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杰 王櫻琳
[摘要]本文是結合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經濟系寒假三下鄉小分隊赴井陘縣北白花進行“體驗省情·服務群眾、互聯網+”的主題宣傳調研活動,深入了解北白花村的互聯網發展普及情況,客觀反映北白花村經濟、網絡的發展,幫助北白花村發展網絡,創建網店,并依據調研結果分析出北白花村互聯網今后的發展前景,以互聯網的發展為北白花村帶來經濟、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互聯網+ 服務群眾 宣傳調研 井陘縣 北白花村
[中圖分類號]C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120-02
一、北白花村簡介
北白花村位于石家莊西部山區,也位于太行山脈北段西面,屬于褶皺山體,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銀、鉀,黑云母等,為當地的資源開發提供了充足的生產資料。它為井陘縣管轄,鄰接南防口村、西元村,村內山色空蒙、茂林成陰、物產豐富、人杰地靈。
二、經濟基礎
改革開放前,村莊與外界的聯系幾乎是封閉的,外出的人需要翻越山前才能出去,一年也沒什么收入,主要靠自家種的糧食養活自己。但改革開放后,85年隧道打通,與外界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人們的生活水平才逐漸有了好轉。
北白花村近些年來依托當地特有的條件和資源,發展起了村莊的養殖業、第二產業,但到目前也僅是有26%的人選擇在村內發展,畢竟土地等各項資源有限,74%的人還是外出打工。
(一)勞動力
村里的青壯年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幾萬塊錢,老人、婦女在家里帶小孩,種些農作物,目前大部分家庭一年收入能夠支持家庭的各項開支。當然,村中也有少數的老人無勞動能力,受到村委會及鄰居的照顧。
(二)養殖業
由于村里土地面積的限制,而養殖需要大面積的土地,便在村莊的外圍分散開辦了養雞廠,養羊、養鴨廠、鴕鳥基地等。以鴕鳥基地為例,(如上折線圖)在山坳地帶的大片空地露天養殖。鴕鳥的養殖需要大片的土地和良好的環境,山區優越的空氣質量和優美的環境適宜鴕鳥的生長與繁殖,使得鴕鳥蛋的銷量逐步上升,尤其在第四季度,微店的開通使得鴕鳥蛋的銷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為當地人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三)種植業
在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核桃樹的種植,在山腰處的緩坡上,分散栽種著修枝很整齊的核桃樹。核桃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強,適應多種土壤生長,同時,對水肥要求不嚴,適宜在大部分土地生長,喜石灰性土壤。因而在山區地帶適于大面積的種植,易于管理,也減少了人工成本,很大程度上也防止了泥石流及山體滑坡的發生。
(四)第二產業
服裝廠、石子廠等也是北白花村民十幾年來尋求經濟發展進行的嘗試。服裝廠相應地解決了村內婦女在農閑時節的勞動力閑置問題,比外界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也增強了服裝的競爭力。有規劃、有節制地開采山體,進行資源開發,制造建筑材料,也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五)第三產業
也是村內資金和技術的限制,第三產業的發展并沒有什么大的發展,在與其他村莊交接的地方有幾家服務性的家庭飯店。第三產業在當地需要大面積的開發和利用,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網絡普及宣傳情況
在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整體提高的時代下,近些年,網絡信號才覆蓋到石家莊西部山區,北白花村的人們從2010年才開始普及手機,但對互聯網的了解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用手機和電腦上網了。
(一)普及情況
1.手機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互聯網的運用普及僅是個別的幾戶人家安裝了網線和電腦。當問及村民是否經常用電腦和網上購物時,大部分人都回答:“只是聽說過,但是沒用過?!?/p>
2.青壯年外出打工在外面經常接觸網絡,村內的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小型企業,在收集信息和銷售產品的時候逐漸使用了互聯網。
3.北白花村的附近村莊有一所冶里小學,一些留守兒童會在一定時期使用手機和父母通話,對于視頻聊天、網上購物等各項操作他們也都一無所知,在他們看來,網絡是如此神奇與便利。
(二)影響網絡普及因素
