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頤
摘 要:本文通過對互聯網金融定義以及發展模式進行分析總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誕生與發展給金融行業,特別是傳統金融機構帶來的革新與沖擊。最后,描述了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以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沖擊;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的典型產物,將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產品進行結合,依托大數據與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于網絡平臺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臺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與傳統金融完全不同的新金融模式。但互聯網金融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詞匯,傳統金融行業早在世紀之初就推出了網銀這一互聯網產品,這是互聯網與金融較早的結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互聯網金融都是由傳統金融行業在操作,一直處于一種平穩、緩慢發展狀態。直到2014年余額寶的出現,才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不一樣的面貌。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
在經歷了井噴式的發展之后,市場上現有互聯網金融實體的商業模式可分為以下六大類:
(一)第三方支付
指具有一定實力與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各大銀行合作,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之間建立電子支付模式連接。目前市場上的第三方支付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具備擔保功能,完全獨立于電子商務網站的模式,如拉卡拉、匯付天下、快錢等;另一種是依托于自有的電子商務平臺,提供擔保功能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支付寶。
(二)P2P網絡貸款平臺
指通過互聯網平臺對資金借貸雙方進行匹配,使得有貸款需求的人能夠通過網絡找到有資金且愿意出借的人。P2P平臺主要通過向借貸雙方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及一次性手續費來盈利。由于這種形式的互聯網金融出現時間較短,發展很不成熟,目前大都處于線上線下相輔助的發展形式。
(三)眾籌
指的是依靠網絡平臺向大眾籌資,用團購+預購的模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待項目完成再反饋給網友。首先,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體提交項目策劃或相關證明,經過審核后便可在眾籌平臺網站上建立眾籌頁面,當達到籌款金額或天數后眾籌活動結束。眾籌平臺主要通過從募資成功的項目中抽取一定的服務費用來盈利。
(四)大數據金融
指的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搜集與分析,挖掘客戶的消費習慣,預測客戶的消費行為,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準確的客戶信息,幫助其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目前,基于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臺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京東、蘇寧為代表的供應鏈模式,另一種是以阿里信貸為代表的平臺模式。
(五)信息化金融機構
指的是通過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機構的運營流程進行改造,實現電子化經營和管理。信息化金融機構是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互聯網變革的產物,將從前的線下業務逐步過渡到線上,一方面為客戶提供便利、提高客戶體驗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傳統金融機構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沖擊。
(六)互聯網金融門戶
指的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各個不同公司的金融產品進行宣傳與銷售的第三方服務平臺。類似于各個商家在淘寶上銷售商品,互聯網金融門戶為金融產品提供了一個虛擬商場,采用“搜索+比價”的模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同一平臺上進行銷售,方便了客戶,但也加劇了金融行業的競爭。
二、互聯網金融的革新與沖擊
在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金融行業之后,使得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以顛覆式形象重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對傳統金融行業發起猛烈進攻,徹底改變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格局。現如今,人們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認識也不僅僅停留在支付手段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各種產品在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正在不斷改變金融行業的發展與未來。
在互聯網金融企業出現之前,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壟斷了幾乎所有的金融渠道與平臺,所有客戶必須在線下網點完成金融活動交易。而互聯網金融崛起后,傳統金融機構面臨著巨大挑戰,金融渠道從線下拓展到線上,金融平臺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機構網點,互聯網金融企業依托于信息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用戶,如支付寶就擁有超過8億用戶,同時線上網點能夠隨時隨為客戶提供服務,而不再受線下網點地點與時間的限制,從而能夠給客戶更好的體驗感。
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徹底打破了銀行支付結算系統的壟斷局面。曾經銀聯作為一種最重要的支付結算手段而擁有眾多使用者,而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出現后,由于其便捷、快速、更好的用戶體驗等特點使得這種新的支付手段受到更多客戶的青睞。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更是促進了第三方支付的普及。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經成功從線上過渡到線下,微信與支付寶的POS機以及掃碼支付功能逐漸被應用到各個線下商家的結算系統中。
另外,大數據金融的發展深刻改變了客戶信息的獲取與分析這一環境。傳統金融機構主要依靠登記的形式來獲取客戶信息,來源單一,信息有限,準確性不高。而互聯網金融中的大數據則可以搜集到客戶在網絡活動中產生的所有數據,并利用自身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全面分析,同時還能夠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更加準確地對可能的風險進行預測和控制。而傳統金融機構的客戶需求分析與風險預測主要依靠人工識別與判斷,準確性遠遠比不上互聯網金融。
最后,在服務對象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有很大不同。傳統金融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那些有穩定收入、穩定貸款需求的“優質客戶”,而市場還存在許多追求個性化與差異化的小微企業和普通大眾,他們并不符合傳統金融機構的客戶標準,因此他們的需求是未得到滿足的。而互聯網金融秉承開放、共享、平等、普惠等原則,將傳統金融機構不愿意服務的客戶納入服務范圍,這種服務理念與傳統金融機構是完全不同,如互聯網金融的普惠金融,旨在為一些有貸款需求卻在傳統金融機構得不到滿足的小客戶提供個人消費性貸款。
總體來看,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對傳統金融機構發起挑戰,“金融”一詞不再顯得高大上,它逐漸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從前需要跑線上各個網點才能完成的服務,現在一個智能手機就能夠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拉近了客戶與金融機構的距離,也使得更多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得到滿足,徹底改變了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評價
現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迅猛,但隨之而來的也有很多問題。由于互聯網金融高效、便捷且大多數業務都在線上進行,因此也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畢竟,中國公民的征信信息統計并不完善,因此對客戶的信用評價不一定完全真實有效,這給金融機構的日常經營活動帶來很多風險,容易引發信用違約現象。另外,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還沒能跟得上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2015年底的“e租寶”,2016年的“中晉系”,充分暴露出互聯網金融在監管以及規范方面的不足。現有的法律法規并未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屬性有明確定位,對于互聯網金融機構資質的審查與經營的監管存在嚴重不足。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門檻低、監管松,導致企業稍有不慎就會觸及法律底線,走上“e租寶”、“中晉系”非法集資的老路。因此,為了保障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的發展,應當盡力完善公民征信制度,降低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同時,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作者單位:武漢大學)
參考文獻:
[1] 皮天雷,趙鐵.互聯網金融:范疇、革新與展望[J].財經科學,2014,6:22-30.
[2] 魏鵬.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論壇,2014,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