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順
摘 要: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世紀,隨著這個世紀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技術不斷發(fā)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學習等等的方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課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學信息技術課作為學生了解及掌握計算機技術的起始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明,所以教師怎樣教好信息技術課,是值得我們認認真真研究的,本文就是針對如何教好這一課程談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教師素質;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因材施教
中學信息技術課作為學生了解及掌握計算機技術的起始階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樣教好中學信息技術課,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筆者在教學中進行積極探討與實踐,獲得了以下一些體會。
一、利用學生對新奇事物的好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集中注意力的關鍵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精心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是老師要考慮的第一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在課堂上老師提前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抓住重點,激發(fā)興趣。實踐證明效果比較好。
(2)將教學內容制成生動有趣的課件,通過電腦演示出來。比如,在教學中先通過電腦演示以前同學制作的比較優(yōu)秀的網(wǎng)頁、小動畫等作品。當同學們看到或精美或生動活潑的作品時,都非常驚奇,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類似的網(wǎng)頁,學生的學習激情與興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從而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孩子的天性是愛玩,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喜愛游戲的共性,找一些寓教于樂的游戲引導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喜歡把每一個內容講得仔仔細細、清清楚楚,筆者對此有不同觀點。老師應由被動的教學轉變成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使老師的角色有主導者轉變成輔導者,引導者。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是創(chuàng)新相對活躍的領域,特別適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課入門教學,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質。
例如,教會學生word字處理軟件基本應用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材料、設計樣式制作電子賀卡發(fā)給老師同學。初步掌握網(wǎng)頁制作后,親自利用圖片、動畫、音樂、水平線等內容裝扮自己的網(wǎng)頁。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們都帶著十足的好奇,積極主動地參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也都踴躍總結自己的心得和體會。事實證明,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實踐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課上學習的知識協(xié)助其它學科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其他問題。這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再者,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學習課本知識,課上親自到講臺講解自己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也可以讓老師知道學生學習的薄弱之處,從而有重點的進行講解。這對師生雙方都大有助益。
三、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因材施教
不可否認,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各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著差異。這就需要老師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和目標供學生選擇,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對于學習速度快的同學,教師可以讓其幫助慢點的同學,使其成為老師的教學小助手。這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也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而知識不僅僅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也可以借助其他同學的幫助獲得,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所有學生也可以按照學習興趣自然分組,充分發(fā)表見解、展示研究過程和結論。在這個過程中結論并不重要,也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重要的是學生能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
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能力
由于在教學中老師主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這就很容易讓學生片面認為信息技術教育就是學習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和操作,這就背離了信息技術課真正的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走進了唯技術論的誤區(qū)。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就是使學生能夠快捷有效地獲取信息,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準確地處理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們具備終生學習的意識和利用信息技術處理生活、學習問題的能力。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向學生提供大量資料,讓學生自己從中去獲取、分析、篩選、整合有用的材料。其中有的學生利用其中的各種各樣的圖像、表格制作出電子報刊,記錄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學生制作課程表、值日表來幫助老師管理班級事務;還有的學生利用其中的表格制作家庭收支表參與家庭事務,融洽了與家長的關系,同時也加強了責任感。
五、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隨著知識社會、信息社會的來臨,新的概念、新的科學技術以及各種各樣的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人們需要及時獲取信息,以分享各種新研究成果、知識,了解世界、解決問題,滿足我們永無休止地探索世界的精神需要以及生活的物質需要,這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作為人才培養(yǎng)者的教師,我們充分研究教材,掌握各個軟件教與學的特點,擴大知識面,提高各方面素養(yǎng),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加強學習,緊跟科技發(fā)展的步伐,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通過教學實踐及自身的知識積累掌握一手全面、豐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在給學生答疑解惑時得心應手,令學生心服口服,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水平。
作為教師也要意識到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教會學生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要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這些是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信息技術尤其是因特網(wǎng)的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資源豐富,迅速而正確地獲取、分析、處理、應用信息能力,就如同聽、說、讀、寫能力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技術教學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如何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仍是我們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