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學英語教改的不斷深入,電影教學以其真實生動的語言素材走進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本文就英文電影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電影教學中教師角色的有效發揮進行探討。
【關鍵詞】英文電影教學 作用 教師角色
【基金項目】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將英文電影引入大學英語聽說課題的實證研究”,課題編號:WYZDB14086。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27-02
一、引言
當前,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版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信息時代,英文電影等有聲語言素材鋪天蓋地,無處不在,教師角色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師的權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動搖,學生們只要點擊鼠標,打開智能手機,純正地道的語言信息就會呈現在眼前。
在眾多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嘗試中,英文電影教學越來越多地引起廣大外語教師的重視。很多教師都在聽說課上進行了集視聽說為一體的影視教學,通過提供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目標語言和文化的積極性。因此,英文電影教學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和教師會發揮怎樣的角色是本文探討的核心問題。
二、英文電影教學的作用
(一)英文電影教學的理論基礎
1.語言輸入假設理論
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理論提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略高于他目前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發生習得。英文電影應用到大學英語聽說課,就是把地道的語言搬到課堂上,讓學生沉浸在原汁原味的語言輸入中。
2.語言輸出假設理論
Swain的“可理解輸出假設”理論指出輸出語言習得過程中同樣重要,學生要用目的語去表達,這樣才能達到高水平的目的語言學習。英文電影應用到大學英語聽說課, 通過回答問題、角色扮演、短劇等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可理解輸出,幫助學生練習掌握目的語。
(二)英文電影教學的作用
1.英文電影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電影以其真實性、文化性、交際性及藝術性結合于一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身臨其境的語言學習環境,吸收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使學生愛聽、想說,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英文電影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聽力方面,基于教師的課堂實踐發現,通過電影訓練聽力的學生比沒有視覺輔助的學生任務完成的更好(吳淑婷, 鐘志賢2012),可見,英文電影應用于英語聽力訓練,其優勢是傳統音頻聽力無法比擬的。同時,口語方面,電影語言是最為真實生動的可理解性輸入,學生可以通過體驗情境,更好地把握口語語言特質和思維方式,從而模仿、積累地道的語言素材,在口語練習輸出時,有的放矢,有話可講。
3.英文電影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電影好比一面鏡子,生動、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影的這一特質決定了電影語言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聽說能力,還為學生展現了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風俗、宗教、價值觀等,這對增強跨文化意識起到了促進作用”(王朝英,2001)。 在學習影片的過程中,介紹目的語文化,引導學生提煉故事情節,分析文化差異,遠比單純地文字講解更更易于理解吸收。
4.英文電影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英文電影教學不是簡單地將電影播放給學生,很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通過電影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課外看電影、學英文的效果。課堂上,教師激發學習動機,幫助學生設計自己的學習目標,介紹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反思、監控、調節自我學習的能力,最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三、英文電影教學中教師角色的有效發揮
課題組在教學實踐中,證明了電影教學對學生語言學習發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發現了諸多問題。如教師的主要角色成了電影放映員,觀影前后的活動設計不夠合理, 導致部分學生不夠專注,看電影如同看熱鬧,在討論交流環節中不夠積極,使得電影教學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那么,在電影教學中,如何有效地發揮教師的角色呢?
1.教學目標的設計者
要想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首先是設計教學目標。根據電影內容,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如: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訓學生學習策略等。
2.教學任務的組織者
電影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師播放,學生觀看,而是在教師的組織下高質量地完成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在觀影前安排好教學環節,設計教學任務,在觀影后有效地組織學生參與小組活動,通過合作學習,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監督學生完成任務,同時發揮指導者和監督者的作用。
3.學習效果的評價者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的評價要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評價需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策略、興趣等因素,旨在幫助學生學會調控學習策略,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4.學習動機的激發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電影教學只是英語教學的部分內容, 我們最終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課堂的電影教學只是以點帶面, 幫助學生發現學習樂趣, 找到學習方法, 最終,學生自己通過課外的英語電影習得語言,成為自主的學習者。
四、小結
信息時代,英文電影資源唾手可得,這無疑對英語學習者和教學單位是非常利好的條件。實踐證明,英文電影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應該看到,電影教學還遠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還有諸多的問題值得探討,其中教師角色的有效發揮是電影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Kras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New York: Pergam on Press Inc.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王朝英.電影語言情景教學與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1,(2): 91
[4]吳淑婷,鐘志賢. 原版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91
作者簡介:
王瑤瑤(1968-),女,遼寧沈陽人,遼寧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英語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