1.文化程度低: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如上柱狀圖所示)村里40歲以上的村民大部分都沒有上過學,不識字,對于網絡,只是聽別人說說,自己根本用不了。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初高中的文化水平。村莊內能夠上大學的也是寥寥無幾,到了一定的年紀,父母就給操辦婚姻或讓其外出打工。
2.封閉的地理環境:北白花村四面環山,猶如坐落于一個小型盆地的底部,只在北面有一條幽深的隧道與外界聯通,從而造成環境封閉、交通不便,不利于信號的搭建和網線的開通。
3.經濟發展水平低:北白花村雖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但未得到開發和利用,絕大部分的家庭還是靠外出打工和種地維持,對于普通家庭僅是能夠維持正常開支,難以有多余的資金去購置電腦、智能手機等網絡通訊工具。
(三)宣傳影響
1.創建微店,教授微店的技術方法,讓村民親身體驗網絡的銷售功能,同時也為村民銷售特色農產品擴寬銷售渠道。以北白花村核桃的銷售為例(如上折線圖所示),在1月份的中旬開通微店,北白花村每月的核桃銷售有了明顯的上升,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效率。
2.根據實地的調研實踐,制作ppt來宣傳并介紹互聯網的含義和用途,讓村民真正了解互聯網的便利性,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3.利用視頻軟件,讓留守兒童和自己的父母面對面地視頻聊天,讓小學生認識并體驗互聯網多種多樣的用途,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
四、網絡發展特點與影響分析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的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人們逐漸對網絡產生了依賴,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讓互聯網的作用在偏遠農村地區全面發力,成為當下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北白花村今后的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與支持,讓互聯網為北白花村帶去福利,就需要對北白花村互聯網的發展特點與影響進行全面的了解與分析。
(一)互聯網發展特點
1.起步晚:我國互聯網發展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的,到現在,我國網絡全面覆蓋,成為全球上網人數最多的國家,這離不開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白花村互聯網起步較晚,是從近幾年開始的,目前也僅是手機得到了普及。
2.程度低:北白花村互聯網用途也僅局限于網絡視頻,作為一種休閑娛樂的溝通工具使用,并沒有發揮出互聯網的多方面的用途。例如網上夠購、網上就醫、銷售產品等。
3.范圍?。弘娔X與網線的安裝使用僅是集中在個別幾戶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里,其影響與使用范圍有限,并不能完全起到引導、帶頭的作用。
4.缺乏支持:村莊網線的連接有限,服務器無法承載多數連接,需要政府或相關網絡部門的技術支持,將大型的網絡數據連接線安裝到村莊,為村民上網或安裝網絡工具提供便利條件。
(二)互聯網發展的影響
1.經濟影響:讓互聯網的經濟效益在北白花村全面發力。在網上開店,擴寬當地特色農產品及企業產品的銷售渠道,讓村民可以不出家門就可以賺錢做生意,使互聯網真正為個體農戶帶去效益。
2.文化影響:互聯網的發展也為北白花村民搭建了休閑娛樂平臺,村民可以上網了解市場、社會及國家的重要信息,避免因信息閉塞錯過市場契機。同時通過網絡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聯系,將北白花村的獨特的自然環境宣傳出去,吸引資金,為村莊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3.生活影響:當互聯網逐漸融入到當地人們的生活中,網絡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出行、就醫、工作等,這些將極大地提高北白花村民的工作、生活效率。
五、結語
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經濟系還將繼續以北白花村為基地,開展各項互聯網的宣傳教育工作,繼續為北白花村的微店、互聯網運用等提供信息技術支持。相信在我們與北白花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及政府的幫助下,互聯網能夠真正為北白花村帶來效益,使北白花村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寧,潘曉,徐英淇.互聯網+農業: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