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努力學習新課標理念,深入實踐新課程教材,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中學英語教師的根本任務。本文從樹立新型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認識;走進教材了解內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強化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學英語;有效教學
新課標實施以來,英語教師都一直努力學習和實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更新觀念,改變教法,在教學中不斷追求改革與進步。但是,在英語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教師講得多,學生練的少,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有的教師盲目實踐新的教學理念,一味地追求創新,結果造成教學氛圍很好,而實際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等。因此,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仍是擺在許多中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對如何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
一、樹立新型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認識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這樣,教師才有可能主動地探索和嘗試一些有利于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1.樹立新的教材觀
英語教學應以“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為原則,課本不是“圣經”,而是核心教學資源,它不是教學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不要僅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 教師要有整合教材內容的能力,包括刪減、補充、替代、拓展等;牢記“三個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沒有必要都教,教師要教的,沒有必要都讓學生記住,讓學生記住的,沒有必要都考”。
2.樹立學生主體觀
學生是語言學習的主體,是語言實踐的主體。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一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時, 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考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以及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在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即幫助學生創設語言運用情景,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發現、參與、互動、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解決語言困難、發現語言規律、獲得語言學習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等,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3.樹立語言實踐觀
新課標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當回歸到語言學習的本質。新課標提倡一切能夠體現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參與,重視語言實踐過程中的互動與生成、合作與交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形式的練習,強化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使之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二、走進教材了解內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備課。在備課時,教師不僅應走進教材,了解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具體要求,還應從教材中走出來,從宏觀的視角把握教材編寫的思路并形成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新課標理念編寫的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在編寫模式上打破了原來的按課時編寫教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各個教學板塊。教師在備課時應從整個單元的高度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話題—結構—功能—任務—文化—策略等不同層次來考慮一個單元的教學設計。教師對單元內容的理解與把握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對單元內部教學內容的了解;對單元之間教學內容的理解;對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的結合點。許多教師只會“教教材”而不會“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的連接點。因此,備課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努力從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從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
三、強化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
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重點在于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目的能否實現,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設計。教學設計應當體現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學設計應當體現語言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參與、互動與交流,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生成。語言的學習過程包括輸入、吸收、內化和輸出四個階段。教師在語言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是所謂的輸入和輸出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個交替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語言材料的難度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分層輸入和分層輸出。例如,在教學一篇閱讀文章時,教師可在學生進行第一次輸入時讓學生快速閱讀,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輸入時讓學生再次閱讀,找出文章的細節信息;在第三次閱讀時,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結構和一些特殊的語言結構。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輸入和輸出的平衡關系。
四、結語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涉及到諸多因素,但核心因素還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此外,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也是當務之急。因此,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樹立新的語言觀、教學觀、教材觀、學生主體觀和語言實踐觀等,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教材,重視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改進課堂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教學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獻臣.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英語教學需要處理的幾個辨證關系[J]. 課程·教材·教法,2007,(4).
2.李盛花. 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