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偉麗 吳金霞
?
論高校黨建示范點的影響力
史偉麗吳金霞
【摘 要】高校黨建示范點是高校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發揮示范點的引領作用、擴大其影響力,首先應該明確影響力的科學內涵,針對黨建示范點評價要點存在的問題,結合成功工作經驗,提出擴大黨建示范點影響力的具體措施,激發黨建示范點更大的影響力。
【關鍵詞】高校 黨建示范點 影響力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應用法律一系黨總支于2012年確定為自治區黨建示范點以來,不斷開拓創新工作,先后涌現了1名全國優秀輔導員、1名自治區教學名師、2名學院教學名師、2名教師榮立司法廳三等功,完成十多項校內外教科研項目,獲得自治區教改項目二等獎1個,3名教師入選寧夏法學會首批“法學智庫”,1名“寧夏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2個自治區優秀學生團總支,3名國家獎學金獲得者、2項團中央獎勵,還獲得多項校內榮譽與獎勵。可以說,應用法律一系黨總支通過拓展黨建工作思路,創新黨建工作載體,已經形成了特色明顯、帶動力強、示范作用突出的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特色,切實發揮了示范點的引領、輻射作用。為此,我們申報了寧夏教育廳工委的研究課題,希望能從理論的高度研究高校黨建示范點的影響力,更好地指導基層黨組織建設。
對影響力的解釋,流傳最為廣泛的莫過于美國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其所著的同名圖書《影響力》中的論述,指的是用一種為別人所樂于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所樂于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影響力又被解釋為戰略影響、印象管理、善于表現的能力、目標的說服力以及合作的影響力等。
按照羅伯特·西奧迪尼的說法,構成影響力(或者說權力)的基礎有兩大方面,一是權力性影響力;二是非權力性影響力。權力性影響力又稱為強制性影響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職位、習慣和武力等等。權力性影響力對人的影響帶有強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過外推力的方式發揮其作用。在這種方式作用下,權力性影響力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激勵是有限的。與權力性影響力相反的另一種影響力是非權力性影響力,非權力性影響力也稱非強制性影響力,它主要來源于領導者個人的人格魅力,來源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賴。構成非權力性影響力的因素主要有: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情感因素。具備影響力素質的人通常表現出以下行為,包括“提請他人注意資料、事實與依據”、“利用具體的事例、證明等”、“強化自己的支持者,弱化自己的對立面”等。
(一)黨建示范點影響力的評價現狀
通過中國知網搜索,我們沒有發現直接以“黨建示范點影響力”為關鍵詞的文獻篇目。繼而,我們又調研了黨組織對相關黨建示范點的驗收關注點,了解到驗收組一般是按照“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發展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標準,通過聽、查、談、評相結合的方式,從黨組織帶頭人、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動陣地、保障機制、工作業績、群眾反映七大方面全面檢查創建情況。具體做法是:參觀黨員活動室陣地建設情況;查看黨建示范點建設、支部情況、黨內活動、黨支部學習園地、黨員信息墻、榮譽欄和黨內活動開展情況等檔案資料;聽取了黨建示范點負責人工作匯報,召開師生座談和群眾滿意度測評。通過這些方面的現場考察,了解學校黨建工作思路是否清晰、受重視,育人載體是否豐富,工作效果是否明顯,以及黨建工作在提高師生黨員綜合素質,推動學院學風建設,發揮師生黨員的先鋒模范等方面的作用。
(二)現行黨建示范點影響力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對高校黨建示范點建設情況的評價方式,側重于事后靜態物化資料的查看和部分群眾感受的抽測,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黨建示范點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是較為落后的,如:看重場地建設,而忽視場地的利用率;較多依賴檔案資料,查看的是物化結果,而忽視過程性評價;對示范點黨建活動的影響力僅依賴個別座談會代表的意見,難以反映活動當時的真實影響力。
(三)關于黨建示范點影響力的評價要點
如前所述,影響力實為“改變力”。評價黨建示范點得到影響力,就是要看黨組織及其黨員對自身、對周邊的改變能力,看的是黨建示范點的積極作用。我們認為,必須建立起黨建示范點的科學評價機制,才能準確評價其影響力,才能促進黨建示范點的建設。結合這幾年本人所在系黨總支的工作經驗,特提出如下評價項目及其標準:

黨建示范點影響力評價要點
確定以上評價要點,目的就是考察示范點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如果說,以前的評價重在“做了什么”;那么,上述的評價標準是重在“做的效果怎么樣”。
(一)充分利用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
1、充分發揮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的領導組織作用。高校大學生的入黨意愿強烈2,特別渴望被黨組織及其領導所認可或發現,黨組織書記的要求基于其職位的影響,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涉及到學生黨團重要活動時,往往系書記或支部書記幾句話或親臨現場,就能迅速凝結集體力量,將活動深入開展下去。
