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蘭 但家榮
[摘要]電影《集結號》自2008年上映伊始,就獲得了國內影壇的一致好評。導演馮小剛一舉打破了其賀歲影片的娛樂性、商業性規律,將愛國主義這一更加嚴肅的主流思想貫穿在電影中,將人道主義與英雄主義進行了個性化的重構,觸動了現代觀眾對于國家、人性等問題的思考,對當代社會思想及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本文通過對電影《集結號》中愛國主義思想的分析,探究其對于當代社會的啟示。
[關鍵詞]《集結號》;愛國主義;英雄;人性
2008年初,一部另類的戰爭賀歲巨制《集結號》吹響了中國主旋律電影的集結號角,電影中導演馮小剛以悲壯而又孤獨的集結號聲觸動了觀眾的心靈。電影以一位執拗堅強的連長,一場注定失敗的阻擊戰,一句殘酷的謊言,一條替英雄正名之路,讓觀眾在欣賞這部賀歲影時留下了感動之淚。為何一部商業電影能得到無數觀眾的認同呢?究其原因,電影《集結號》打破了主旋律戰爭電影的固定模式,通過谷子地等普通人物的生和死、堅持和隱忍,讓整部電影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滿足了現代觀眾對舍生取義等英雄行為的心理向往。
一、電影《集結號》簡介
《集結號》以我國解放戰爭時期的真實故事展示了愛國主義的主旋律。電影中由張涵予飾演的主人公谷子地代表了我國戰爭年代無數普通軍人的典型形象。谷子地按照上級指令要打一場阻擊戰來掩護其他主力部隊撤離,并與團長約定:只要集結號一響,他就可以帶著隊伍撤退。在廢棄的舊窯中,谷子地帶領他的47名戰友雖然拼死抵抗,但終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而全軍覆沒。盡管有過懷疑和動搖,但是直到最后,谷子地也沒有放棄。最終,除了谷子地被俘,其他戰士全部犧牲。連長谷子地孤身一人獨自堅持活了下來,孤獨地尋找著證明自己以及47名犧牲戰士的尊嚴的證據。經過無數的磨難和尋找,他終于得知,上級根本沒想吹響集結號,為了大部隊順利轉移,谷子地的隊伍只能犧牲。谷子地明白了戰爭的無奈,挖出了所有戰友的遺骸,為當年的英雄找回了“烈士”的稱號,也討回本屬于他們的尊嚴和榮譽。電影《集結號》通過主人公的遭遇向觀眾揭示出戰爭的殘酷和無奈,馮小剛導演用壯觀和暴烈的戰爭場面及主人公的隱忍讓現代觀眾體驗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個人價值與集體利益的關系,感受到英雄的偉大以及無畏的愛國精神,也讓觀眾通過大銀幕上的戰爭畫面接受了戰爭及愛國主義的洗禮。
二、電影《集結號》中深沉的愛國主義內涵
電影《集結號》中的愛國主義也許不像我國傳統國產主旋律電影那么明顯強烈,因為它沒有圍繞偉人的運籌帷幄、人民軍隊的戰無不勝、英雄的一心衛國展開,而是從獨特的視角闡述著電影對于愛國主義的理解。
導演馮小剛反其道而行之,在影片中,故事圍繞著一群極為普通的凡人,如谷子地、焦大鵬、王金存、姜茂才等展開。電影《集結號》中,一名普通的連長谷子地率領部隊與一個師的敵對勢力浴血拼殺一整天,隊友一個個倒下,谷子地本來完全可以帶著隊伍撤離。但是沒有集結號,谷子地無法退縮,只能拼盡最后的力量保住陣地。此時電影采用高科技的現代手段將戰爭的慘烈直觀地展示給觀眾,慘烈血腥的戰爭場面震撼了無數觀眾的心靈,激發著每個人心底的愛國思想。電影中的英雄雖然是普通人,雖然面對慘烈的戰爭有過害怕和退縮,但是毫不妨礙他們以生命踐行著愛國主義的精神,毫不影響他們舍生取義掩護大部隊撤退。電影《集結號》中最能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莫過于那些在阻擊戰中勇于犧牲自我的平凡的士兵,電影《集結號》將每個普通戰士置于殘酷的戰爭氛圍中,而且還賦予了每個戰士具體的姓名及犧牲的方式,讓現代觀眾切身地感受到這些鮮活的生命。盡管戰士們在阻擊戰中,就和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恐懼害怕,甚至想過退縮,但是當他們真正地面臨堅守還是退縮的選擇時,每個人都毅然地選擇留下來。雖然每個人留下來阻擊敵人并沒有被賦予更崇高的愛國理想和精神,而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服從命令,但是這種樸素的情感更讓觀眾體驗到一種真實的情感,也更能理解這些士兵留下來赴死的心情和內在含義,引發了觀眾愛國主義的共鳴。當電影中最后決戰時刻終于到來時,導演馮小剛沒有掩飾戰爭的血腥和殘酷,而是淋漓盡致地將其展示出來;同時導演也沒有回避戰士在死亡和鮮血面前的恐懼和痛苦情緒,而是讓他們在面對死亡時盡情地咒罵和吼叫。
