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微信作為互聯網的新生力量,已經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思想表達、情感交流、知識學習的重要途經。而且,微信已經不再單單只是一個充滿創新功能的手機應用,它已覆蓋90%以上的智能手機,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為了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占領微信網絡陣地,積極引導高校網絡輿論。輔導員微信作為一種搭載新媒介技術的創新性學生工作模式,必將成為一種高校學生工作的新平臺。
【關鍵詞】大學生 微信 高校 網絡輿論 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01-02
一、引言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形式上更加豐富的類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聯系。微信開啟了移動互聯網傳播的新時代,并已經初現網絡輿情發動機的雛形。
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用戶數量的急劇增長,其信息傳播范圍逐漸擴大,影響力不斷加強。如何利用微信這一新型媒體,積極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進而提高思政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輔導員微信引導網絡輿論的必要性
人們對傳統意義上的輿論一詞有著不同的理解,美國著名記者和報刊專欄作家李普曼在其1922年出版的《輿論》一書中,是這樣定義的:“輿論是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對社會發展及有關事態的進程產生影響。其中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這一定義為學界大多數人所接受。在此基礎上,可以認為網絡輿論為“公眾以網絡為平臺,通過網絡語言或者其他方式,對于現實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出的意見的總和”。
高校網絡輿論以高校大學生為主體,以高校校園網絡為載體,以他們的主流意見和言論為引導,更加直觀的反映高校學生的情感、情緒。而作為輿論主體的大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社會的認知尚未完全成熟,某些言論甚至會較為偏激。因此通過微信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完善微信網絡平臺的宣傳和管理工作,進而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輔導員微信是高校輔導員以真實姓名、身份在網絡上采用微信的一對一對話、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訂閱號等形式,通過公開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觀點,展示自我的風采,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溝通,及時積極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的行為。輔導員微信既是個人形象的網絡展示,也是學校形象的部分縮影。為了應對日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隨時可能爆發的輿情事件,及時做好網絡輿論的引導,這就需要發揮好輔導員微信作為網絡輿論“風向標”的作用。
建設輔導員微信便于輔導員搜集學生們的思想狀況,發揮輔導員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作用,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核心價值觀,以便能更好的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做好校園的安全穩定工作。在網絡輿情瞬息萬變的新網絡時代,輔導員可以借助微信挖掘資源,不需紙、筆、口,便能迅速傳播正確的思想、政策,而不用受到環境的影響,不管是傳播手段還是傳播方式都得到了拓展,使輔導員的工作信息內容以豐富多樣化方式傳遞給學生們,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拓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三、利用輔導員微信引導高校網絡輿論的具體實施方案
面對微信輿論可能帶來的各種沖擊,需要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和輔導員們順勢而為,對癥下藥,積極建立有效的微信輿情監測和管理引導機制。對此,輔導員運用微信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科學的輔導員微信輿論引導體系,做好網絡信息的“引路人”
通過對學生的微信群、朋友圈的關注、點贊、留言、回復,分析并研判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等。輔導員微信應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的規范者、信息的監督者和信息的引路人,在朋友圈發布相關的話題或者議題,吸引學生參與到輔導員的微信,通過對社會熱點和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加以分析,引導大學生用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問題,在交流中引導校園輿論,促成正確輿論的形成,引發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思考和討論。
(二)網上的刪堵與現實中同學生們談心談話相結合
現階段,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互聯網機構,對一些不利于社會穩定和人民團結的網絡信息主要還是通過刪堵的方式進行網絡輿情的控制。但由于高校網絡輿情的受眾為在校大學生,而大學生往往接受新鮮事務快,掌握信息渠道多,對社會的熱點或焦點問題比較容易出現主觀臆斷的情況。因此,面對崇尚自由的新一代大學生,單純的刪堵反而不僅不能控制輿論的發展方向,還有可能不利于校園穩定工作的開展,這就需要與線下談心談話相結合,進行大量的疏導工作。
輔導員微信掌握網絡學生信息的源頭,可以及時發現網上個別同學發布的流言或虛假信息,可以及時的找到網上信息的發布者,通過溝通和說服教育,勸說發布者刪除其發布的不當言論。網絡輿論的疏導工作需要輔導員不僅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同時還要注意運用理性力量和情感因素進行現實中的解釋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正面的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樂觀積極健康向上的微信文化。
(三)引導社會、校園熱點,樹立輔導員公信力
輔導員微信通過每天更新學校的相關動態和社會的熱點信息,引導學生養成每天瀏覽輔導員微信的習慣。當學校出現突發事件時,學生經常會在微信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偏激、片面的觀點,輔導員在這時不能輕易主觀臆斷的發表看法,要等待校方的官方說法發布后,再發表自己的看法,要與學校保持統一口徑,同時可以添加些個人的看法和意見,從而引導學生反思,讓理性戰勝偏激。
針對社會熱點問題,輔導員微信的內容設計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凡是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問題,輔導員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以穩定大局為重,不能發表錯誤言論引導學生走向極端,更要避免發布煽動性的言論。在校大學生畢竟還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看問題還不夠全面,有時不但不能正確的表達其訴求,還容易被人利用,引發惡性事件。因此,輔導員要通過微信,在日常點滴中積累自己的公信力,積極健康的引導學生的言論。
(四)充分開發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微信作為微文化的一種主要形式,在當前大學生中已十分普及。在微信的傳播機制中,既有一對一的傳播方式(私信),也有一對多的傳播方式(朋友圈)。通過這種大學生喜愛的方式與其交流,既能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又能靈活多樣的開展教育活動。所以當前微信盛行的情況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重視這種形式。
總之,隨著學生用戶群越來越大,信息傳播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微信作為一個新的媒介平臺在輿情傳播上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網絡輿情風向標的組成之一。而對高校來說,輔導員微信機制的建設是對學生微信平臺信息的預警和監管,防止因放松對微信的警惕而導致深陷微信輿情危機泥潭。各高校更可以通過輔導員微信群的建立,引導全校學生的網絡輿論,凈化校園網絡文化,創造更好的網絡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崔麗娟.大學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質與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2005.
[2]洪薇娜.基于QQ群的大學生虛擬群體的機理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
[3]靳德濤.網絡輿論對我國公共決策的影響研究[D].河南大學.2009.
作者簡介:
耿曉龍(1984-),男,河北衡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