2、依靠輔導員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感召大學生參與黨組織活動。通過輔導員班主任組織或參與開展主題班會、專題活動等活動,使大學生黨建工作課程化,將大學生黨建工作各部分內容,通過“教學活動”轉變成一門課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穩定性和工作的靈活性,充分建設第一、第二課堂載體聯動,使黨建工作實施地點更加靈活,可以是課堂,也可以是學生寢室、課外活動場所,其形式不只是上課、談話、實踐活動,而是大學生群體的任何活動,從而極大創新學生黨建工作教學空間,最大限度發揮育人優勢。實現了用上課的模式完成學生黨建工作任務,實施對大學生有效教育和思想引領的目的。
3、調動專業領域的專家現身說法,培養大學生在職業和專業素養、人文素養。通過組織專題講座、現場觀摩、沙龍研討等形式,既開闊了學生視野,也能起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強化了正能量的灌輸。
(二)加強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建設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老師應該有一桶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和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強調“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是對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認識的深化和飛躍,是黨在基層執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轉變,為我們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指南。
1、加強黨的重要思想理論學習。作為高校直接服務師生一線的基層黨組織——系黨總支,首先應將提高教師黨員和黨團組織團隊的思想組織工作理論水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及時開展專題學習,組織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生活會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為黨員開展工作提高堅實的理論支持。
2、培養青年黨員的工作能力。青年教師與大學生年齡相差不多,溝通更為順暢、工作方式、內容和手段更能為學生所接受。通過必要的指導,大膽啟用年輕教師組織黨組織有關活動,既鍛煉了教師黨員、也起到了積極的活動效果。
3、為黨組織和黨員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基層黨組織沒有獨立經費,開展活動往往精神支撐更多。因此,黨組織所在部門的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黨組織和所在部門團結一心,為黨組織提供人力、物力、場地、資金等支持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組織或支持大學生開展大學生所喜愛或歡迎的活動
1、創新活動形式。高校黨組織除了完成上級安排或要求的工作任務,還要開展創新性活動。比如本人所在系黨總支在重要節點分別開展了“我與女生有個悄悄話”、“誦讀經典緬懷先烈”、“身邊的雷鋒”、“最美新教師”、“禁毒,我們在行動”等系列活動,讓大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參加不同內容的活動,感受多面的實踐教育活動。
2、貼近大學生需求。在校大學生的需求是多樣性的,高校基層黨組織需要選取其中有代表性、有積極效果的活動切入點,才能贏得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首先,要找準時機。比如在黨的重大會議之前、之后一周,學生們往往對會議的意義、內容有較強烈的求知欲,過早或過晚學生都不會有興趣,因此,黨組織就不能坐等上級黨組織的要求或安排,而應搶抓時機,及時開展宣傳教育。其次,抓敏感問題。在高校評優評先、獎助貸、校園內外安全事件等問題上,學生往往是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也是開始黨建活動的切入點,此時開展相關主題的黨組織活動,最能抓住學生的心。
(四)利用新媒體廣泛開展正能量宣傳
目前的信息化時代,使得自媒體、碎片化資源等形式讓人目不暇接,而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極強。充分利用新媒體,如微博、微信、QQ群等形式宣傳黨的重要決議、講話等精神、傳播黨組織或黨員活動的先進事跡,傳播正能量,就成為黨組織傳播信息的不二選擇。
綜上所述,高校黨建示范點的建設,始于示范點的創建,落實于其影響力。只有建立和抓住科學的評估要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建工作,真正實現其廣泛的積極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徐雙敏,吳翠,陳尉.在校大學生入黨意愿與動機的現狀研究—基于對武漢部分高校在校生的問卷調查[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2]張挺,高飛.課程化視角的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J].經貿實踐,2015(09).
(作者單位: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史偉麗(1968-),女,漢族,寧夏青銅峽人,法律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區域法治、教育管理;吳金霞(1974-),女,漢族,寧夏吳忠市人,法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夏教育工委2015年黨建示范點重點研究課題(寧教工委辦〔201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