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避“微課”五大誤區,發揮輔教幫學效能
與微課相近、易混淆的詞(見下表)。
與微課相關的詞的起源、發展、形式及目的統計表
“‘微課’包括教師講授教學內容的微視頻,還包括學生學習活動的安排,如果沒有學生的活動,實質上是一段視頻記錄的課堂教學實錄而已,不能稱之為‘微課’。”[1]體育課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就是身體練習,如果“微課”中沒有針對性的學練環節,僅靠教師講解,學生是很難掌握技術動作的。那么如何設計“微課”的學練環節,使“微課”真正發揮作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應對策略:在進行“微課”選題時,就必須進行篩選,確定哪些是“微課”可以解決的問題。由于體育課本身課時有限,選題可以著重理論知識講授,也可以針對有難度的技術動作進行突破。但是無論確定哪些教學內容,在進行導入設計時,都要考慮在10~15分鐘一氣呵成,既讓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難點,又能掌握練習方法。尤其是在設計微課的學練環節,在教學安全的范圍內,應盡量引導學生選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彌補傳統的、單一的講授學練方式,避免把微課做成視頻錄像課。
“‘微課’是作為正規課程的補充出現的,既可以單獨講解一個知識點,也可以是在職學習、考試培訓等的輔導課程。”[2]作為課堂的補充,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對課中不能拆分細化的復雜技術分解演示,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后鞏固練習。但微課不能代替傳統體育課,僅僅是補充。“微課”要根據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和想達到的目的進行評估,如果過分夸大了“微課”的作用,不僅不能達成目的,反而使課堂教學受到影響和阻礙。
應對策略:首先“微課”如果針對的是一般學生,就國內目前體育課的現狀而言,城市進行“微課”普及的可能性高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對“微課”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其次就目前體育教師隊伍而言,必須加強自身學習,面對新生事物不能求“神似”和“形似”,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微課”的內涵,根本發揮不了“微課”的作用;如果沒有“微課”實施的保障條件,也只能成為空中樓閣。這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加強各個方面的學習,更需要各級領導的支持與配合。
有些教師擔心“微課”應用以后會形成“教師無用論”。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作為體育知識的傳授者—體育教師是不可取代的,只有通過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微課”只能起到補充和完善的作用。
應對策略:“微課”在應用時,先考慮對象,如,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學生看見引人入勝的教學環節,在沒有準備活動和保護的前提下,一時沖動進行不科學的模仿練習,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體育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更是引領者,只面對日益更新的知識體系和先進的教學手段,體育教師如何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效果,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是體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只能對體育課堂教學起到補充和完善的作用,也只是體育教師進行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而且有其適用范圍。
在制作“微課”時,如果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內容、有效的組織形式,不會是一堂好課;如果只是在“微課”制作技術層面下功夫而輕視了引導探究,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那么無論畫面有多精美,也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應對策略:為了吸引學生,在課件制作方面要精心準備,目前常用的軟件PPT、Word、Flash、Photo shop、格式工廠、美圖秀秀、會聲會影等等,如果可以制作出精美的三維動畫,那絕對是“微課”中的點睛之筆。精美的畫面、動態的效果、明確的學習目標、合理的教學內容、有效的組織形式以及準確客觀的評價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通過“微課”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可以對傳統體育教學進行一個合理的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江山野.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47.
[2]阮彩霞,王川.微課程的概念、特點和理論基礎[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16-18.
[3]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2013(3):10-11.
—馬曉敏(浙江省吳興高級中學,313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