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學制度,提倡把知識的傳授環節由課堂轉向課前,把課堂轉變為知識吸收的環節,由學生主動課堂,老師成為指導者和評價者,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很難適應這種轉變,這就需要老師不斷的引導,這種引導僅僅靠上課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建立導師制就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手段,能夠依靠制度的方式,引導學生和老師隨時隨地的交流和探討。本文通過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英語教學改革,來論證這兩種制度的互補性,并引出在教育實踐中所產生的難題,供眾多教育者探討。
【關鍵詞】導師制 “翻轉課堂” 學生主導 實施難點
【課題來源】2015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語類課題《以“翻轉課堂”為導向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建構》,項目編號15jsyw-41;2015年度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網絡授課模式下高職英語導師制模式應用研究》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56-01
一、翻轉教學的弱點
翻轉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諸多的弱點。第一,在我國從小學到中學直到高考為止都是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就需要老師不斷在課堂上灌輸知識,因此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養成固有的學習習慣,然后到了大學突然轉變,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適應過程;第二,翻轉教學就是把知識傳遞的過程從課堂上轉化到課外,那么這種教學模式就要求學生有著較強的自學能力,并對所學科目懷有強烈的興趣,形成求知欲促使他不斷探索,然而,中國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不強,甚至大多數學生都強烈的依賴老師作為他們知識的給予者,不愿意自己自主的探索知識;第三,翻轉教學中,課堂成為了學生知識吸收的環節,也就是說,在課堂上,由學生來展示他們在課前的學習成果,而由老師來進行評價、指導,但是這種模式對于現在中國的學生實際上是很陌生的,中國的學生天性比較內斂,不張揚,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嶄露頭角。以上這三點可能造成翻轉教學在中國的“水土不服”,而這也需要教育者集思廣益,來應對這些問題。
翻轉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但是并不意味著它能應對一切問題和教育好所有學生,實際上舊有的教育模式也有它的長處,與新式教育并行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翻轉教學的弱點完全可以用導師制來彌補。翻轉課堂與導師制這種制度并行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并不斷提高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二、導師制起源及在我國的實施
導師制是源于英國的一種古老的教育制度,一直以來,導師制并不是應用在某一個單一的課程中的制度,而是在高等學校中,老師與一定數量的學生之間建立的更深厚的情感紐帶,依靠這種情感聯系,老師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也可以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等等。在我國,導師制引入的時間并不短,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導師制在我國現代教育體制中并沒有發揮它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般來說,導師制只是在碩士研究生階段才實施,本科階段只有在畢業生做畢業論文時才會分配導師,由導師來指導他們的論文寫作,然而由于導師指導的學生較多,往往也流于形式。所以,大多數只是借用了導師制的“殼”,而這種教育手段的靈魂卻沒有付諸實踐。
三、導師制對于翻轉教育的補充
上文已經提到了翻轉教學模式的弱點,不過,在實行翻轉教學模式的同時輔助實施導師制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從上學期開始,在大學英語寫作課之中試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在其中的一個實驗班中,實行導師制。本校是一所高職學院,所招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自學能力不強,然而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也不高,本身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感到厭惡,所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對于大學英語寫作,我校學生本身的英語素質不高,而在沿用中學里的授課方式只能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我校開始在寫作課上開展翻轉教學試點,由學生主導課堂,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是新鮮的,所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校學生雖然英語水平不是很理想,然而卻非常有表現欲,在課堂上爭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收集、整合資料的能力。但是,一旦遇到有挑戰性的任務,則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不愿意花力氣在學習上面。因此,在上學年的實踐中,把導師制加入到改革的方案中,規定在這個實驗班中,每10個學生配備一名導師,導師的任務主要是負責聯絡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對學生學習方案進行指導,對其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對學習有抵觸情緒的學生進行開導等職責。改革方案中規定,作為導師,必須每周與其負責的學生見面一次,解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并在他茫然不知所措時,進行指導,指明其前進的方向;并且,導師還必須把他的各種聯系方式,包括手機、QQ、微信等告知學生,方便學生隨時能夠得到老師的指導。在這些規定的實施下,學生的進步是明顯的,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不再畏懼一些較困難的任務,能夠在課堂上做一些主導性的講授,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學校的效率也提高不少,因此,導師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翻轉教學中學生主動性不夠的缺點,是翻轉教學很好的補充。
四、導師制在實施中的難點
上文已經論證了導師制和翻轉教學的互補性,但是在前期的教學實踐中,也確實發現導師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有一些難題出現。前面已經提過,導師制一直以來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高等教育中的一種教育形式,并沒有特別在哪一門課程中實施,這次在英語寫作課中實施,是一次獨特的創新,還有待廣泛的實踐論證;而且,我院在教學改革的實驗班中,選擇了一個班實行導師制,配備了3名教師,也就是說,如果這種制度要在全校推廣,需要將近300名教師參與,大量教師的參與就會出現良莠之分,必須建立相應的的導師制度,進行引導;同時,在教學改革中,也確實出現了個別學生對這兩種制度的排斥心理,如何來解決這個難題,是不推動改革來滿足這些學生的要求還是對這些個別放棄,需要后續的改革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卜彩麗,馬穎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院校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軟件導刊,2013,(07):84-85.
[2]朱偉麗.基于翻轉課堂的文檢課教學設計[J].圖書館雜志,2013,(04):58-59.
作者簡介:
石卓成(1979-),男,碩士,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