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要】 隨著當前我國計算機的完全普及,計算機信息技術已成為一門高等教育的必修課。在高等職業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要特別遵循實踐性的原則,通過實施新型教學模式深化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文章結合“翻轉課堂”的定義,就其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計算機 翻轉課堂 高職教育 實踐性
“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首先以生動的多媒體視頻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必備的學習資源,學生們在課堂正式開始前認真觀看,并進行學習,師生之間再以提出疑問、彼此探討、互動溝通等活動載體完成整節課的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凸顯教師引領、學生主導的教學地位,對于增強學生的實踐性和創作活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教師要科學選擇微課內容
作為“翻轉課堂”的最要緊部分,微課的運用可重點突出課堂每個環節中的教與學,并能時刻圍繞教學專題,同時也便于對難點、疑點進行專題化教學。依照高等職業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學的特征,可將微課劃分為案例微視頻和積件微視頻兩種類型。
案例微視頻主要針對某個軟件案例而錄制的視頻,例如,在學到關于制作火焰字的內容時候,可借助Photoshop;同樣地,制作課程表也可用Word文檔。這樣一來,微課就使教學中的基本操作轉變成為現實應用,避免以往高職學生學會了知識,卻不知如何應用的現象。同時,也能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的動手意識,將較單調乏味的操作訓練轉化為實際成果,增強學生們的成就感和對學習的喜悅感。積件微視頻表明微課能像堆積木一樣,把課堂中的每項步驟累積成一個全面的操作過程。總體而言,這一類的微視頻均以軟件操作作為內容,為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疑問,并經由解釋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學習“PowerPoint”內容時,涉及設置幻燈片的背景,插入圖片、音頻、文字等,教師可將“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分為每個細小的操作環節,包含一般操作、快捷化操作和積累經驗技巧等。微視頻在C程序設計中應用較廣泛,眾所周知,指針是判斷學生是否學好C語言的重要標志之一,指針本身也是C程序設計中的難點,由于其概念抽象、應用靈活,若照本宣科地講解知識點,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不妨將微視頻帶到課堂,通過指針微視頻的制作,動態化的描述指針指向,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探討指針、地址、數組名的定義,通過生動有趣的視頻授課模式,降低課堂難度,教師要做到思考和點撥相結合,即首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力求通過自主學習解決難點問題,接著為學生講解實在無法弄清的地方,久而久之,教學效果和滿意度會大大提高。
二、注重互動式教學思路的運用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環境下,要使學生將新接觸到的知識點真正融匯到自己的大腦中,還離不開互動式教學的引入。教師要借助互聯網平臺多角度地了解學生對課堂的疑問,接著在上課前留出10分鐘左右讓學生醞釀一次報告會,并請學生回答對本節課有感觸、有疑問的要點有哪些。在課堂開始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遇到新知識點時,可考慮到讓學生們以4-6人為一小組集中討論,教師要走近學生中間,聽取大家的學習進度和討論進展情況。在下課前10分鐘左右,教師可當堂對學生進行小測驗,檢驗學生們互動學習的效果,主要看大家對重點掌握的情況,也可將學生們已完成的信息小作品成果向全體展示,激勵全體學生學習的信心。不難發現,“翻轉課堂”更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互動性,在發揮自身主導地位的同時,更好地融入到集體團隊中,進而逐步增強學生能夠的探究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為培育創造型思維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完善和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職教育與職業教育直接掛鉤,服務于在校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需要,因此更加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在課堂中給學生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更要在豐富和健全課外學習資源方面多下功夫。教師可依照教學規劃和進度,鼓勵學生積極利用大量的課外時間了解和鞏固與本節課關聯密切的知識內容。在完成課外作業時,學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要仔細詢問學生們的疑難問題,在下節課開始前耐心解答。通過“翻轉課堂”,使學生們有大量時間去思考和親自動手解決難點,逐步在復習和鞏固中提高實踐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翻轉課堂”模式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養成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再動手解決的好習慣,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 考 文 獻
[1]胡麗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高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以計算機專業為例[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0(17):112-113+125.
[2]孜克爾·阿布都熱合曼. “微課”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研究——以《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基礎》為例[J]. 無線互聯科技,2015,13(1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