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海濤
【摘 要】汽車運用與檢測行業是專門培養汽車行業所需技能性人才的領域,其特點是在完成學習內容的同時,培養出汽車行業所需的技術能手,也同時進一步為汽車行業輸送高素質的專門人才打下基礎。因此,汽車運用與檢測實訓既承擔著國家職業教育的職責,又肩負著培養汽車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之重任。
【關鍵詞】汽車運用;檢測;現狀;實訓模式;
一、引言
汽車運用與檢測專業興起年限較短,還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少實訓的模式都是沿用本專業最傳統的模式――“直觀模式”,即使是實踐操作,也是老師說得多,學生做得少,“放羊式”實訓還占主流,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實訓模式還有待研究。
二、汽車運用與檢測實踐訓練的現狀
現代汽車制造業蓬勃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汽車維修等服務業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目前我縣的實訓基地基本上是依托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它們基本上都是采用傳統三段式教學,即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這種模式適合文化程度較高的學生和有極大學習熱情的學生,但不適應文化程度較低的學員。
1、市場導向不明確,學員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畢業以后干什么,無具體計劃。因而采用傳統式和探索式實訓,有“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趨勢,急功近利,發展方向不明確。
2、人為地將整體汽車進行了抽象地分割,帶來人力、物力、財力和場地的浪費,設備使用率降低,在實訓目標、實訓內容和實訓方法等方面難以形成有機的結合,比如:《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實行包班制,可節省大量時間和場地,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后果,且便于管理,整體效果好。
3、實訓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的操作和簡單的機械操作,無法使學員學會觸類旁通的分析故障的形成和系統性技能。雖然各個實訓基地進行了實訓改革采用實車、直觀教學法,但學生大多文化基礎差,缺乏空間想象力。
三、汽車運用與檢測實踐訓練項目的落實
汽車運用與檢測專業實踐學習項目不同于普通的學習,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它要求學員在完成上崗的實踐訓練,能勝任專業崗位的要求,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從職業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設計出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都較強的實踐教學體系。
1、全面推行工位式技能練習。實行分組實訓,4人一組,提前對組長進行強化訓練,反復的達標測試。進行三查(自查、互查、對比查),組與組之間進行競賽,來營造一個新的實訓氣氛。采用測評機制,找出其不足之處,利于改進。
2、考核方式多樣化。除了檢測、維修、操作技能測試來訓練學員的成就感,還要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
3、激發學員的好奇心,培養學員的信心。先進的儀器和器材逐步的投入來讓學員看到專業前景,使他們堅信好好學習,一定大有作為。
4、分期、分批讓學員進企業“頂崗”來促進個人的項目實訓欲望,也為學生零距離就業提供了保障。
四、汽車運用與檢測實踐訓練體系的構建
要逐步實現對汽車運用與檢測專業實踐訓的免費,并先從涉農專業和農村家庭困難學員做起。中國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發展重點而大力推行,使其實現突破性發展。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制定切合實際的實踐訓練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1、確定崗位群和崗位能力。汽車行業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發展相當迅速,而汽車技術也正在日新月異的更新,EFI發動機、自動變速器、ABS、SRS以及ASR等新技術在汽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此高科技的技術含量,以及維修、檢測設備的智能化,傳統的“手藝修車”已經過時了,迫切的需要懂現代汽車維修技術、較高計算機水平和掌握英語知識的綜合性人才。
2、實踐訓練體系的設計和構建。根據目前學員基礎普遍都較差、學習興趣普遍都不高等實際情況,設計“因材施教”為突出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對每一階段的能力培養標準分解為若干單元,以單元的形式融合到課程和實習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實踐操作訓練體系。如汽車構造拆裝與調整就包括活塞連桿組的拆裝、氣門間隙的檢查與調整等20個項目,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采用項目教學法,將維修生產中用到的一些拆卸、檢修、裝配、調整等基本技能與課程教學結合,避免出現老師在課堂上難教,學生在教室里難懂的情況,盡量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學中做、做中學、邊做邊學。
五、汽車運用與檢測實踐實訓的保證措施
(一)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
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行的關鍵環節,為保證汽車檢測、維修從業能力的培養得以分階段提高,必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的實踐來實現。應主要滿足學員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能力培養,如利用電噴發動機排故障模擬試驗臺、自動變速器檢修試驗臺、ABS模擬試驗臺、汽車空調試驗臺等設備進行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試驗和操作訓練,讓學員在可控狀態下完成實訓,便于教學組織和管理,避免了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并可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反復訓練。
(二)師資隊伍的建設
汽車運用與檢測專業實踐實訓的內容要隨生產實踐發展,教學時空跨度大,教學對象在求學目標、知識基礎方面具有極大差異,這些特點客觀上決定了從事職教的教師必須是“雙師型”的。所謂“雙師型”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的新型教師。由于長期存在的教育管理體制缺陷,教師基本上都是缺乏專業實踐活動的經驗和技能,實際動手能力欠缺,構建“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
(三)生產實習考核評價
要不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生產性實訓,通過校企合作、產教結合車間平臺,按照國家職業工種標準、行業或企業標準,由學校、企業、行業、職業鑒定機構共同對學員的職業素質和生產實踐能力進行全面考核評價。生產性實習車間由企業、行業專家、技術人員把控生產技術和質量,參與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兩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東宵.汽車維修實訓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