙證之實,有部分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但是這種掛職鍛煉還停留在“掛”的層面上,沒有融入崗位中去,崗位能力嚴重不足。
(二)現代化專業群建設的建議
1.市場導向,循序漸進。中等職業學校在制訂專業群建設規劃時,要結合專業群建設參與方的經濟狀況、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以及學校專業發展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分步驟有序推進。應充分考慮企業、學校的承受能力,以及專業群建設的各階段可能產生的利益,要優先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經濟利益回報,提高企業參與專業群建設的積極性,這有利于專業群建設的可持續性,保證專業群建設的質量。
2.注重質量,力求實效。在專業群建設中,一要堅持專業群建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性,校企合作、資源共享是為提高辦學效益服務的;二要適當控制專業群建設的規模,專業群太小或太大,都不能正常發揮效益;三要關注專業群發展的動態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及時對專業群的結構和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
3.堅持“專、兼、聘”三結合,加快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首先,對于專業群主體的專任教師,要根據其專業、特長及職業狀態,及時安排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提升其職業崗位素質,以使其勝任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公共基礎課教師均應有一定企業實踐經驗。其次,專業群要聘任足夠數量的工程師、技術人員或技能大師等一線骨干人員到學校兼任專業教師,承擔實訓教學、科研等任務。再次,根據國家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專業群滾動等實際,聘請部分熱門專業或緊俏專業教師承擔相關教學任務。“專、兼、聘”三結合,既可為專業群建設減少師資培養方面的經費投入,又可滿足本專業群的實際教學工作需要,同時也利于本專業群師資隊伍優化,達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的目的。
G712
A
1005-6009(2016)39-0053-02
孫兆化,江蘇省沭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沭陽,223600)副校長,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及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