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萬勝,陳 信,丁周志,徐家麗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蚌埠233004)
?
兒科教學中Seminar教學法的運用及意義解析
彭萬勝,陳信,丁周志,徐家麗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蚌埠233004)
摘要:目的探討兒科教學中Seminar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并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兒科實習的6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作為受試對象,按照學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單號)和觀察組(雙號),各30例。對照組按常規方法教授教學內容,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Seminar教學法,比較實習結束后,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并采用調查問卷讓學生自主評價教學效果。結果觀察組理論與技能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在總分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學生問卷得分為(88.13±12.34)分,對照組為(70.62±14.81)分,觀察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Seminar教學法應用于兒科教學中,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有助于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Seminar教學法;兒科;教學效果;考核
Seminar教學起源于西方教育體系,主要應用于高等教育階段,其主要特征為研討式教育模式。Seminar教學模式區別于我國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而非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1]。我國引進了Seminar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改良,使之更加適合我國教育體系。目前,Seminar教學法已經逐漸應用于臨床醫學教學中,我們對其在兒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兒科實習的6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作為受試對象,探討其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兒科實習的6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按照學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單號)和觀察組(雙號),各30例。兩組學生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60名學生中已排除中途休學者、調離科室者、脫離實習者、存在重大疾病者等。兩組學生在性別、入學成績、專業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s,分)
組別 女觀察組對照組n 男 平均年齡(歲)30 30入學成績(分)專業基礎課成績(分)專業 學制14 13 16 17臨床醫學臨床醫學t值P 5年5年0.067 >0.05 22.47±2.13 21.97±1.89 0.962 >0.05 556.79±19.59 554.13±21.91 0.496 >0.05 75.25±18.69 76.36±21.36 0.214 >0.05
1.2教學方法
臨床實習期間,對照組按常規方法教授教學內容,包括理論講授、臨床見習、教學查房等,不作詳述。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Seminar教學法,具體如下。
1.2.1基礎知識準備授課前2~3天安排學生復習基礎知識,預習授課內容,并發放教學知識點概要。學生主要復習相關基礎學科知識,預習內容為某兒科疾病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特異性體征、診斷要點、治療觀察等。同時要求學生了解相關技能操作的理論知識[2]。
1.2.2分組將學生分為4組,兩組8人,兩組7人。在實習初期分組,便于學生熟悉和開展活動。采用組內推選方式選定一名組長,負責聯系、組織、匯報等工作。教師擬定主題后,提前一周告知組長,由組長通知組員,并發放相關紙質材料等[3]。
1.2.3教學實施教師選擇主題主要為《兒科學》中的某種疾病,例如選擇腦膜炎教學主題時,教師對診斷和治療原則做簡單講解,提供一個典型病例,要求學生就該病例的診斷、治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并撰寫研究報告。學生將這個問題延伸到自由學習時間,小組成員互相幫助、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積極了解學生研究進程,解答其困惑,同時引導學生尋找相關文獻資料,為該病例診療提供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必要時將問題記錄下來,在各組交流時提出,大家共同討論。
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尋找資料后,組內匯總討論,形成初級報告,組員一起整理、討論并對報告進行完善,確定本組觀點,同時組長準備匯報稿。也可制作PPT,以課件形式展示本組研究成果。
1.2.4研究成果匯報學生經過多天準備后,教師組織各組匯報本組觀點。課上教師重申典型案例的特點、疾病診療方法、要點等知識,然后安排各組學生匯報成果。小組發言人(組長或組員)闡述本組觀點、診斷、治療方案等,匯報完畢,其他小組學生可以發問并提出質疑,發言人(或本組組員)回答提問。各組均匯報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各組急需解決的問題,然后4組一起討論,針對學生的觀點教師適當點評,并加以引導,使學生均能理解該問題,且形成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
1.2.5評價和總結首先,教師對各組的研究成果進行簡單點評,評出最佳研究成果組,給予鼓勵表揚,激勵其他小組加油努力;然后,教師帶領學生簡單回顧本次研究涉及的知識點,鞏固記憶,強調臨床工作要點,給出一些特殊案例,提醒學生在未來臨床工作中予以注意;最后,布置下次研究的主題或相關內容。
