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寶
摘要:當前無論什么樣的企業要發展都離不開人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因此企業一定要重視對員工的激勵,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機制,把激勵的手段和目的結合起來,改變思維模式,真正建立起適應企業特色、時代特點和員工需求的開發的激勵體系,使得企業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應正確認識激勵和激勵機制,理性分析企業人性化激勵的主要方式以及企業激勵機制存在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優化人力資源管理。
關鍵詞:激勵;激勵機制;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F2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1-0141-02
一、激勵的定義
激勵的目的就是組織通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以一定的行為規范和懲罰性措施,借助信息溝通,來激發、引導、保持和規劃組織成員的行為,有效地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系統活動。
(一)激勵的五個構成要素
激勵主體,指激勵的組織或個人。
激勵客體,指激勵的對象。
激勵目標,指激勵主體期望激勵客體的行為所實現的成果。
激勵因素,又稱激勵手段,或激勵誘導物,指那些能導致激勵客體去進行工作的東西,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激勵因素反映人的各種欲望。
激勵環境,指激勵過程所處的環境因素,它會影響激勵的效果。
管理學基本原理表明,人的工作績效取決于他們的能力和激勵水平的高低,不管一個人能力有多高,如果積極性不高,激勵水平低,就始終做不出好的工作績效來。所以能力和激勵水平是人提高工作績效的兩個關鍵因素。
(二)激勵的內容
激勵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激勵的出發點是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及通過系統地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來滿足企業員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
2.科學的激勵工作需要獎勵和懲罰并舉,既要對員工表現出來的符合企業期望的行為進行獎勵,又要對不符合企業期望的行為進行懲罰。
3.激勵貫穿于企業員工工作的全過程,包括對員工個人需要的了解、個性的把握、行為過程的控制和行為結果的平價等。因此,激勵工作需要耐心。
4.信息溝通貫穿于激勵工作的始末,從對激勵制度的宣傳、企業員工個人的了解,到對員工行為過程的控制和對員工行為結果的平價等。都依賴于一定的信息溝通。企業組織中信息溝通是否通暢,是否及時,準確、全面,都直接影響著激勵制度的運用效果和激勵工作的成本。
5.激勵的最終目的是在實現組織預期目標的同時,也能讓組織成員實現其個人目標,即達到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在客觀上的統一。
二、激勵的作用
在傳統的組織和人力資源管理中,激勵的作用根本沒有得到足夠和系統的認識,管理者只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激勵手段,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工作。但隨著“人”的因素在組織生存和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提升,人們越來越發現作為組織生命力和創造力源泉的“人”的狀態往往直接影響著組織的面貌,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勵是實現企業目標的需要
企業的目標,是靠人的行為實現的,而人的行為是由積極性推動的。實現企業的目標,要有人的積極性、人的士氣。當然,實現企業的目標,還需要其他多種因素,但不能因此否定、忽視人的因素。不能因其他的因素干擾,而否定人的積極性這種關鍵因素。
(二)激勵是充分發揮企業各種生產要素效用的需要
企業生產經營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人、勞動對象、勞動手段是生產要素,在這些要素中,人是最活躍、最根本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同人這個生產要素相結合,才會成為現實的生產力,才會發揮各自的效用。因此沒有人的積極性,或者人的積極性不高,再好的裝備和技術、再好的原料都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激勵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業績
激發人的積極性,是古今中外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管理學家們都十分重視的問題。通過激勵可以激發員工的創造性與革新精神,提高員工努力程度,取得更好的業績。日本豐田公司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員工提建議,結果僅1983年一年,員工就提了165萬條建議,平均每人1條,為公司帶來了900億日元的利潤,相當于當年總利潤的18%。
(四)激勵有利于員工素質的提高
提高員工素質,不僅可以通過培訓的方法來實現,也可以運用激勵的手段達到。企業可以采取措施,對堅持學習科技與業務知識的員工予表揚,對不思進取的員工給予適當的批評,并在物質待遇、晉升等方面區別考慮,這些措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促使員工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
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人性化的管理,是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以員工需要為出發點、尊重員工的。人性化管理是現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激勵員工的重要手段。企業要實施人性化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授予員工恰當的權利
現代人力資源的實踐證明,現代員工都有參與管理的愿望。任何員工都不想只是一個執行者,都有參與決策的需要。滿足員工這種需要,不僅可以激勵員工,還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授權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授權一定要恰當。權力過大,員工無法駕馭;權力過小,員工無法完成工作。只有恰當的授權才有激勵作用。
授權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授權后,不要對員工的權力亂加干涉,否則會使員工產生不信任的感覺。授權還要避免重復交叉,一個權力只授予特定的員工。
(二)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是指通過設置恰當的目標,激發人的動機,達到調動積極性的目的。目標之所以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是因為目標是組織和個人的奮斗方向,完成目標是員工工作結果的一種表現,是員工成就感的體現。
目標激勵的關鍵在于目標的設置,只有恰當的目標才有激勵效果。
1.員工的目標要與組織目標一致,企業與員工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兩者之間往往會有矛盾,協調好這對矛盾,使企業與員工的目標相一致是目標激勵得以實現的基礎。
