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摘 要: 本文通過實例闡明使用多媒體可以達到提高實驗的可見度,強化實驗的演示效果,突出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可控性,同時闡述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中的弊端。
關鍵詞: 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 中學化學實驗
傳統化學實驗教學課“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籃實驗用品”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實施要求,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可以使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互相補充和完善,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使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互相滲透,發揮其整體功能。但是在多媒體廣泛運用于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以下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1.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有利作用
1.1化學實驗中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作為一種動態、高效、大容量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傳遞的信息具有生動、真實、富于表現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現等特點,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提高實驗的可見度,強化實驗的演示效果,突出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利用可控性引導學生觀察,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等有特殊作用。
1.1.1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強化實驗的演示效果
化學課的演示實驗可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實驗過程的真實性和科學性。為了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一般采用抬高實驗裝置和巡回展示實驗結果,但實驗儀器的放置是有限的,而巡回展示實驗結果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些實驗現象是瞬間產生的而無法觀察,以至于影響教學效果,采用多媒體技術可克服這些缺陷。例如,演示金屬鈉和水的反應實驗傳統的演示是利用鈉與水在大燒杯中反應,而現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投影可改在培養皿中進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屬鈉,學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觀察到“浮、熔、游、響、紅”等現象,實驗效果明顯。
1.1.2突出實驗操作的規范性。
中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每個動作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有些實驗操作步驟多且復雜,在多人的班級中進行實驗的示范操作,學生不易觀察清楚。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整個實驗做成錄像,在學生做實驗前給學生看,可以提高實驗效率。例如“中和滴定”實驗的步驟有洗滌、查漏、潤洗、注液、除氣泡、調零、滴定、讀數、計算九步之多,其中有的步驟既要講清操作,又要講明原理,確有一定難度。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技術把“中和滴定”制成錄像,運用特寫技術把實驗過程表現得清清楚楚,學生看后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實驗中就有意效仿。
1.1.3利用可控性引導學生觀察。
根據實驗目的要求和內容,分清實驗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十分重要。由于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有限,他們往往易疏忽而放過那些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實驗現象。利用多媒體對那些容易疏忽的現象進行控制,引導學生觀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觀察試管中稀硝酸與銅的反應,由于生成的無色氣體氧化亞氮是主要現象,但氧化亞氮很容易被氧氣氧化生成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通常情況下學生觀察不到此現象,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錄像,在稀硝酸與銅反應生成氧化亞氮的瞬間定格、放大,使學生捕捉到這個主要現象,便于學生觀察到生成紅棕色氣體不是稀硝酸與銅反應的結果。
1.2通過多媒體演示難以開展的實驗。
有許多受實驗室條件影響而不能順利開展的化學實驗,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可以起到特殊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1.2.1模擬對環境有較大污染而毒性較大、危害系數高的實驗。
如氯氣的制備,由于氯氣有毒,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則不利于學生觀察。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又具一定的危險性,若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就會使學生形象安全地感知實驗內容。
1.2.2模擬缺藥品少儀器的實驗。
一些實驗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進行,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成動畫進行模擬,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如黃金溶于王水的實驗等。
1.2.3模擬演示難度大、操作技術要求高的實驗。
有一些化學實驗在實驗室操作時,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成功或現象不明顯,影響教學效果。如溶液的配制實驗、中和滴定實驗等,如果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直接將實驗過程用彩色圖像顯示出來,并將操作過程及實驗要點進行分析,則真實感極強,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
1.2.4模擬錯誤操作實驗。
錯誤操作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由于學生未親自做過,老師不允許做,因此學生往往記不住。通過多媒體模擬錯誤操作,并演示錯誤操作帶來的后果,必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加強和規范正確的操作。如實驗室稀釋濃硫酸時,利用多媒體演示錯誤操作,既可避免現場操作的危險,又可以使學生加深記憶而避免在實際操作中出現此類錯誤。
2.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弊端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不容置疑,但過多地濫用多媒體技術于化學實驗教學中會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和負面影響。
2.1濫用多媒體技術,忽視化學學科的特點。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實驗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對研究對象的認識,證明客觀事物的內部規律,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化學實驗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媒體。多媒體教學形式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能舍本逐末,放棄簡單易做的實驗而用計算機模擬實驗。只有將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同化學實驗、教學工作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2濫用多媒體技術,忽視學生自身特點。
在濫用多媒體技術的化學實驗教學中,部分教師把課件做得非常花俏,文字、聲音、圖片、影像、動畫一應俱全,把大量時間花在技術細節和美化工夫上,播放起來,本末倒置,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只能從投影屏幕上看實驗,而不是看老師演示實驗,也不是親自動手做實驗,對于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特殊現象未能觀察到,大大限制學生的想象力,縮小學生思考的空間。例如,在鋅銅原電池的實驗中,我們不僅看到銅片上有大量氣泡產生這一理論上應有的實驗現象,常常也會看到鋅片上有一些氣泡生成,如果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就忽略鋅片不純造成的氣泡。還有一些多媒體設備投影在屏幕上的色彩與實驗事實的顏色有一定偏差,造成學生吸收錯誤的知識。
2.3濫用多媒體技術,忽視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多媒體教學可能會使傳統實驗教學中的教師主觀能動性下降,將原來的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全部由動畫模擬或實驗錄像授課,相對來講,教師對于實驗教學內容演示缺少一定的靈活性。在傳統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化學實驗實際現象靈活掌握教學思路,但使用多媒體實驗教學后,教師的這種靈活性就受到很大限制,實驗現象全憑投影所展示的現象分析,教學比較呆板。因此,課堂無法完成的實驗、要突破實驗的重難點、復習實驗等我們考慮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而對于普通的化學實驗不能都用多媒體技術演示代替實際操作,不能因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而使課堂變得眼花繚亂,更不能因為使用多媒體技術而忽視教師的人格魅力,忽視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基于上述分析,在使用多媒體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牢牢樹立以“學科為主”的觀念,即多媒體的選擇運用要圍繞化學學科實驗教學的特點進行,把握“適時”和“適度”,不能追求“為用而用”,切記多媒體永遠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只有不斷地實踐、探索才會使多媒體技術不斷完善,把它與實驗相結合才能豐富實驗內涵,增強實驗功能。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3.
[3]賀湘善,吳俊明.基礎教育現代化教學基本功中學化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