1.3評價方法
1.3.1理論和技能考核實習結束后,組織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論考核:以《兒科學》(8版)教材教學大綱為基礎,主要內容為兒科常見病診療、兒童保健等,滿分100分;技能考核:以兒科基礎操作為主要考試項目,如腰穿等,滿分100分。對兩組學生均嚴格考核,考核結束后,由專人統計分數,并作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中無中途脫離學生。
1.3.2問卷調查自制調查問卷,讓學生自主評價教學效果。調查項目為:學習興趣、學習氛圍、創新積極性、教學滿意度、師生互動、基本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教學模式改進等10個指標,滿分為100分(單項10分),分值越高表明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越高[4]。本次調查以無記名形式進行,由專人告知學生問卷填寫規則,并在其填寫后當場收回。本次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為96.67%。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Excel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在總分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總分n 89.29±18.31 73.57±10.74 4.056 <0.01組別 技能考核觀察組對照組t值P 30 30理論考核92.44±5.13 78.52±8.56 7.640 <0.01 188.29±21.33 153.45±18.56 6.750 <0.01
2.2問卷調查結果統計
觀察組問卷調查平均得(88.13±12.34)分,對照組得(70.62± 14.81)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兒科學涉及小兒發育各個時期的身心保健、疾病防治等內容,內容繁雜,要求學生不僅牢記臨床基礎知識,還要進行臨床實踐,并積極總結臨床經驗,以具備基礎的兒科疾病防治能力。鑒于兒科教學任務的艱巨性,我院明確兒科醫師培養原則,對兒科教學的主干課程進行了梳理,并總結兒科教學經驗,采取了新的教學模式,創新性地加入Seminar教學法。同時,改進Seminar教學中的不適宜之處,使其具有可行性,旨在培養能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新型兒科醫學人才。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應用Seminar教學法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觀察組學生理論與技能兩項考核總分為(188.29±21.3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53.45± 18.56)分,可見Seminar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臨床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我院在改進Seminar教學法時,注意保留其激發學習主動性的特點,并針對兒科教學進行改良,使學生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師生、生生互動,改變了以往單純由教師教授的教學模式。當代大學生對個性化、自由化的學習模式接受度較高,而Seminar教學法為自由研討模式,符合大學生的學習要求,有利于培養其學習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5]。本次研究發現,學生對Seminar教學法的認同度較高,觀察組學生對其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Seminar教學法適合兒科教學,具有較高的可行性。Seminar教學法在美國、英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應用較為廣泛,我國高等教育中應用有限,部分教育機構對其教學形式存在爭議[6]。在我國有文獻報道顯示,Seminar教學法應用于外科護理學、泌尿外科學、血管神經病學等專業教學效果較為理想,教師和學生較為推崇該教學法[7]。針對Seminar教學法應用于臨床醫學教學的研究發現,Seminar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學生學習效果較好,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知,Seminar教學法提高了臨床醫學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8]。
綜上所述,Seminar教學法應用于兒科教學,有助于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輝.Seminar教學法在本科護生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曹玉紅,張光運,孫新,等.Seminar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八年制兒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6(3):147-150.
[3]劉榮.案例教學法與Seminar教學法綜合運用于法學本科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0(30):60-62.
[4]王健,宿佩勇,周宇芳,等.Seminar教學法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4,10(3):457-458.
[5]金玉梅,胡雁,張紅意,等.以學生為中心兒科教學查房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5,10(2):229-233.
[6]陳戈煜,張春輝.多媒體結合PBQ教學模式在兒科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6(12):256-257.
[7]業曉青,劉金保,侯維玲,等.仿真式整體思辨教學在兒科教學見習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5(27):164-165,168.
[8]艾素梅,須玉紅,賀偉.多元化教學法在兒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8(7):641-642.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5-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