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秀艷
【摘 要】語感能力是人類學習語言、發展語言進行交際的根本基礎,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語感放在重要地位。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深情朗讀,觸發他們的語感;聯系生活體驗,培養語感;在積累中培養語感;在訓練中培養語感;在聯想與想象中培養語感。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感;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因為語感能力是人類學習語言、發展語言進行交際的最根本基礎,關系著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仍有忽視語感教學的情況,主要表現是重理解,輕積累;重分析研究,輕語文實踐;追求講深講透,忽視語感的習得。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語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讓學生深情朗讀,觸發他們的語感
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首先要以讀為本,讓書聲朗朗進入課堂,進入學生耳中,進入學生心里。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讀書的機會,創設各種讀書的情境,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充分地讀,有感情地讀,逐步讀出情、讀出形、讀出意、讀出味、讀出神。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出語感不是空洞地讓學生這兒讀出感情,那兒要讀出語氣,而是通過教師精心的點撥,學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而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他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閱讀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語感能力。
二、聯系生活體驗,培養語感
生活有多么寬廣,語文就有多么寬廣。語文作為一門得天獨厚的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貼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語文與生活有著這樣密切的聯系,我們認為語感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生活體驗,每個人必須通過自己的生命活動獲得某種對生活的體驗,才能去掌握言語所標示的東西及其背后潛藏的思想與情感。葉圣陶是這樣表述生活體驗對語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他說: “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詞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脫離了生活體驗的“語感培養”是蒼白無力的。語感的豐富、深刻、敏銳、美妙,必須建立在開啟個人體驗的基石之上。生活中的實際體驗最能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感。作為語文教師就是要善于在學生對言語的感悟中,進行多方引導、點撥。將其隱藏于內心深處的各種體驗調入前臺。這樣學生對言語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感悟就會更加深刻。要利用和創造各種生活情境,練習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使學生在不知不之間提高了語言素質。
三、在積累中培養語感
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讀同時涵蓋了無聲默讀與出聲朗讀兩個方面,提倡閱覽與誦讀并重。閱覽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一目十行的速讀,主體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單個文字符號,而是由字、詞、句、段(甚至包括標點符號)所構成的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主體在進行速讀時,有時不必逐個破譯每個文字符合代碼,而利用與直覺思維密切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作品實質。有了速讀作基礎,能促進廣泛瀏覽。廣泛瀏覽,能拓展閱讀范圍,增加其詞匯、句式的儲備,厚積薄發,促進其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形成語言直覺。
四、在訓練中培養語感
語感訓練是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新時代的語文教學應該強化語感訓練。通過聽讀抄背講寫的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朗讀是直覺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瑯瑯成韻的誦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與閱覽相比,更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意之間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個美妙的境界。培養語感,有的要從聲音上去吟味。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誦,不同的語調、節奏朗讀中思考,吟誦中品味,會其義自現,入情明理的。另外,吟詠誦讀可以使學生領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傳統語文教育,主要是通過吟哦朗詠、誦讀背誦,讓學生直覺體悟言語規律從而達到語言運用的階段。
五、在聯想與想象中培養語感
言語作品不僅具有字面意義或語表意義,而且還有言外之音或語外之意。在進行語言表達時,常常要運用由聯想或想象作為基礎的修辭手法,以使語言鮮明生動。聯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邏輯思維約束的思維形態,具有極大的跳躍性與自由性,可以極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因此,想象、聯想是直覺思維的翅膀。教師要積極啟發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與奇特的想象,讓學生在能動自主的學習探究中創造性地獲得語感。表述的準確性,語言人類用于傳情達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載體。教學中教師語言的準確性是指教師運用的語言進行表述時,應該是準確、恰當、清楚的,能很好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的教學語言。“準確性是對教師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教學語言科學性的體現。如果語言不準確,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達意,造成交際的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語言的準確性,不但傳達的思想情感準確,而且給學生接受知識、思考問題、理解問題等帶來一定明晰性,同時感受知識的美,語言美,有效提高語感能力了。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對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使其成為在教師正確啟發引導之下以直覺思維活動為媒介、以培養語感為目的的語言訓練,不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和有效教學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實現語文教育的目標,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敖宏.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J].中國科教博覽,2009.12.
[2]耿顯連.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學習月刊,2010.2.
[3]曹根榮.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效的幾點思考[J].浙江教育,2012.6.
[4]陳效庚.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太原科技,2013.6.
[5]蔣祝齡.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J].新校園,2014.9.
[6]王樹新,張緒華.小學生語感培養的幾個問題強[J].新課程研究,2013.3.
[7]李華紅.語感培養的意義與作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