2.目標必須是恰當的、具體的。目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過高的目標,員工無法完成,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過低的目標,員工無法在完成目標的同時體會到成就感。最好的目標是有一定挑戰性,還具有一定的可實施性。
目標具體是指,目標不能含糊不清,最好有個量化的目標,這樣不僅完成起來更有目的性,還便于評估。
要想實現這些要求,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目標時,要注意與目標執行者的溝通。了解其需要和能力,這樣才能制定出恰當的目標。
3.當員工取得階段性成果時要及時反饋給員工,有助于他們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另外要對完成目標的員工予以獎勵,認可其工作成果。
(三)鼓勵競爭
很多管理者害怕企業內的競爭現象,認為這樣會破壞企業的秩序。其實,只要管理者對競爭進行合理引導,競爭還可以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對于企業中的后進員工,管理者應鼓勵他們迎頭趕上。對于企業中的先進員工,管理者應勉勵他們繼續領先。在企業內提倡個人競爭,提倡團隊競爭,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可以使企業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在企業內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于競爭是必須的。競爭的有序性除了靠道德約束外,企業也可以制定一些獎懲措施、規范競爭。
四、企業激勵機制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的企業改革目前正處于關鍵時期,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提高它對職工的激勵作用,激發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積極性,努力為自己所在的企業盡心盡力、奉獻自我。然而,在國內企業中仍然存在著諸多陳舊的計劃經濟的觀念和現象,新型的激勵機制尚未形成。
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新型人才,而由于舊體制的存在,是企業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在競爭中流失。在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中較為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現有激勵機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下新型人才的需要。就企業現有激勵機制來看,存在以下問題。
(一)薪資制度
現行的薪資制度在崗位之間克服了等級工資的平均主義,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但在執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主要在相同崗位的職工之間勞動效率不同的差異沒有體現出來。例如一個中級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機關某科室工作,他們職稱相同,享受的工資待遇完全相同,但由于其能力的差異,造成能者干、庸者看,不同勞動得到的是相同的待遇,造成極大的心里失衡。
(二)管理藝術
企業內部人員結構復雜,層次較多,有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有普通工人、有民工、有管理人員。施工協調過程中尖銳的利益糾紛,加之內部人員的層次結構,造成了基層的管理人員粗放的工作方法,缺乏領導自身行為的激勵、關懷的激勵,物質追求的多、精神激勵的少,這些就不能適應新興人才的需要,從而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三)用人制度方面
企業雖然對人才非常重視,但由于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企業內部裙帶關系的存在,以及國有企業固有的人情觀念,致使適應市場經濟的用人機制沒能建立,對位用人的大門不能敞開,內部晉升、聘用、競爭上崗的機制沒有形成,因人設崗、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能獎不能罰的現象依然存在。
(四)工作環境方面
企業從工作環境方面看,基地的環境尚好,但在施工過程中的工作環境,與之反差較大,沒有統一著裝,缺乏必要的先進設備來替代傳統的工、機、具,施工現場缺乏規范化的管理。在建設單位看來,一級施工企業存在著許多與之不相稱的形象問題。
從以上這些有代表性的現象來看,新型的激勵機制不建立,不管是針對現實還是針對其遠景,人才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找出原因,研究對策,才能使企業人才始終處于相對穩定之中。金錢的激勵不是留住人才的唯一手段。
職工在一段時間內會關注薪水,但如果對工作失去興趣,即使高薪也留不住人才。人們發現每個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得到物質利益,有的人希望退休后沒有后顧之憂,有的人希望有一個良好的事業發展前景,有的人則需要得到領導的信任和器重等。
人們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激勵的具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就其內容來說,均可分別歸入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大系統。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雖屬不同的激勵系統,但他們之間并不排斥,而是緊密聯系,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二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激勵的完整內容。首先,精神激勵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質載體,而物質激勵則必須體現一定的精神價值。例如,獎狀、獎章等精神激勵就是直接借助物質形式體現的,而獎金、獎品等物質激勵則意味著組織和社會承認其成績,本身就含有精神價值。其次,只有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手段相結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激勵機制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積極性,而影響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這就要求在激勵的過程中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是激勵效應最大化。同時重視現在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通過有效的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企業的激勵機制就一定能越來越完善,更好的發揮其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支曉強,蔣順才.企業激勵制度[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 拉里· 哈默爾.員工激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3] 王小艷.如何進行員工激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馬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