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偉峰 張文秀 張增臣 高永國
(1.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4;2.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
在華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原因分析
翟偉峰1張文秀2張增臣1高永國1
(1.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4;2.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摘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放緩,失業率上升,部分在華美國制造業企業開始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對139家在華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投資回流原因的分析表明,勞動力和運輸成本上升、美國實行規模空前的稅收優惠政策和跨國公司經營策略調整是投資回流的主要原因。我國要想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保持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注重產品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以彌補人工成本提高的不利影響,并且要加快完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
關鍵詞:制造業;勞動力成本;稅收優惠;經營策略
一、引言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引進技術和開拓出口市場,陸續出臺并實施了許多稅收優惠政策,如通過設立經濟特區和經濟開發區,對區內企業實行所得稅減免優惠;為了鼓勵外資向特定行業投資,對這些行業內的外資企業實行稅收優惠;為了鼓勵外資企業再投資,對企業利潤再投資實行退稅優惠,對股息、紅利和利息實行減免。這些優惠政策加上勞動力成本優勢,使我國逐漸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和世界工廠。與此同時,歐美發達國家為了進行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將傳統制造業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導致國內制造業人數大幅下降。以美國為例,其國內制造業人數在1980—2010年間共減少將近900萬人。
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歐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放緩,失業率上升。這些國家為了有效應對危機,紛紛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復蘇,促進就業增長,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采取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國內外企業投資設廠,以期帶來資金和就業。而在華的一些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包括制造業巨頭,開始將部分制造環節遷回美國。例如,通用電氣公司選擇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取代中國,投資3800萬美元建設最新型熱水器生產線。全球著名的ATM制造商NCR公司將原來在中國生產再出口美國的產能轉移到美國喬治亞州哥倫布市。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產廠商之一卡特彼勒公司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維多利亞市投資2億美元建設挖掘機生產線,將原來在中國生產的一些型號的機械遷回美國本土生產。
制造業回歸本土投資的現象,通常被稱為投資回流。美國在華制造業跨國公司投資回流會不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國內外學者對此并未形成共識。波士頓咨詢集團和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教授大衛·辛奇-利維對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進行調查研究后認為,目前美國制造業回流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將出現加速趨勢。而部分國內學者,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趙忠秀教授和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教授葛順奇認為,投資回流將不會大規模發生。
關于投資回流現象的爭論說明這一現象已引起學者和商界的重視。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2013年的《世界投資報告》中專門對制造業投資回流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投資回流的定義:跨國公司將原來投資于海外,能夠給公司帶來附加值的生產過程全部或者部分回遷國內的行為。分析投資回流的原因有助于我們加深對投資回流現象的認識,科學合理地判斷投資回流的未來發展趨勢,并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
二、在華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原因分析
對139家在華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上升,美國實行規模空前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跨國公司經營策略調整是在華美國制造業公司投資回流的主要原因。
(一)中國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上升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跨國公司來華進行大規模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擁有數量巨大、成本低廉的勞動力。然而,伴隨著我國經濟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勞動力工資不斷上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的數據,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在2000年為1127美元,到2011年已達6573美元,是2000年的5.81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工資率增長緩慢,在個別年份甚至出現下降。美國人均工資從2000年的41532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61673美元,只提高了48.5%。雖然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低于美國,但近十年來勞動力成本的迅速增長嚴重削弱了我國的低勞動力成本優勢。波士頓咨詢集團預計,2015年中國沿海地區制造業工人工資率將相當于美國同行業的60%,而人工成本只是企業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再經過工人勞動生產率的調整,我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另外,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鏈布局,零部件和產成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調配,運輸成本是其產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能源價格逐年攀升,貨物運輸成本也水漲船高,從而導致跨國公司的生產成本整體上升。在調研的139家在華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中,有80家公司認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和運輸價格上升是導致其回歸美國本土投資的主要原因。
(二)美國實行規模空前的稅收優惠政策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1年6月15日簽署第13577號行政命令,規定由聯邦政府組織實施一項旨在促進投資的政策“Slect USA”,以吸引外國投資及動員本國跨國公司回到美國投資。美國各州在此計劃下出臺了龐大而名目繁多的稅收優惠措施。通過查閱美國各州實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將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細分,并對實行各類稅收優惠的州數進行了統計(見表1)。
