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光?李澎霖?趙燕
[摘 要]區域文化產業的調整與藝術教育結構具有一種作用與反作用、決定作用與能動影響的關系。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既為藝術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均衡發展的新要求,而藝術教育均衡發展更是推進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的必要步驟和重要組成部分?;谶@種條件,深度融合區域文化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與藝術教育的對接,將會加強河北省文化產業自身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藝術教育結構的轉型。
[關鍵詞]區域文化產業;藝術教育;結構調整;教育結構
一、引言
隨著藝術文化多元化性的發展,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已成為一個地區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在“十三五”規劃中,河北省以文化、科技、創新與服務為契機,對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部署,即: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引進優勢企業,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加快影視服務、動漫游戲、數字文化、演藝娛樂、主題公園等產業發展,支持建設環大學經濟圈的創業街區,加強高校藝術人才創業園的各類平臺建設,共同探討共享經濟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轉型與藝術教育結構的創新模式,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搭建全國性合作平臺,奠定發展基礎。
二、河北省文化產業現狀與藝術教育結構的適應性分析
近幾年,河北省新型文化產業在新的主導產業調整中迅速發展,如:動漫產業、網絡游戲、電子圖書、數字出版等在傳統文化產業的基礎上,都有了一定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傳統媒體產業與數字網絡技術人才的融合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新聞出版的模式和方法,實現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還促進了一大批新聞媒體和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與就業的良好勢頭。從目前河北省數字出版的發展態勢來看,河北日報社、河北青年報社、河北教育出版單位正借助藝術、科技的人才力量,向數字化方向調整轉型。各高校相對應建立的數字出版實驗室,逐步提升了編輯出版學、傳播學、數字平面設計、印刷工程等專業的建設,分別實施課題帶動產業,重點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大力扶持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河北省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強力的拉動力。
為營造文化、教育、產業更加深度融合的氛圍,河北省政府還出臺了《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重點任務是發展新興文化業態,大力調整文化產業結構,支持高等院校設立文化產業發展相關專業,建立一批產學研一體化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培育文化創意、立體影視、新興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高端專門人才,用以帶動河北省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譬如:石家莊信息產業基地、保定動漫產業園、涿州影視城、唐山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石家莊出版集團文化產業園、河北數字印刷產業園等,這些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文化創意和藝術人才支撐為核心的產業,實現了文化、藝術、教育和科技的有機結合,成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和藝術教育結構的主力支撐與直接的作用力。
三、藝術教育與文化產業融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由于文化產業與高校藝術教育結構的融合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各區域藝術產業人才分布不均衡問題。我們從目前河北省文化產業區域分布比例來看,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保定的藝術產業人才分布比較密集,特別是動漫產業、藝術設計、軟件開發等尤為突出,藝術產業人才占據了全省整個文化產業的半壁江山。而像美術學、攝影、環境景觀等專業人才,尚未與文化創意產業形成相互促進和相互適應的對接聯動關系,那些目前與現存產業已經融合的,其融合程度也不是很高,融合效果也不甚理想,沒有很好的發揮出文化產業與藝術教育結構融合的巨大潛力。
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教育觀念的束縛,因文化產業是一個集多種知識領域的學科,是一個需求復合型人才的產業,在圍繞文化產業多種發展的視野下,部分藝術教育在產業的操作實施之中,不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缺乏與各個產業之間的互通性,忽略了藝術教育與其他專業之間的相互合作。所形成的專業課程層次單一、課程結構失調,在人才培養中,不能充分利用各類資源與文化產業搭建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機制,從而造成學科交叉互動性低與產業需求不匹配的現象,成為束縛藝術教育發揮專業功能的障礙。因此,與一些成熟的學科相比,藝術教育在學科宏觀定位、專業與產業對接的保障機制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基于上述現象以外,還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也影響了區域文化產業與藝術教育結構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一是,區域間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會直接影響到該地區產業對教育的需求程度,而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對教育的需求程度,又往往是藝術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動力,不同的經濟水平和文化產業結構決定著藝術教育的層次與結構,教育結構的落后必然會對文化產業的進步起到制約作用。二是,藝術教育要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的重點要素,從不同的層次和角度,關注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及時優化專業設置,穩步調整專業結構與產業相適應的契合度,實現區域文化產業與藝術教育多元化發展的導向。三是,目前河北省在藝術教育結構體系中,還有與當前文化資源產業鏈銜接不夠,處于空白狀態的專業,即:影視制作、互聯網傳媒、新媒體影像,這三個專業在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中至今沒有建立專業布點。所以,在短時期內還不能滿足這些文化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極不利于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構建。
四、結語
河北省文化產業雖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產業發展不均衡、產業融合度低,區域優勢發揮不夠等問題。在分析了當前藝術教育結構與文化產業所呈現的具體問題之后,明確的辨析出區域文化產業未來的總體思路、發展方向,繼而探尋出一條適合河北省情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陳少峰、王鴻、王建平,《中國互聯網文化產業報告2015》,[M],華文出版社,2015年.
[2] 孟震,《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河北大學學報,[J],2014年.
[3] 向勇,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融合與文化振興,[M],金城出版社,2011年5月.
作者簡介:楊旭光,男,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藝術管理、美術學。
李澎霖,男,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講師 ,碩士,研究方向:美術學。
趙燕,女,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藝術學。
課題項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2015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