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春 丁國華
摘 要:旅游開發帶動區域經濟,區域經濟發展又為旅游開發提供產業基礎和保障,兩者相互依存,共同促進區域及旅游業的發展。可以說,旅游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存在良性互動的關系。
關鍵詞:資源開發;區域經濟;關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服務業的地位越來越高,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業作為一種綜合性、關聯性較廣的產業受到了各個國家的青睞。它有助于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與其他產業相比,在安排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旅游資源在區域經濟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資源在區域經濟發展諸要素中屬于自然資源與歷史基礎要素,是資源的一部分,具有“資源”的共性,在區域經濟開發中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和可利用價值。旅游資源是區域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旅游資源的實用價值和基礎性作用體現在對旅游者的吸引力。
(一)旅游資源是區域旅游活動的基礎和前提
旅游活動具有異地性,它以人們的地域移動為主要特征;而誘發人們地域移動的主要動力是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旅游資源是人們旅游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旅游資源的存在,人們的旅游活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在旅游活動的行、游、住、吃、購、娛這六大要素中,行、住、吃是旅游活動的必備條件;購、娛是旅游活動的重要內容,游則是旅游活動的核心內容。而旅游資源,正是游的主要對象和基本內容。沒有旅游資源,區域旅游活動中的核心內容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也就無所謂旅游。
(二)旅游資源是刺激區域旅游需求的內在動因
區域旅游活動的前提條件是旅游需求的形成和增長。決定區域旅游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旅游資源則是刺激旅游需求的內在動因。一般地說,旅游資源吸引力的大小決定著旅游需求數量的多少;當其它條件都具備時,旅游資源越豐富,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需求也就越強。因此,豐富旅游資源,擴大旅游資源的吸引力,是刺激區域旅游需求增長的主要手段。
(三)旅游資源是區域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游產品是旅游經營者在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等方面提供的綜合性產品。其中,旅游資源方面提供的內容在各項旅游產品中居于主導地位,它是設計旅游產品、規劃旅游項目、安排旅游路線的必要前提。旅游資源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決定著區域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因此,要提高區域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上的競爭力,必須首先提高旅游資源在旅游市場上的吸引力。
二、旅游資源開發牽動區域經濟發展
旅游資源開發是在選定好旅游資源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些旅游資源而對與之有關接待條件設施進行開發和建設,以便使旅游資源所在地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旅游環境和接待空間。因此,旅游資源開發必然會產生良好效果,牽動旅游地區域經濟發展。
(一)經濟效應
1.促進旅游地經濟發展。旅游業是區域經濟中重要的輸出產業,特別對于大量的欠發達區域,旅游業甚至是最重要的輸出產業。通過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僅僅能夠刺激區外對本地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使貨幣流人,提高區域絕對收入和人均收人。
2.提供勞動就業機會。通過旅游資源開發來發展的旅游業是一種勞動密集性產業,其發展需要賓館、旅行社、交通、郵政、購物等配套設施為其服務,這些設施需要大量從業人員來支撐運作,這就為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而且旅游就業者專門技術較易掌握,對欠發達地區十分有利。通過旅游資源開發來發展旅游業可以吸納這些勞動力,從而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
3.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成功的旅游資源開發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這些產業的發展,也提高了國家的稅收收人。同時,旅游業的健康發展,能夠促進旅游地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旅游地為滿足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需要,必須調整原來的區域經濟產業結構,使之與旅游需求相適應。隨著這些領域的發展,又要求其它部門的發展與之相適應,從而改變了原有區域經濟結構和部門布局。
(二)基礎設施效應
