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
【摘要】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理論聯系實際,提出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意見: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掌握算理;培養細心計算的習慣和練習題的選擇。
【關鍵詞】計算能力 數學興趣 算理 細心計算 習題選擇
近年來,隨著不斷學習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實踐新課改的理念。下面結合自身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我們應當重視興趣培養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主動學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關心學生 、培養興趣。如果一個學生愛一個老師,那么就會對這個老師所代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長久下去,這門課的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博愛寬大的心,去體貼、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往往很自卑,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無精打采、灰心喪氣。為了消除他們這種強烈的自卑感,我們就需要在教學中努力去尋找他們的優點,并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學習。“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2、在游戲中培養興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 。在學習了“10的分與合”后,為了避免學生枯燥,機械的讀背。我運用了《找朋友》這種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記憶。我首先讓每個學生在1——10中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數貼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請他們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學做朋友,并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一首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游戲活動,學生較容易地學到了這個知識。3、用故事激發興趣。如: 在教學簡便運算前時,可以先講一講數學家高斯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既增添課堂氣氛,又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
二、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計算基礎知識,理清算理,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課標》指出:“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而數學計算的算法是多樣的,那么算法多樣化教學在數學計算中是一個亮點亦是一個難點。如在計算44×25的教學時,可以使用如下方法:①傳統的列豎式解決;②用乘法結合律解決:44×25=(4×11)×25=4×(4×25)×11=100×11=1100;③用乘法分配律解決:44×25=(40+4)×25=40×25+4×25=1000+100=1100。課堂上,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之法。同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幾種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比如在教學26×21這道題目中,可以例舉出以下方法:
① 26×21=26×7×3=182×3=546
② 26×20=520 26×1=26 520+26=546
③ 20×21=460 6×21=126 420+126=546
④ 豎式計算
26
×21
————
26
52
————
546
通過對比算法、優化算法,這些算法之間有什么聯系?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些問題后進行小組交流,最后歸納總結。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經歷比較、分析和選擇的過程,讓學生在與同伴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優化的主體是學生,優化的結果不是一種答案。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
三、培養學生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許多學生做完題,不認真檢查,不進行驗算。許多學生自認為計算題比較簡單,在思想上不重視。字跡潦草,書寫馬虎,,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抄錯題目,如將除號看成加號;將“0.52”寫成“5.2”甚至是“52”;將“32”寫成“23”等;答案抄錯。在列豎式計算時,把豎式計算的結果抄到橫式上后數字就變了;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在學習退位減法的時候,忘記退位的情況;學習進位乘法計算的時候,經常會忘記加上進位“幾”的情況;在態度不端正,一味求快出錯。那如何改掉學生這些毛病呢?1、自身做好示范。我們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2、加強學生口算訓練。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口算練習,持之以恒,學生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3、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做題粗心的孩子,我們不能急于批評,要幫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有意識的幫助他們改正;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培養孩子整潔有序的生活習慣。點點滴滴間讓孩子養成做事有序、認真的習慣,那么做作業也會如此。
四、練習題的選擇要恰到好處。
如何從浩如煙海的習題當中選擇出適合學生的習題呢?我認為練習設計應當強調具有針對性,緊扣教學內容,圍繞教學重點進行設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練習及學習的有效性。數學練習題是理解、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環節,但那種隨意從課本上或練習冊上指定幾道題,就讓學生練習的做法,是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數學知識系統性很強,如果整數的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沒有學好,那么小數的加、減、乘、除法就很難學會因此說,計算教學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持之以恒。而且在練習題數量的選擇上也要有一個“度”,不能一味的求多,讓小學生“沉醉”在無數的數學習題當中,給小學生帶來沉重的課業負擔,阻礙學生多元化發展。
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貫穿整個小學教學全過程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只要我們認真鉆研,在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日積月累,我相信學生的計算能力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