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傳洋
【摘要】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們從聽、說、讀、寫這四個主要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新課標中對于學生的閱讀也有明確的要求,即學生們在義務教育階段要至少完成400萬字的閱讀任務,而在小學階段就要求完成將近150萬字的閱讀量。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興趣指導
書,也許與你是泛泛之交,也許是你惺惺相惜的難求知音。正所謂書海無涯,樂于讀書的人都是用心閱讀著。
通過讀書,自己感悟頗深,對讀書的意義有了一些個人理解。人們常常用這樣一句古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還要補充一下:一要讀好書,即給人以啟迪與教益的書;二要會讀書,即能汲取書中的精華,邊讀邊記,寫“讀后感”,這是培養會讀書的好方法,這種能力將滲透到各種各樣的學習之中,使人終身受益。三要用好書,即把自己通過讀書掌握到的知識,利用各種形式教授給學生,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同時與同事之間的多交流,以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處于少兒階段的孩子們正是學習知識、養成品格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人生經歷對于她們成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就像我們日常強調的那樣,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讀書也是孩子們收獲知識的重要途徑,所以多讀書、讀好書對于孩子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對于孩子文化底蘊的形成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那么,應該怎樣來引導學生們閱讀呢?
一、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只有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才會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愛好,養成習慣。可以說,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動力,有了這個動力,學生才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給五年級學生上《城南舊事》閱讀指導課時,我先播放《城南舊事》電影片段,然后唱歌曲《送別》,學生跟唱,讓學生沉浸在歌曲所營造的氛圍中,接著我提出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想不想讀一讀小英子的故事?很快學生的閱讀欲望激發出來了,愉快的閱讀起來。
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教師還可以開展朗讀比賽、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閱讀檔案展示活動、講故事比賽、展示優秀讀書筆記、開辟古詩詞欣賞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間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來,在活動中體驗閱讀給學生們帶來的快樂,進而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們閱讀的積極性,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貯備的同時,使學生們進一步加深對于語文的了解,逐漸把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
二、 上好閱讀指導課
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崔巒老師說:“只有熱愛閱讀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閱讀的學生。”新課改下對于教師角色有著清晰地定位,即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師培養學生們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要關注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具體來說,可以這樣做:一是教師要自己多閱讀。現在可供學生們閱讀的素材非常多,如何選材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師一方面通過自己多閱讀來給學生們選擇更加合適的內容,提升閱讀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閱讀文章的主旨和內涵,這樣在指導學生們閱讀的過程中才更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共鳴。二是要重視文本語言本身的特點和表達方法,發現學生語言發展的生長點。教師只有先于學生對文本的評議有一番品評體味,才能給學生恰當的指導,畫龍點睛。三是在閱讀指導課上,教師要以聽歌曲、說聯想、猜謎語等方式,營造生動有趣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四是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提示閱讀方法,幫學生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例如,我在教學《父與子》整本書閱讀時,讓學生了解漫畫特點,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當然也不是一次活動所能完成的。因此,在活動中,我沒有空洞地將一些抽象的詞匯灌輸給孩子們聽,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和讓學生欣賞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畫作品,有機滲透在活動中。我還在班內設置漫畫專欄,上面貼有許多有代表性的漫畫作品(單幅的、連環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滿幻想的、諷刺褒貶的)。學生在課下自由欣賞漫畫專欄中的漫畫,使學生自己從中慢慢體會,不斷深入地了解漫畫。總之,讓學生讀書有法,輕松閱讀。
三、 倡導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不但可以加深父母與子女的親情,使他們深切地體驗到父愛、母愛的溫暖,還能使閱讀成為一種樂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故事、講故事,也可以先將故事記熟了,再講給孩子聽。孩子聽故事的過程,也是他們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同時,孩子聽故事,會使他產生許多聯想、許多疑問,誘發他思考許多問題。另一方面,家長也會因閱讀了很多適合兒童閱讀的讀物,和孩子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多。只要有空閑時間,家長就要和孩子一起閱讀、討論、互相提問;教孩子放聲地朗讀精彩名段,批注圈劃,適當地做做摘記,寫寫讀書筆記等等。通過親子閱讀,不但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語言文字的興趣,讓孩子們喜愛書本,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積累和發展語言,開發智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閱讀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知識、陶冶情操,最終使閱讀成為學生們的一種習慣。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學生們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慢慢地形成。所以教師要本著學生們長遠發展的角度來培養學生們在語文學習中的閱讀習慣,最終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們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