電影《集結號》沒有完全遵循傳統戰爭片中英雄高大威武的光輝形象,故事中的人物并不是大英雄,但這些小人物卻完全克服了自己的悲傷和恐懼,在阻擊戰中堅持著自我職責,勇敢地抗擊著敵人的一波波沖擊,直到彈盡糧絕。電影將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堅強完整地表現出來,雖然沒有直接將每個人定義為愛國英雄,但是每個戰士都將對于國家的樸素熱愛展示在其流淌的鮮血中,獻身精神和愛國精神在每個人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詮釋,也讓觀眾對每個人的選擇充滿欽佩之情。在電影《集結號》中觀眾很少能聽到愛國之類的臺詞,更多的是普通戰士的堅守和犧牲,雖然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這種天職中也彰顯著愛國主義的內涵。尤其是影片中,一個連隊要服從命令阻擊敵人一個師的兵力,僅靠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坦克大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僅靠服從命令是很難解釋的,必然充滿更加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除了用戰爭表現普通人的愛國主義精神之外,電影《集結號》在后半部用主人公谷子地尋求清白的歷程表現了普通人在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之間的選擇,極為深沉地表現了愛國主義的內涵。電影中谷子地歷經磨難,并且對當年集結號的命令耿耿于懷,尤其是他手下戰士焦大鵬在犧牲之時告訴他集結號響了的事情讓他難以忘懷。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和撫慰犧牲戰友的靈魂,谷子地踏上了一條艱難的正名之路,他日夜奔波地尋找原來的老團長,但是經過辛苦跋涉和尋找后,卻獲悉老團長早已在戰場上犧牲。谷子地在團長曾經的警衛員口中最終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來他和他的戰士為了保護大部隊,為了顧全大局,只能被團長舍棄,集結號根本不會響起。而團長也一直遭受著良心的譴責,最終也在戰場上選擇犧牲來解脫自己的無奈和痛苦。電影最后,當谷子地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盡管痛苦和震驚,但是最終也明白了團長的選擇,在國家和集體整體利益面前,他和他的戰士的犧牲是偉大的、光輝的、有價值的。直到此時,谷子地和觀眾
對老團長的不滿仿佛在對人民及國家的責任感和熱愛面前已經煙消云散,也讓觀眾領略到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甚至國家利益有矛盾時,必須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即使舍生取義也在所不辭,電影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市場化的背景下也顯得彌足珍貴。
《集結號》中沒有直接弘揚和展示英雄主義及愛國主義精神,而是通過谷子地、士兵的堅持以及戰后谷子地的隱忍堅持,傾訴著一種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集結號》雖然將戰爭引發的悲劇淋漓盡致地展示于現代觀眾面前,卻也讓觀眾透過故事的悲壯意境對國家和個人展開積極的思考,引導著觀眾對國家、生命、價值進行極為深入的思考,從而激發了觀眾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向心力,促使每一個觀眾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極看待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并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電影《集結號》對當代社會的啟示
《集結號》中導演馮小剛用谷子地等小人物的犧牲和堅持闡述著愛國主義這一主旋律,同時也為谷子地等個體保留了足夠的個性展示空間,透露出明顯的人文關懷和對個體的尊重。而且電影《集結號》用小人物的犧牲精神很好地展示了個體如何處理與國家、集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對當代社會主流思想傳播具有非常有益的啟示。
一方面,電影《集結號》正是通過導演馮小剛對個人與集體利益的思考,引導著大眾文化價值觀念向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靠近。電影中谷子地作為我國解放戰爭中普通的連長,在集體和國家利益面前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同時也為了為犧牲的戰友們找回失去的榮譽、尊嚴及身份,谷子地在各種壓力面前從來沒有失去過信心。通過電影中谷子地這一特殊的軍人形象以及其身上的精神和品質,電影予以現代觀眾對于群體觀、道德觀、政治觀及價值觀等主流思想的啟示和思考。