表1 美國各洲實施的稅收優惠措施
債券二級市場稅收豁免優惠1基礎設施投資稅收優惠1中小企業債券發行稅收減免優惠1基礎設施投資資助計劃1投資稅減免優惠1軍事基地再利用稅收減免優惠1
資料來源:美國各州政府機構網站。
由表1可知,美國的稅收優惠政策,涵蓋了從稅制改革到幾乎所有的稅收類型,可謂力度空前。除了面向所有企業的稅收優惠,美國各州為了吸引世界著名制造業巨頭回歸本土投資,還提供了巨額補貼。例如,肯塔基州及路易斯維爾市向通用電氣公司提供了1700萬美元的激勵措施;喬治亞州哥倫布市向NCR公司提供了優惠措施,為企業購置廠房,再以租賃形式交給企業使用;德克薩斯州維多利亞市提供1000萬美元的激勵措施,吸引卡特彼勒公司在當地建設挖掘機生產線。
(三)跨國公司經營策略的調整
除了宏觀經濟變動和政府政策干預等外部因素,公司經營策略調整等內部因素同樣可以影響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決策。通過對139家發生投資回流的在華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的分析,將企業經營策略調整分為以下六種類型:提高產品質量、貼近消費市場、優化物流管理、提高生產效率、保護知識產權和密切部門配合(見表2)。
表2 139家美國跨國公司經營策略調整類型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方網站。
由表2可知,提高產品質量是導致跨國公司回歸美國本土投資的首要因素。其中,有51家公司認為提高產品質量是其遷回本國生產的原因,占投資回流公司總數的37%。回到美國本土投資設廠,公司可以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有效實施質量管理,從而保證產品達到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同時這也說明,雖然我國制造業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并且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然而對產品質量的控制仍然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在精密制造和高端制造方面的差距仍然較大。
優化物流管理是導致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有33%的公司提及了這一因素。當今跨國公司全球價值鏈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產品零部件由歐美發達國家運往中國,在中國進行組裝后,再運回歐美發達國家銷售。這樣做當然可以利用不同國家的生產優勢,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但是零部件供應地點、產成品組裝地點和消費市場的分割,不僅會延長供應鏈,增加產品生產和上市時間,也會提高庫存管理費用和管理難度。而且,在能源價格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還會增加企業物流成本,沖減企業利潤。
貼近消費市場是影響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有35家公司認為這是其回歸本土投資的原因,占投資回流公司總數的25%。在美國當地進行生產,可以更快地將市場需求狀況反饋到設計和生產過程當中,加快產品創新,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另外,在美國當地生產,可以讓消費者更多地了解企業文化和生產經營活動,加強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并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
提高生產效率是跨國公司回流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美國本土具備高素質的制造業工人隊伍,同時伴隨著自動化生產程度的提高,可以獲得比在中國更高的生產效率,從而可以抵消美國本土高昂的人工成本,使得跨國公司回遷美國成為可能。
另外,知識產權保護和密切部門配合也是導致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因素。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無論在知識產權立法,還是在打擊知識產權侵權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雖然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加大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但是侵權行為時有發生,導致國外跨國公司無法完全占有研發成果。將產品設計與生產放在同一地點,可以使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更加密切,加快產品的研發、設計與生產,從而節約時間成本,搶占市場先機。
三、結論與建議
從對在華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投資回流的原因分析可知,中國要想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保持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注重提高產品的質量;加強對制造業工人的培訓與管理,提高生產效率,以彌補人工成本提高的不利影響。另外,應當完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罰力度,激勵企業進行研發投入,加快產品創新,為我國制造業的健康發展注入長久動力。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喬虹)
[1]UNCTAD.Tax Incentive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 Global Survey[R].2000.
[2]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R].2012.
[3]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Made in American again: Why Manufacturing Will Return to the U.S.[R].2011.
Abstract: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slowing after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some American manufacturing relocated their business back to home. The reason analysis from 139 relocating firms indicates that the rising labor cost and transportation cost, the taxation reduction, and the adjustment of business strategy are the main reasons. In order to transform from the large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ountry, and keep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hina must concentrates on innovation, increase produc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fset the rising labor cost, and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Key words:manufacturing; labor cost; tax reduction; business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2-0051-03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HB15GL067;HB15SH049);河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5457650D);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項目編號:ZD201513);河北師范大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S2014Y09)。
[作者簡介]翟偉峰(1976-),男,河北欒城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