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珍亞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業的發展也十分迅猛,初中學生的文化教育也尤為重要。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過程,由于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特殊性,對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方案的設計要采取更加新穎的形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創新性,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本文就是根據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的教學特點,分析傳統歷史與社會課堂的優缺點,根據歷史與社會的教學特點對其進行改進,加強教學設施的應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教學;歷史與社會;方法研究
隨著新課程教學的素質改革,要結合具體實際對歷史與社會教學進行課程的改革,將生活作為教學的最終落腳點。在人文與科學的教育過程中,要提高他們的基礎知識,就要加強實例教學在學生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與歷史文化密切相關,更加需要加強學生對于歷史人物圖片的關注,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且嘗試新的教學方案。將故事化、趣味性、與歷史密切聯系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自主、創新學習放在首要方面。
一、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背景
針對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內容,很多歷史社會知識錯綜復雜,難以記憶。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歷史圖片、人物、故事入手,通過歷史專題相關的案例介紹歷史背景,加深同學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記憶,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現中學階段,歷史與社會教學更注重的是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進,注重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汲取教訓并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找出存在問題的原因,及時找到正確的解決對策。歷史與社會教師在教學課題的設計時,要考慮要以學生發現作為學習的核心,指引他們探究歷史事件的整個過程,讓學生能夠提高自主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能力。初中學生在進行歷史的學習時,加強對于歷史與社會來龍去脈的把握,往往蘊含著很多歷史背景與事件發生相關的時間、地點、人物等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很多學校對于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方法依舊保持著最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學方式對于歷史與社會教學并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會影響學生對教授方法的靈活運用,影響他們對歷史與社會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很多學校忽視了對同學們的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一味地認為他們只要學好應該掌握的技術就可以了,造成很多同學的基礎知識不過關,甚至影響到他們的綜合能力的發展。
1.教學教材落后陳舊
在經過一些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校的歷史與社會教學教材,用了將近10年都沒有換過,很多內容沒有更新,教學方式老套,教學方法也缺少創新改進,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對學生的教學內容的吸收也存在很多弊端。在很多學校的教室中存放的教學儀器也十分陳舊,很多歷史與社會教材與新的教材雖然差別不大,但是,在教學方法類型上都缺少創新性,還有很多歷史與社會教材上的教學內容都缺乏針對性。
2.歷史與社會教學方式單一
很多學校為了進行應試教育,對于歷史與社會內容學習的安排非常有限,僅僅局限于對常考內容的學習,趣味性較強的一些教學內容,很多學校在學習階段只是學生簡單了解,學生并不能接觸這些內容,因此無法深入學習發展自己的興趣。學校的課程沒有針對性,也使同學對于歷史與社會的學習興趣低落,造成他們從心里對于課堂的厭倦。由于應試目的,很多學生長期被迫練習,導致他們對課程失去興趣,使參與歷史與社會活動的興趣隨之消磨殆盡,能夠運用于開發學生興趣的項目也是少得可憐。
三、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模式的應用
1.注重過程,引導學習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學習起步階段的認識, 歷史與社會課程是一門歷史性非常廣的生活工具,在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對于歷史與社會的學習處于迷茫狀態,老師將其設定為少數人強項,多數人弱項的課程。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引導時,一定要貼合實際,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更正。可以選擇生活中的歷史圖片,結合歷史知識背后的人物故事,找出形象的圖片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日常生活中歷史圖片故事的積累,能夠將歷史知識合理融入到故事中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建立歷史與社會創新教學,調動學生積極發言
在傳統歷史與社會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課堂主導的角色扮演者,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從而使教學過程中,不能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提倡的教學模式就是要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導作用,就要建立創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師起到對學生學習的進行適當點撥、引導的作用。學生通過運用自身的智慧,為歷史學習塑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激發歷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提高創新意識,增加課堂的互動氛圍。
3.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與社會課外活動
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單單依靠在課堂上教師進行教授的歷史社會知識,完全不能滿足對于一門自然學科靈活運用的實際需要,必要的進行歷史與社會課外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在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好的課堂教授教學模式,還應該加強教師與學生之問的溝通和交流機會,及時解決學生對于歷史學習中遇到的困惑,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行為特點。
4.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歷史與社會學習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具有靈活的創新思維與良好的創新能力,把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歷史與社會常識的運用能力。我們掌握一門自然學科的根本,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就要有一定的創新思維。
四、結語
很多情況下,對于同一知識點的講解采取不同的方法結果會完全不同,因此,要想促進學生學習體現出最佳效果,就要學會利用各種方式,開展一系列活動等。這些活動都能不同程度地激發學生探索的精神,可以作為歷史與社會學習課題。
參考文獻:
[1]鄭書祥.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作業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3 年第10 期.
[2]喻立斌.基于生成視角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引問策略探究[J].新校園·上旬刊,2013 年第9 期.
[3]虞旭青.以生為本———論新時期下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的有效建構[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 年第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