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容
摘 要:新課改讓數學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數學課堂教學更精彩。課程改革帶來的新鮮與興奮讓教師和學生久久不能平靜,教師的激情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都給課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對我們的教師思想上的一次全新的洗禮,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關鍵詞:收獲;轉變;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一、課改中的收獲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課改研究中一定強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動給老師們帶來了壓力,但也推動和促進了教師的成長。有些教師在教后記中寫道:“非常驚訝于他們的想象,活躍的思維,有許多時候是我心悅誠服地向他們學習的,于是對孩子們的夸獎和贊美是發自我內心深處的,是充滿激情的,正是這種情感給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和快樂。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
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是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而很少成為主動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更難成為自覺的教學問題的研究者。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走上了一條“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旅程。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書寫教學隨記,教學案例兩方面有力地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反思。教師課后都能做到三個自評:教案自評,課堂教學情景自評,學生活動設計自評,根據三項自評情況書寫教學隨記,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采取補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并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
1、興趣促進樂學、愛學。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與動機。教師重視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生主動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其心靈的共鳴。教學中的精美教具和學具、生動畫面、講故事、猜謎語、集體搶答、小組競賽讓孩子們學得愉快、投入,使得學生在獲得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的同時,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們的多種才能得以展現和培養,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快樂、有趣的。
2、善于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數學。有趣、來源于現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課堂上,經常出現有的學生打斷教師的話并站起來說:“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有問題想問一問”,“老師,我還可以再補充2點……”,答案不唯一,解法最優化,學生思路逐步開闊,解題中不斷涌現創新精神,數學課堂經常成為學生的“答辨”現場,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豐富的想象力,活躍的思維,以及提出的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靈活的解題方法,結合實際問題作出的合理解答,無不讓我們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潛質所折服。
3、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皩W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是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課改中,教師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能通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習。教學設計中著眼于人的發展,著眼于兒童獲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給合合作學習提供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群體協力。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吸收同伴經驗,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在合作學習中又適當引進競爭機制,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小組內成員的合作配合。強調集體榮譽,把合作與競爭統一起來,并盡可能給予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反思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綜合性地學習,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余地。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不要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就會主動地掌握知識,我們不要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是應該放開手腳,但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開放式的教學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學,更不等同于放任自流。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它并不是學習探究的唯一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也不能排斥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我們教師也不能機械地理解為每節課都要搞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在關鍵環節適時、適度、適量地合理運用合作學習方式、設置合作學習問題,讓每一位學生能真正在小組合作中“學有所思,思有所為,為有所獲”,值得我們教師深思。
新課程是一種新的理念,需要實踐和探索,我們應拋棄形式主義,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改的浪潮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在反思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數學課堂一定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