電影《集結號》中,導演通過對尊嚴和身份的尋求,不僅表達著對英雄及愛國主義的肯定,更是啟示著現代觀眾應該正確認識堅持和榮譽、生和死,啟示現代觀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內應該尋找到堅守和奉獻的方向。可以說在這一點上,電影《集結號》迎合了現代觀眾對于價值取向及民族精神的需求,讓更多關眾尋找到了身份認同感。尤其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政治等轉型期,多元文化的入侵讓很多人的道德選擇、思想認知、價值取向都呈現出差異性、多變性及多樣性。集體意識及共同語言的匱乏,讓現代社會之間出現了明顯的隔膜,甚至精神追求及生活信仰也被市場經濟的洪流所湮沒,逐漸失去了價值核心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但是電影《集結號》為現代社會敲響了警鐘,谷子地等英雄人物讓現代社會去重新審視久違的堅持的力量及犧牲精神,以及對更高價值標準及道德的追求。電影《集結號》還通過谷子地等人在戰爭和戰后的堅持和隱忍,向現代社會展示出我們所缺乏的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這種精神力量的展示彌補了現代人意志薄弱的精神弱點,讓觀眾發現自我身上的潛能,從而挖掘自身強大的精神力量參與到社會活動中,變得自立自強。
另一方面,電影《集結號》讓觀眾感受戰爭的殘酷時,也讓現代社會感受到人性魅力,激發著現代人對和諧生活與和諧社會的心理向往。和諧社會包括: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與社會的和諧,而人是和諧社會最關鍵的因素,是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因素。和諧社會其實就是最大限度地關心人或者人性。而電影《集結者》從關注人性的角度出發,展示了普通人的生和死、人的情感以及人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可以說電影歌唱了人性贊歌。電影在主題的意蘊闡述上立足于真實事件,深刻細膩地闡述了人的命運、道德及價值觀,并從人性角度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電影雖然故事較為簡單,但卻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心理。究其原因在于電影做到了以人為本,以人性塑造、剖析、解讀為根本落腳點和出發點。這種主題意蘊對于現代觀眾來說,不僅能引導其價值的判斷,還能幫助現代社會領悟人生的真正意義。電影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內涵讓現代社會及觀眾更好地關注精神世界,關注對人性的提高和正確認識,從而促進現代和諧社會的進一步推進。尤其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人們的內心逐漸被經濟浪潮沖擊著,電影《集結號》喚醒社會對崇高人性及自我價值意識關注,在展示谷子地等普通人的艱辛與苦難的同時,也揭示了普通人只要努力尋求自我價值,其目標必將實現。就像谷子地,盡管只是個小小的連長,卻以其價值觀的追尋和堅持感染了整個社會,也讓電影《集結號》成為我國主旋律電影的典范。
四、結語
電影《集結號》擔負起了構建我國主流文化的責任和使命,其所傳達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價值觀念對于現代社會價值觀及文化理念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電影打破了我國傳統主旋律戰爭影片的敘事習慣,將戰爭的殘酷和激烈真實地展示給觀眾。沒有回避英雄人物在面對戰爭時的恐懼,而是以更加人性化的視角關注了谷子地等英雄在戰爭中的堅持和無奈,重新闡述了其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影響了現代觀眾的價值取向,值得我國主旋律影片制作者認真思考和借鑒,為主流思想及價值觀的傳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峰.《集結號》的主題意蘊探析[J].電影文學,2014(10).
[2] 周長根.《集結號》政治思想及愛國情懷的研究[J].短篇小說,2013(24).
[3] 楊深林.重溫《集結號》:其所代表的布爾喬亞個人主義話語的言說[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04).
[4] 唐德坤.《集結號》:代表類型電影之戰爭片在中國出現[J].大眾文藝,2012(05).
[作者簡介] 朱蘭(1973—),女,湖南武岡人,六盤水師范學院政法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但家榮(1972—),男,彝族,貴州六盤水人,六盤水師范學院政法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