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鳳,王素英,張 英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京 210009)
?
護理員團隊化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生活照護中的應用
吳金鳳,王素英,張 英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京 210009)
關鍵詞:老年;住院患者;護理員;團隊化管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社會日益需要一批高素質的從事養老服務的護理員隊伍。然而,目前國內養老機構的護理員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存在著諸多的問題[1]。如何增強護理員職業的吸引力,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護工隊伍,使患者得到標準化、個性化、科學有效的特色陪護服務,將是現代醫院管理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2]。2010年10月起科室對護理員實行了團隊化管理,運行幾年來,護理員團隊化管理模式日漸成熟,得到院領導、科室醫護人員的認可,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科共12個護理單元、1個ICU,每個護理單元配置床位24~26張,實際開放床位共302張,全年收治患者5 000余人次。2010年10月,老年科以實行優質護理為契機,對科內護理員實施團隊化管理,每個護理單元根據患者數量和病情需要常規配置護理員6~10名,其中6名護理員基本固定,其他4名護理員由護士長根據病區患者病情輕重及工作量多少進行調配,以完成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照護工作。
2.1 護理員團隊化管理方法
2.1.1 建立護理員管理組織 醫院與第三方醫院管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護理員由公司負責面試、體檢、招聘,由醫院護理部培訓科、臨床病區共同參與護理員的管理。公司根據病區護士長的臨床實際工作要求負責人員調配,各臨床科室成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的護理員管理小組,負責對護理員進行日常管理工作。
2.1.2 開展護理員規范化培訓 養老護理員作為一個新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在國內處于剛剛起步階段[3]。科室在借鑒相關做法的基礎上,采取了包括崗前培訓、崗中考核、繼續教育的三位一體的培訓形式,旨在通過完整的培訓過程不斷提高護工的技能和素質[4]。由護理部培訓科、臨床病區護士長、第三方公司共同制定護理員培訓計劃。
2.1.2.1 崗前培訓 采用集中授課與床邊示范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對護理員進行素質教育(如護理員行為準則、護理員的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相關管理考核制度等)和技能培訓(如護理員日常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等),培訓結束后進行統一考核,格證者簽訂勞動合同,并統一著裝、掛胸牌方能上崗進入臨床工作。
2.1.2.2 在崗培訓 在崗繼續教育與考核相結合。由所在科室護士長及病區10年以上護師結合各專科患者護理特點,對本科室護理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在崗培訓,理論聯系實際、定期考核,使護理員逐漸掌握所在專科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護理技能。
2.1.3 優化護理員排班模式 護士長實行月排班與每日排班相結合,將護理員分組與責任護士分組相配合,組成護理小組,使用基本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評估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根據自理等級安排護理員;同時,根據病區工作量和患者實際狀況實時調整、彈性排班,每位護理員相對固定服務床位,實行12 h在崗、24 h負責制,以保證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做,確保工作無縫隙。
2.1.4 細化護理員工作流程及質量標準 制定護理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及質量標準,將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和工作標準等項目均表格化、流程化。明確每項流程的工作目標、工作內容、責任人和質量標準,便于質控和量化考核。標準中突出團隊協作,強調責任意識,將責任落實到每個組、每個人,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照護中的安全風險。
2.1.5 實行績效考核 采用量化考核表對護理員進行每日工作量統計,每月底向患者或家屬、護士發放護理員測評表,根據護理員每月工作量、測評分及綜合表現進行績效評分,并依此發放績效工資和獎金。
2.1.6 開展人性化管理 每月排班保證護理員有正常休息,護理員如有特殊需求護士長會盡量滿足,護理員短期休假后仍可以回到病區上崗或者大科內調整崗位。由于護理員大多來自農村,排班時,需考慮到在節假日、農忙期間安排其輪流休息,且在特殊節日還及時發放有象征意義的禮品,如:春節為在崗的護理員準備年夜飯、發紅包,5·12護士節對優秀護理員進行表彰等。
2.2 評價指標
2.2.1 護理員月平均在崗人數 統計2011—2014年老年科13個護理單元(包括1個ICU)每年護理員月平均在崗總人數,并評價其變化趨勢。
2.2.2 患者對護理員的滿意度 比較團隊化管理實施初期和實施成熟后,住院患者對護理員工作的滿意度。以2011年6月的159例住院患者及2014年6月的259例住院患者為調查對象,采用自行編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單一條目的滿意度評分及1個開放性問題,滿意度評價設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3個選項,開放性問題主要收集患者對護理員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2.2.3 患者對護理員團隊化管理的滿意度 于2014 年8月,選取老年科住院患者及家屬184例,采用自行編制的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對病區護理服務現狀、對護理管理現狀及對護理收費現狀的滿意度,設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4級選項,以選擇非常滿意及滿意的總人數所占的比例統計滿意度。
2.3 統計學方法 用Stata 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分類變量資料采用頻數及百分比描述,等級資料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
3.1 2011—2014年護理員月平均在崗人數情況 實施團隊化管理后,2011—2014年,老年科護理員月平均在崗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詳見表1。
3.2 團隊化管理不同實施階段患者對護理員滿意度比較 見表2。
3.3 患者對護理員團隊化管理的滿意度 見表3。

