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國
摘 要:注冊入學高招模式逐漸在各省試行推廣,在這一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在招生上,面臨危機加深誤解、在德育上,面臨問題學生增多,在教學上,面臨學生文化基礎差、在就業上,面臨競爭加劇等挑戰。面對挑戰,民辦高職院校應通過加大宣傳扭轉誤區、錯位競爭特色發展、抱團取暖合作共贏等措施,外強發展環境,內抓質量提高,以內外結合的方式走內涵發展之路。
關鍵詞:注冊入學;民辦高職院校;挑戰;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19-01
語文教學不僅是單純的認識活動,而且是情感活動。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教師的感情投入較之其他學科更為重要。因為課文本身都飽含著豐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動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無不是“情”的噴涌結晶。這就為語文教師進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把握文中流瀉奔騰的感情激流,領悟字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那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號,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因此,“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注重教學情感因素育人功能的發揮是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標志。
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情感藝術教育,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涵,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都有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圍繞認知因素,借助于相應的教學手段并通過語言、態度、行為等負載教師正性情感的教學變量來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認知需要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效果的增強和教學目標的完善的教育,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學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將它看成是一種 特殊的獨立的教育形式。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及勞動態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情感教育的相對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傾向”。這種教育傾向的具體表現就是:沒有把情感發展列入教育目標系列之中,知識獲得或智力訓練的目標占據教育目標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過程中漠視、扭曲和阻礙學生的情感發展,師生之間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為了達到純粹的理智訓練的目的,或者為了維護教育者本人的權威,隨意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根本不把學生當成是一個有感情的人;缺乏評價學生情感發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標準。從教學的淺層形式上看,情感教育是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從教學的深層意義上看,情感教育既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過程,又是師生之間信息轉換與交流過程。情感教育中強調的情感是師生雙方的正性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將自己的正性情感傾注于教學變量中,以此喚起學生相應的正性情感活動,并引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場 。
二、當前教學中不利于情感教學發展的兩個方面
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陳舊。我國教育由于應試觀念的影響存在著嚴重的“重知輕情”的教學失衡現象。教學中,教師經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以分數的高低衡量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為目標,忽略學生情感的需求和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培養的人表現為“高分低能”,人格欠缺,甚至是道德低下。學生厭學。眾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中最累最辛苦的人是中小學生,其中高中學生尤為嚴重,因為他們面臨高考這道關,學習壓力大、枯燥 、乏味。因此,學生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厭學情緒,這是我們教育忽略情感因素的原因所致,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 。
三、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情感教學的功能
1、借助導語,誘其入境。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講:“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可見情與景是統一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情感所產生和存在的情境,從而使學生進人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學生靈魂得到凈化,感情得到升華。其中導語是創設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強化課堂心理場的第一步:教師潛心設計課前導語,能“先聲奪人”,創設美的意境。能喚起學生的無限情趣,激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誘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
2、答疑解惑。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題、步步為營的方式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因疑惑而興趣,因疑惑而求知。如《鴻門宴》這篇文章就可以這樣提問題: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項羽有勇有謀嗎?學生可以結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為人處世等多方面進行探究,從而加深對這個人物的了解。這樣就能開發學生資源,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表演是創設情境的最好手段。有些文章具有戲劇性,有些干脆就是戲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利用藝術表演的形式創設課堂情境.激起學生的表演欲.讓學生迅速理解文章中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用各種視聽手段創設情境。現在的學校.大多數有視聽設備,音樂、影像是為人類精神服務的,因此,當我們朗讀課文時,可以用配樂朗讀的形式來渲染課堂氛同。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對美的享受與欣賞。這種形式的朗讀,可以把學生帶進一個有聲、有形、有意的形象世界,生動地展現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感世界。
總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誘發和激勵學生的良好的情感體驗,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相信,只要做教育教學上的有心人,就一定可以利用語文學科這個平臺,讓教育管理之路變得溫情、自然,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