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摘 要:“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這門課程是計算機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也是整個計算機專業中第一門程序設計基礎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C語言教學探討的文章很多,本文針對C語言課程的模塊化教學實際,探討“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的教學思路。該方法對整個教學實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提高了職業化教學質量。
關鍵詞:算法;結構化程序設計;模塊化教學;任務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29
一、教學現狀
“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整個課程分為基礎知識和程序設計兩個大的模塊:基礎知識屬于純理論部分,主要介紹C語言的使用規則以及語法;程序設計部分需要通過實訓的模塊化教學來講解。C語言知識點很多,很瑣碎,用模塊化理念來開展教學,學生會感到知識點集中并且思路清晰。
二、模塊展示
整個課程是以模塊化設計為中心,將原來較為復雜的問題化簡為一系列簡單模塊的設計,也就是將—個大的計算任務劃分為一個個比較小的任務。在教學中,要注重把教學重心放在解決問題的算法分析上,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規范代碼行文。
1.基礎篇
首先是引入,在這里運行幾個有趣的小程序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其次要告訴學生C語言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即其為后續課程Java的基礎。在這個模塊主要是語法規則的講授,多采用案例和計算方法講授運算符和表達式,用貼近生活的案例來引出算法的應用。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在程序中有意識的錯誤設置,強調調試程序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體驗與掌握調試程序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獨立調試程序,并在調試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構化程序設計篇
對程序設計的三大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分模塊講授,每一個模塊講授完成,就配合做該模塊的練習題,并且進行必要的程序設計。整個實踐過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在Visual Studio C++環境下,舉出幾個簡單的小程序例子演示給學生看,并逐一講解,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程序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改進的方式。從熟悉C語言源程序到可執行文件的整個操作流程,讓學生仿照所列舉的幾個程序模仿著編一個小程序。學生在正確完成程序設計算法的過程中,不但體會到了成就感,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3.數據對象構造
講授完經典三大結構以后,就對數組、函數、指針三個模塊進行講授。講授數組模塊的過程先給出若干程序案例,分析實現功能的算法,講授時以讀程序為主。解決的方法可能不唯一,如果能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則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致。在C語言中一題多解的情況有很多,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解題,以培養學生在編程中的求異思維,而不是死記硬背,墨守成規。習題課采用讀程序與編寫程序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熟悉數組的使用和算法實現的相關知識。
函數模塊的講授以自定義函數為重點,講授其定義使用的語法,要求學生會編寫簡單的自定義函數。
指針模塊對程序設計沒有過多要求,只要求讀程序。講授最基本的指針定義和使用。重點突出指針在數組指向的時候的應用。
最后一個模塊就是文件,主要講授文件的打開和訪問方式即可。并且案例化講授使用文件的代碼使用方法即可,對學生的編寫不作要求。
三、探索結論
對于高職新生,實現C語言教學的基礎化、實用化就可,不需要講授過多復雜和難以理解并且實用性不強的功能。有些知識點只需要理解,有些知識點必須掌握,按照模塊化基礎教學方案,學生思路清晰,易于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要講究方法,通過這門課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的基本規則,而且要切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學生明白,語法是有限的,可解決的問題是無限的。只有在分析實際向題的基礎上,以清晰的思路去設計算法,才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程序設計的任務不只是編寫出一個能得到正確結果的程序,還應考慮程序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正瓊,黃文勝.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教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
[2]劉一鷗.淺談C語言的結構化程序設計[J].商情,2011,(13).
[3]李文廣.C語言課程的教學改革初探[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