旅游資源開發有利于推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由于旅游業的產業綜合性和旅游產品的整體性,旅游資源開發將全面帶動旅游地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首先,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投資的規模意味著所能提供固定資產的數量,從而直接關系到旅游業的綜合接待能力,以及其他各種設施的規模和大小。這些固定資產的類型、現代化水平等不僅影響旅游客源,而且影響勞動生產率。其次,旅游資源開發的基本建設投資是不斷調整和完善旅游業內部結構的重要手段,是有計劃地形成綜合接待能力的重要基礎。旅游業有其獨特的結構,它主要由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交通、旅游設施等多部門構成,各部門內部各環節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才能形成相互協調的旅游業有機整體。所以,基本建設投資的分配和構成是形成旅游業綜合接待能力的重要基礎,旅游資源開發的基本建設和其他部門一樣,是旅游業不斷擴大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旅游業的經濟效益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環境效應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空間。旅游資源是構成環境的一部分,旅游資源開發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旅游與環境之間存在三種基本關系:一是獨立關系。旅游與環境變化各自發展,相互之間沒有接觸和干擾,保持獨立。二是共生關系。旅游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彼此受益。三是沖突關系。當旅游資源開發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時,旅游與環境就會發生沖突。通過旅游資源開發,一些古建筑、古遺址、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紀念館得以修復和修建,被賦于新的時代內容,成為旅游吸引物;通過旅游資源開發,一些自然資源得到很好的保護。此外,旅游資源通過適度開發而獲得的旅游經濟收人也是進行環境保護的重要資金來源,可以幫助欠發達地區擺脫無錢保護的窘況。
(四)社會效應
旅游資源開發能吸引國內外旅游者前來觀光旅游,從而加強旅游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聯系,消除了一些社會、民族、種族等偏見,促進旅游地社會的發展,增強了相互理解。旅游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文化活動,旅游者以其自身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價值觀念介人旅游地生活中,會對當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產生示范效應。這些效應會起到開闊旅游地居民眼界,改善和提高旅游地居民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生存意識及當地居民文化水平等功效。
三、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旅游資源開發
旅游的本質是審美和愉悅,消費性和休閑性是旅游的基本屬性。研究證實,當一個家庭的收人不足以購買基本生活必需品時,該家庭成員就很少會外出旅游,而一旦這個家庭的收入水平超過某個臨界點時,該家庭用于旅游的支出便可以更快的速度增長。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區域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為現代旅游的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客觀條件、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
(一)全球經濟發展
從經濟條件看,由于城市經濟發展、城市人口膨脹所引起的城市環境的惡化和由于世界經濟發展使腦力勞動者隊伍越來越大,以及由于生產技術條件的不斷改善,勞動者在工作上所感到的不是體力的過度疲勞,而是由于環境影響造成的精神疲勞。在閑暇時間消除這種疲勞的最好辦法莫過于離開城市外出旅游,以尋求新鮮空氣和幽靜環境。大量城市勞動者離開城市外出旅游,使旅游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是導致以非物質生產為特征的全球性旅游業出現空前繁榮景象的主要原因。
(二)居民收入增加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導致居民個人收人也逐步增加,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和儲蓄外,有可能將一部分收人用于旅游。從我國的情況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國內旅游熱持續“升溫”,出國旅游也悄然興起。
(三)閑暇時間增多
這方面的表現在西方社會尤為明顯。在西方,多數企業和政府機關實行每周五天工作日,有的實行每周四個工作日,加上每年的例行休假和節假日,閑暇時間增多。閑暇時間的增多使人們能夠把自己的業余生活安排得更加豐富多彩。閑暇時間是社會經濟的產物,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勞動時間縮短和閑暇時間增多,為人們外出旅游在時間上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運輸條件改善
從運輸條件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不斷出現,使追求和開拓國際和洲際遠程旅游空間運輸成為普通人也能享用的快速、安全、廉價的工具,使旅游活動的空間在全人類和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這是使旅游活動趨向群眾性的基本物質條件。旅游活動的一系列變化,使得旅游資源開發空前蓬勃地發展起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給條件的不斷發展、相互作用,促使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朝著旅游產品不斷豐富、功能日益完善、服務迅捷周到的綜合發展模式轉變。
參考文獻:
[1]劉曉紅.旅游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3)
[2]閻敏.旅游業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J].旅游學刊,1999(5)
[3]陳鳴.旅游業是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2)
[4]王堅.淺談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發展[J].中國商貿,2010(13)
[5]何志蘭,王應龍.旅游開發與區域經濟增長的互動影響[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