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梅林
【摘 要】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常見結構形式之一,樓板裂縫是工程常見的質量通病,具有廣泛的普遍性。雖然對于帶裂縫工作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言,裂縫是結構受力過程中允許出現的,但考慮結構的耐久性、適用性必須予以限制及預防。因此,對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等方面進行論述并分析,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現澆鋼筋混凝土 樓板 裂縫 原因 治理
近年來,由于住宅建設過程中諸多因素的影響,房屋質量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建筑業(yè)繁榮的背景下,建筑主管部門受到的投訴也多了起來,特別是住宅樓板的裂縫是最普遍的問題之一。有效控制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影響因素涉及設計、勘察、施工、監(jiān)理、工程檢測、建筑材料、氣候環(huán)境、后期使用維護與管理等方面,需要工程建設各責任主體及相關各方共同努力。
1.樓板裂縫常見現象
1.1 樓板易產生貫通性裂縫;
1.2 樓板上表面裂縫;
1.3 樓板外角部位易產生斜裂縫;
1.4 樓板沿預埋線管產生裂縫;
1.5 后澆帶與原結構接縫處易出現裂縫。
2.常見樓板裂縫原因分析
從嚴格意義來講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是不可避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即使在不承受荷載的情況下也存在肉眼不可見的微裂縫,它是混凝土材料固有的一種物理性質。
從裂縫的寬度來分,可分為微觀裂縫和宏觀裂縫。一般將混凝土材料在化合過程中產生的寬度小于0.05mm的裂縫稱之為微觀裂縫。在混凝土工程結構中,由于微觀裂縫對防水、防腐、承重等都不會引起危害,所以具有微觀裂縫結構可假定為無裂縫結構。在結構設計中不允許出現的裂縫,是指寬度不大于0.05mm的初始裂縫。由此可見,有裂縫的混凝土是絕對的,無裂縫的混凝士是相對的。
混凝土中寬度大于0.05mm的裂縫是肉眼可見裂縫,亦稱為宏觀裂縫。宏觀裂縫是微觀裂縫不斷擴展的結果。宏觀裂縫又可分為表面裂縫、深層裂縫和貫穿裂縫三種。貫穿裂縫會影響結構的整體性、耐久性和防水性,影響正常使用,所以應盡最大努力采取措施避免表面裂縫并堅決控制貫穿裂縫的開展。按裂縫對結構影響的不同,裂縫又可分為結構性裂縫和非結構性裂縫,非結構性裂縫主要是由于水泥硬化干縮、外界溫度和濕度變化、施工縫處理不當、鋼筋腐蝕等原因造成的。而結構性裂縫主要是由受力引起的,又叫荷載裂縫。
經理論分析和實踐證明,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由荷載引起的裂縫;二是由變形引起的裂縫;三是由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縫。要將以上三種情況引起的裂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主要可通過結構設計、混凝土材料與配合比的優(yōu)化,以及施工過程控制等措施來解決。
3.治理措施
3.1 從設計方面
3.1.1 建筑平面宜規(guī)則,避免平面形狀突變。當平面有凹進和開洞而使樓板有較大削弱時,凹進周邊樓板的配筋應適當加強;當樓板平面形狀不規(guī)則時,宜設置梁,使之形成較規(guī)則的平面。
3.1.2 樓板設計應進行抗裂驗算。
3.1.3 房屋伸縮縫設置間距應控制在規(guī)范規(guī)定范圍內。
3.1.4 現澆板設計厚度,雙向板應≥L/40,單向板應≥L/30(L為板的短向跨度),且不小于120mm(廚房、浴廁、陽臺板不小于100mm)。
3.1.5 下列部位的現澆板內應配置防裂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
①短跨跨度≥3.9m的現澆板;
②屋面及建筑物兩端跨的現澆板;
③當建筑物平面不規(guī)則時,房屋凹角處的樓板。
其中①條的現澆板四角上部防裂構造鋼筋可采用雙向鋼筋或放射形鋼筋,配筋范圍均應大于板短跨的1/3。
3.1.6 當樓板內需要埋置管線時,管線避免立體交叉穿越,管線的最大外徑不超過板厚的1/3;管線應布置在樓板的上下層鋼筋之間。
3.1.7對于陽臺、雨棚等懸挑結構,宜優(yōu)先考慮采用帶懸臂梁的梁板結構。
3.2 從施工方面
3.2.1 樓板模板支撐體系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
3.2.2 用于現澆樓板的混凝土應嚴格按設計配合比施工,嚴格控制水灰比、含砂率和外加劑摻量。
3.2.3 澆筑樓板混凝土時應嚴格控制拌和料的入模坍落度,一般現場拌制混凝土不應大于 150mm;采用泵送工藝,高層住宅不應大于180mm。
3.2.4 現澆板澆筑時應及時振搗密實,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二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二次壓光。
3.2.5 現澆板澆筑后,應在表面干燥前進行覆蓋或澆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對有防水要求部位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夏季應采取保濕養(yǎng)護措施,冬季應適當延長保溫和脫模時間。
3.2.6 嚴格控制樓板厚度、鋼筋保護層厚度及鋼筋間距,梁板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及鋼筋位置控制應使用鋼筋保護層定位件,樓板負彎矩鋼筋應設馬凳支撐。
3.2.7 現澆板養(yǎng)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于1.2MPa時,不得在其上踩踏及后續(xù)施工。當混凝土強度小于10MPa時,不得在現澆板上吊運、堆放重物。
3.2.8 嚴格控制板面施工荷載,嚴禁在板面直接傾倒建筑材料;板面堆放建材應設置堆料架,堆料架立柱應支承在承重梁上。
3.2.9 支撐模板拆除時間必須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
3.2.10 施工縫的位置和處理、后澆帶的位置和混凝土澆筑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執(zhí)行。后澆帶部位的模板支撐系統(tǒng)應與其它部位脫開,澆筑前不得拆除。
3.3 后期管理
3.3.1 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及業(yè)主應加強管理和保養(yǎng),避免溫度裂縫的產生,嚴禁超載使用,嚴禁擅自改動結構。
4.結語
微裂縫在混凝土構件中是不可避免的,施工中應盡可能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控制裂縫,使結構盡量不出現裂縫,或盡量減少裂縫的數量和寬度,特別是避免有害裂縫的出現,以確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 500102-2010)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666-2011)
[3]《建筑施工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第5版
[4]2016年新疆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員培訓教材
[5]谷繼偉 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的預防和控制措施[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