表1 2011—2014年護理員月平均在崗人數(ˉx±s)

表2 團隊化管理不同實施階段患者對護理員滿意度比較

表3 2014年患者對護理員團隊化管理現狀滿意度調查結果(n=184)
4.1 團隊化管理提升了護理員的素質 目前,護理員以中年女性為主,文化素質不高、專業培訓少、收入水平低、工作強度大、服務范圍局限,隊伍穩定性和職業認同度較差[5]。管理方面應建立護理員準入制度,完善崗前培訓與階段性培訓,提高護理員的老年護理安全知識水平[6]。實行護理員團隊化管理后,病區聘用的護理員均經過培訓,且基本固定。護理員隊伍的穩定又促進了規范化培訓計劃的落實,護理員隊伍的綜合素質和護理技能得到了提升,責任心和團隊意識明顯增強,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不僅滿足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大量生活照護需求,同時也使患者的安全有了保障。
4.2 團隊化管理調動了護理員的工作積極性 薪酬待遇、歸屬感、希望感等是影響隊伍穩定性的主要因素[5]。實行團隊化管理后,對護理員進行統一排班、實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獎金掛鉤,實現了多勞多得、優勞優得。通過績效考核和人性化管理,不僅增強了護理員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也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職業歸屬感,有效調動了全體護理員的工作積極性。
4.3 護理員團隊化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Cowin等[7]的研究表明,積極的職業認同感有助于提高工作滿意度,減少離職意愿。實行護理員團隊化管理后,護理員在工作中對患者的服務態度明顯好轉,照護細致到位,不僅保障了護理質量,也使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員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有了明顯提高。調查中常有患者表述:護理員工作很積極,認真負責、熱情周到,對患者像親人,各方面表現都很滿意;與醫護人員及護工們長期相處有了較多的感情,增進了醫患之間的信任;病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能互相幫助,團結一心把護理工作做好;患者在老年科受到了很好的治療與照顧,從病情危重到病情好轉、即將治愈,他們(指護理員)也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勞動,非常感謝他們……
4.4 護理員團隊化管理利于減員增效 護理員團隊化管理是根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等級提供一對多的護理照護,改變了長期以來臨時性保姆式護工“一對一”生活照顧的現狀。隨著管理模式的不斷完善,護理員在崗人數每年有所下降,患者的護理費用也逐漸降低,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護理員在崗人數的減少,也給病區管理帶來了便利,保持了病區的清潔、整齊、安靜、安全。開展護理員團隊化管理后的現狀調查中,患者對護理收費現狀的滿意度相對偏低,從調查表中的文字反饋顯示,患者希望住院期間部分生活照護的費用能納入醫療保險范圍,這將是我國醫療改革的又一課題。
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存在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素質低、專業技能差、流失嚴重等現狀。養老機構護理員短缺的現狀難以滿足社會需要,同時,護理員離職意愿增強,形成制約養老機構發展的不良循環,不利于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8]。3年多的實踐效果顯示,通過實行護理員團隊化管理,護理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生活照護技能有所提高,其團隊合作精神和歸屬感也得到增強,有效降低了護理員隊伍的流動性,緩解了護理人員緊缺狀況;這不僅解決了老年患者生活照護工作量大的問題,同時也轉移了部分社會剩余勞動力,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達到了患者、醫院、社會共贏的效果,有利于社會穩定和養老護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文萍.寧波市養老機構護理員隊伍建設探討[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4,36(2):102-105.
[2]陳曉歡,宋娜,何萍.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轉變護工管理模式[J].護理實踐與研,2013,10(14):79-80.
[3]廖桂香.標準化病人在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9)下旬版:3058- 3059.
[4]黃新萍.社區養老院護理員繼續教育現狀與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增刊):124-126.
[5]師娜娜,馬長嘯,何穎,等.我國部分地區醫院護理員隊伍現狀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4):1664-1667.
[6]鄭丹萍,張麗萍,張悅,等.護理員對老年患者安全護理認知和行為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1):60-61.
[7]Cowin LS,Johnson M,Craven RG,et al.Causal modeling of selfconcept,job satisfaction,and retention of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08,45(10):1449-1459.
[8]田義華,趙慶華,肖明朝.重慶市養老機構護理員工作認知與離職意愿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12-614.
基金項目:衛生部2010年國家重點??平ㄔO項目(2100299)。
作者簡介:吳金鳳(1964—),女,科護士長,主任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03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399(2016)02-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