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莉
(煙臺南山學院 商學院,山東 煙臺 265713)
鄉村旅游的環境保護問題探析
呂春莉
(煙臺南山學院商學院,山東煙臺265713)
[摘要]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升溫,我國許多農村地區都在大力發展旅游業,希望以此帶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但農村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新問題。農村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被破壞,損失最大的將是農民的利益。文章旨在討論鄉村旅游發展中常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方法和措施,最后針對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180
1鄉村旅游經營中常見的環境問題
1.1垃圾和固體廢棄物污染
開展鄉村旅游的城鄉地區本身垃圾處理能力都比較有限,因此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普遍存在。此類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餐飲業戶的餐飲垃圾、游客丟棄的無機類垃圾及有機類垃圾。
1.2建筑垃圾污染
建筑垃圾污染主要指在開展鄉村旅游的地區進行食宿、娛樂、游覽等設施建設施工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壞。主要包括工程建設所產生的固體垃圾對土壤、水體、空氣所造成的污染,以及工地的噪聲污染。同時包括盲目興建豪華人工建筑物與鄉村環境不協調造成的視覺污染等。
1.3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主要包括汽車等機動車的噪聲、游艇船舶的噪聲、音響設備的噪聲等,這些源自城市的聲音打破了鄉村寧靜的生活氛圍,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鄉村旅游的初衷。
1.4旅游開發與經營活動所造成的污染
鄉村旅游目的地居民為了從事旅游商業經營,如果不適當地使用當地的動植物資源,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破壞與污染。除此以外,鄉村旅游的經營業戶隨意堆放、傾倒或者垃圾填埋行為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當然,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為也會破壞自然生態和諧,帶來相應的污染。
1.5開發利用不當造成土地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有的地區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大量引進社會資本,雖然發展了旅游,但也帶來了農村旅游濫開發的局面。很多投資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在開發旅游資源過程中,侵占生態良好的耕地和林地,而在沒有進行可行性分析的情況下,又無法有效利用這些土地,造成耕地的閑置和資源的浪費。
1.6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直接破壞
有的地區為了發展旅游業,過度開發生態旅游資源,給環境帶來的隱患不可逆轉。砍伐樹木,炸山平地建停車場,開挖河道,造成河道漸深、河堤松弛,水土流失嚴重。
2鄉村旅游中常見污染問題的防治
2.1水污染的防治
鄉村旅游水污染的防治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開展:鄉村景區內不得進行工業項目的建設,并應嚴格控制周邊地區的工業建設項目,杜絕工業污染源。同時要防止高消耗、高污染的工業項目向農村轉移;大力推廣生態農業,引導農戶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發展高效、無污染的綠色肥料和有機肥料,推廣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保障食物供給環境的安全;重視鄉村景區內生活污水和廁所污水的處理,必須要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之后才能排放,不得隨意向飲用水源或觀賞水源排放生活垃圾和污水。同時對旅游者也要重視環保宣傳,提醒旅游者不要將垃圾等廢棄物投入溪流、湖泊或海洋中;開展水上游樂項目的村落,水上游艇應協調好非機動船和動力船的比例,各種水上游樂設施的使用要以不污染水源為前提。
2.2大氣污染的防治
大氣污染目前在我國形勢嚴峻,因此一定要重視這一方面,使鄉村空氣可以更加清新。
(1)鄉村旅游區要合理規劃、科學布局,例如廁所、污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等設施應建在主要游覽區全年主導風向或旅游季主導方向的下風側。
(2)改進燃燒設備,改變燃燒結構,推廣除塵設備。一方面要改進燃燒設備,使燃料能夠充分燃燒,減少煙塵等有害物質的產生;另一方面要對燃料進行選擇和處理,推廣使用天然氣、沼氣等清潔能源,盡量杜絕焚燒秸稈等行為。
(3)控制交通污染,核心旅游區應盡量控制機動車輛入內,推廣使用環保交通工具,減少由于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
2.3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防治
(1)旅游垃圾的收集
在鄉村旅游區內,要配備充足的垃圾收集設施,這些設施中可以包括一部分固體垃圾箱,也可以在旅游旺季在游客集中的區域臨時增加垃圾箱。有條件的應分類收集,引導游客垃圾歸類處理。盡量設立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處理場,并且要選擇遠離水源的地方。旅游旺季時,要保證垃圾每日清運。
(2)旅游垃圾的處理
旅游垃圾的處理可以根據農村的特點,將垃圾處理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結合起來。可以將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垃圾集中在一起,形成可循環使用的生態使用機制。同時,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對可腐和無污染性的垃圾可就地填埋處理。
2.4土壤保護
對于鄉村旅游區的土壤污染,要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保方針,首先要從控制污染源著手,同時提升土壤自然凈化能力。在游客中普及土壤保護知識,使游客認識到踐踏行為對土壤和植被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加強對農用水源和污水灌溉的管理,避免帶有不宜降解的高殘留污染物隨水進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關注鄉村旅游的環境保護,推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3.1維護基礎的自然生態環境
鄉村旅游的開發要走生態效益型的道路,要充分考慮到當地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合理地開發利用。開發之前做好環境影響評價,避免破壞性開發。認真核定當地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和社會承載力,確定適當的游客容量,通過游客容量的控制,避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推廣使用清潔型能源,減少有害物品的使用和廢棄物的排放,盡量避免使用不可回收的一次性用品和塑料制品。鼓勵旅游者參與生態環境的監督,宣傳普及生態環保知識。
3.2保護特色的鄉村文化環境
社會的城市化進程帶來了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也對質樸的鄉村文化帶來了相應的沖擊。在鄉村旅游生態保護中,文化原生態的保護尤其重要,現代社會中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創造的,唯獨歷史遺跡、傳統民俗是無法重現的。一旦遺失或者破壞都很難復原,因此要特別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不能隨意構建鄉村民俗風情的旅游項目。另外,還要考慮當地居民的適應能力,以及居民與游客之間的相互影響。來自發達地區的游客對鄉村旅游地居民的價值觀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不給予引導和關注,會異化當地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
3.3政府要加強監管力度,健全環保制度規范
一方面,環保部門要對各鄉鎮旅游投資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制定懲罰措施,同時也對保護環境的行為予以一定的獎勵。同時還要加強對監管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獎懲機制。另一方面,政府在招商引資時,一定要堅持能夠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為農村的長遠發展考慮,不能只關注眼前利益,因此要健全關于旅游環境保護行為的制度、規范。同時,政府還要運用宏觀調控手段來保護農村旅游環境,如提高旅游資源價格、增加旅游企業稅收等政策規范旅游市場,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慧麗.黃山市黃山區農村發展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21).
[2]黃艷萍.從博弈論角度看我國鄉村旅游的開發與保護問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8(8).
[3]顧筱和.論鄉村旅游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8).
[作者簡介]呂春莉(1981—),女,漢族,山東招遠人,學士,講師,煙臺南山學院旅游管理系執行主任。研究方向:旅游企業管理,旅游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