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英
摘 要:語文是一門以情感為主的學科,因此我們應該把語文生活化,把抽象的東西轉化成具體形象的事物。通過閱讀、想象故事情節,把語文引向學生的實際生活,語文不再是死板的教學,而是轉變成與孩子們生活息息相關生活活動,給小學生提供一個主動參與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學生在情景教學中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的思維可以自由發揮,通過平時的閱讀學習可以提高孩子的詞匯量,加強對句子的理解,這樣孩子們在寫作中就可以合理的運用,鼓勵孩子在課下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讓孩子們體會到語文就在身邊,感受到語文的妙處,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引言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新改革,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語文,顧名思義,就是學習語文文字的學科。小學正是語文的啟蒙階段,以后的工作學習,無一不是依靠語文,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語文的學習首先是激發孩子們對語文的興趣,只有孩子們樂于學習那么孩子們的語文知識才會不斷的提高。除了要培養孩子的興趣之外還要抓住學習的重點。對于語文這兩個重要環節。閱讀與寫作時相輔相成的,閱讀可以為寫作提供更多參考資源,寫出優秀的文章又可以提高對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想象力和豐富學生視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寫作對小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有很大的幫助,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寫作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培養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1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營造靈活多變,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創設一種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小學生參與意識,這是培養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先決條件。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要讓孩子們愿意去學習,樂于去學習。語文的學習是為了提高孩子們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往往單一的課堂形式會讓孩子們感到厭倦,所以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課堂模式。如:課堂上的分角色閱讀課文、小表演、情景對話、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興趣,當孩子們對語文產生興趣的時候就會變成學習的主人,便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培養閱讀能力
注重孩子們的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大聲朗讀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朗讀后能讓學生加深對文字的印象,使學生的日常的表達中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靈活,內容具體、清楚等。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詞匯量和語文材料,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
拓寬閱讀材料和內容,指導閱讀。要想教會閱讀的方法首先是指導學生們精讀。指導學生認識文章中每一個字的意思,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想象文章的畫面、情景,思考文章的獨特之處,之后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生通過認識,理解,感受,思考,總結達到對文章的掌握。當理解了文章內容,體會了感情,領悟了作者表情達意,學會了閱讀的能力才會設身處地、入境入情地讀書。除了學習課本的知識外,學生們可以運用這種閱讀的方式進行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些適合的閱讀書籍,經常開展閱讀課外活動,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
閱讀與寫作結合,閱讀就像蠶吃桑葉,寫作就像蠶吐絲。閱讀與寫作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閱讀可以豐富詞匯、積累優美語句,為寫作奠定基礎,反之,寫作對閱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閱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應該讓學生閱讀的時候做好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匯、語句、段落。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記錄筆記,摘抄優美的短句,之后把所讀到的,看到的,理解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3訓練寫作能力
善于觀察,觀察是獲取知識的門戶,是學生運用感官在生活中獲取的材料,因此,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良好觀察力是對學生進行寫作的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方面,這樣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把總結的材料運用到寫作中。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首先是觀察事物的部分,通過部分的觀察寫成片斷。其次,觀察事物場景,通過感受到的情景加上部分的片段寫成短文。最后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大量書寫文,讓學生每周寫3篇小短文,以寫觀察日記為主,寫自己日常生活觀察到的最感興趣的事。通過大量的書寫之后,久而久之,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普遍都有明顯的提高。
多積累,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積累,古人云:”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是寫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告訴學生要善于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重點積累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段要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加上自己的體會,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語段敘述出來。當語言材料積累的多了,寫作時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總之,語文是打開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鑰匙,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學習。因此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質水平的體現。語文又是工具,其它學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這個工具,學生可以憑借這門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發掘他們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語文課堂教學絕不單純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只要我們明確語文課的教育目標,培養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抓住閱讀與寫作的重要環節,結合上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就能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同時達到提高小學生全面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